陇上行2025.8.10-8.23

老K

<p class="ql-block">甘肃省:简称“甘”或“陇”,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内陆省份,省会兰州市,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总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459万人。甘肃省发展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早期,西周时秦人祖先定居并发韧于甘肃,西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从甘肃开辟出丝绸之路,到元代甘肃首建行省。甘肃省文化底蕴丰富,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汇地。</p> <p class="ql-block">黄河上游河段:黄河在甘肃境内呈“两进两出”的独特走向,总流长913公里。从兰州坐大巴车去临夏回族自治州,途经刘家峡大坝,这一段是黄河上游河段,有许多峡谷和川地相间出现,河水穿过千仞壁立的深邃峡谷,水势湍急如一条奔腾的黄龙,景色十分壮观,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刘家峡。黄河在这里转了一个九十度急弯至炳灵寺峡口,然后穿过峡谷向西流去。↓</p> <p class="ql-block">刘家峡水库(电站):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刘家峡镇,距兰州市75公里,是笫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自已设计、施工、建造的大型水电工程,竣工于1974年,胡锦涛同志曾在这里工作。水库水域面积130多平方公里,水面最宽处6公里,蓄水量约60亿立方米。由于水库蓄水,流速变缓,泥沙沉淀,黄河水由浑浊变为清。黄河出峡后,又一个“高峡出平湖”,湖水清澈,微波荡漾,衬以蓝天白云,让你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黄河,别有一番思绪在心头。↓</p> <p class="ql-block">炳灵寺石窟:位于临夏州永靖县大寺沟的崖壁上,属敦煌研究院管理。石窟开凿于西晋初年(约3世纪),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唐朝称龙兴寺,明永乐年后称炳灵寺。2014年6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石窟有上下4层,现存有窟龛183个,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八坊十三巷: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城区,是八座“坊”和十三条“巷”的统称。临夏古称河州,自唐朝就有大食(阿拉伯)和波斯(伊朗)等国商人来此经商定居,元明以后逐渐修建了八座清真寺和教坊,形成了一个“围寺而居,围坊而商”的聚居区。这里古建筑相对集中,回族文化风情浓郁,融合了回族砖雕、汉族木刻和藏族彩绘等建筑特色,堪称西北民族文化建筑的博览园和民族团结的“大观园”。↓</p> <p class="ql-block">马家窖彩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陶器的国家之一,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窖文化为代表的彩陶文化缔造了史前艺术浪潮的“黄金时代”。临夏州彩陶馆收藏的马家窖文化彩陶,展示了马家窖彩陶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绚丽的艺术魅力,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彩陶王:这是在临夏州积石山县三坪遗址出土的“彩陶王”,是马家窖彩陶的代表,上了中国邮政邮票。↓</p> <p class="ql-block">人形彩陶↓</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位于天水市麦积区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形似麦垛而得名,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比莫高窟还要早,后历经北魏至明清等十余个王朝1600余年的不断开凿和修缮,现存有窟龛221个,各类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近千平方米,以泥塑为主,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和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体现了千余年来各朝代塑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的发展过程,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美誉。2014年6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这位被称为“0K哥”。↓</p> <p class="ql-block">伏羲庙:原名太昊宫,位于天水市秦州区,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的古建筑群之一。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占地13000平方米。由于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筑呈宫殿式建筑风格,古朴厚重,庄严雄伟,对研究中国远古历史,考察天水地区民俗风情有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先天殿天花顶上的“河图先天八卦图”和“伏羲六十四卦图”为明代原图遗存。↓</p> <p class="ql-block">先天殿内梁柱上有清光绪年间的重修记录↓</p> <p class="ql-block">胡氏民居(南北宅子):位于天水市秦州区,由两处隔街相望的大型古民居建筑群组成,南北宅子分别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和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两处古宅的建筑风格、结构形制、屋顶脊饰、砖雕木刻都独具西北地区特有的风格和样式,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南北宅子的创建人分別为胡来缙和胡忻父子,二人都是明代的名臣,邑人誉为“父子乡贤”。200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玉泉观:位于天水市秦州区城北,占地17万余平方米,因观内有“玉泉”而得名。始建于唐代早期,毁于南宋末年,元初重修,后经历代三十余次重修扩建,逐渐形成拥有90余座建筑的庞大道教宫观,观内殿台亭桥楼阁洞坊依山而建,错落有序。殿宇巍峨,碑石林立,古木葱郁,林壑秀美,以“玉泉仙隐”著称陇上。观内藏有历代众多碑刻,尤以元世祖忽必烈褒封制词四面碑和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草书诗碑四方最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元世祖忽必烈褒封制词四面碑↓</p> <p class="ql-block">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草书诗碑↓</p> <p class="ql-block">这株古柏有1600多年的树龄了↓</p> <p class="ql-block">崆峒山:位于平凉市崆峒区西郊15公里处,自古就有“中华道教第一山”美誉,是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海拨1456-2124米,垂直高度668米,总面积84平方公里。曾传说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在此向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秦始皇、汉武帝也曾慕名登临,众多文人墨客多有赞誉。崆峒山还是中华武术五大流派之一崆峒派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道教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平凉市博物馆:位于平凉市崆峒区龙隐寺公园内,是国家一级综合性历史文化博物馆。馆藏以史前陶器、西周铜器、宋元瓷器、历代铜镜和造像艺术等最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此为镇馆之宝……汉代铜樽↓</p> <p class="ql-block">延恩寺塔:位于平凉市崆峒区宝塔路,又名大明塔。始建于明嘉靖十四(1535)年,嘉靖二十五(1546)年竣工,塔身为七级八面空心楼阁式建筑,高33.3米,塔基周长33.3米,红砂岩石条垫底,砖砌塔身,正南辟券门,门楣上镶嵌“大明”石碣。二至七层四面辟门,相间开龛,砖雕斗拱,层出浅檐,塔顶竖铁铸塔刹,檐角悬糸风铃,塔内有木梯可登顶。2006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