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这一辈子,走得再远,也走不出那条路,那条未必是地理意义上的征途,却总能在某个瞬间,顺着记忆的藤蔓攀上心头。无论你走多远,回头时,总有束光为你亮着,几十年过去了,每次回到故乡,当脚步一迈进东城门的那一刻,就感觉听见有人在喊着我的乳名,声音穿过厚厚的城墙,穿过岁月,轻轻落在耳边…</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年中元节,今天的天气真好。秋高气爽,晴空万里,将家乡的八十里平川装点的分外妖娆,我准备了满满一大袋祭品,走在了回故乡的路上。</p><p class="ql-block">故乡,是我的先人们安息的地方,是养育我长大的地方,更是我儿时幸福的港湾。多少年了,无论我走多远,只要踏上这段回家的路,站在那片熟悉的土地上,看到那熟悉的城墙,熟悉的街巷,心心念念的大牌楼,还有那些难以忘却的昔日同伴们一张张面孔。一颗孤寂疲惫的心,顿时感到是那样的轻松,那样的惬意。然后,在母亲疼爱的目光注视下,美美的吃上一顿她老人家给我亲手做的可口饭菜,无论在外受到多大的创伤,都会将它抚平。因此,那份回家的急迫和喜悦,到现在都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曾以为故乡永远是我避风的港湾,停歇的码头,曾以为母亲的怀抱永远会为我张开,曾以为母亲的唠叨会永远萦绕在我耳边,曾以为无论在外经受了多大委屈,回家会跟母亲倾诉,为我解忧。直到那一年、那一天,母亲永远地安息在了故乡的这道沙枣梁上,母亲的照片挂在了堂屋的中央,我才惊觉到这儿的家已不再是我的家了,从此以后,这儿便成了我的故乡,我也成为一名故乡的客人。</p> <p class="ql-block">从此以后,我回家的日子便屈指可数,每年也就那么几个节日,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春节。那时候年轻,又有老亚和二萍姐俩相伴,每个节日我们都要抽时间回去。常记得二萍经常调侃:“咱们这辈子没钱没权,可能是上辈子咱那子弟们不孝顺,不给咱烧纸,咱现在可不能让咱们的父母亲在天堂里遭咱们小时候缺吃少穿的罪了”。因此,我们无论工作多忙,每个节日都要带好多祭品,烧纸,一同去祭奠逝去的亲人。谁知上帝太无情,让她姐俩很早就失约了。我母亲去世的第二年,老亚就抛下一家老小,匆匆忙忙地走了。那年她的女儿才仅仅八岁。十年后,二萍也被同样的病魔夺去了生命,那年她还不到五十岁。十八年了,我一个人只好默默地守护着我们三人当初的诺言,承担起了给逝去的亲人们送钱的职责。今天,我跪拜在她爸的坟前,恍惚间,好像她姐俩的音容笑貌,浮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近几年,又有几个最要好的朋友先后都走了,像秋天的落叶那样,飘荡的无影无踪。先是效德,接着是二堂,今年春天銀银跟着也走了。他(她)们的年纪都不大,只有银银今年刚跳过七十岁。人人都说现在医疗条件好了,人的寿命在增长,但世事无常,当老天爷要想收你的时候,你的命依然贱如衰草,随时都会暗然逝去。</p><p class="ql-block">他们不是我一般的朋友,都是发小,是一个巷子里玩泥巴一起长大的挚友,我们一起经历了那段难忘的青葱岁月,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七年前的今天,是我第一个牵头,将飘散在山南海北的朋友们相约回故乡,见了一面。转眼间七年一晃就过去了,七年中,效德,二堂,銀银三人悄悄地不辞而别,中途下站,与我们分道扬镳,去了另一个地方。</p><p class="ql-block">回想起七年前的今天,先说效德,我头天晚上请他,他说不回去。第二天早上,未等我从县城动身,他早以回去跑到了老双兄家里,没想到这次聚会,竟是我和他见的最后一面。再说二唐,我与他既是邻居,又是发小,从小一块玩到大,那天聚在一起,我们几个邻居还一起照了相。分别时,我和他约定:下次回乡,一定去他家饱饱的吃一顿素油山药烩豆腐,但是他失约了。银银那天是我和改珍将她从打工的地方拽出来的,那时候她还是给一个有十几号工人的汽车修理厂做饭了,因为常时间从事体力劳动,当时看着她的身体比我们都壮实。谁承想,七年后的今天,却是:“君埋地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白头”。我在老家的沙枣梁上,用清酒一杯,菊花一捧,去寄托我无限的哀思与怀念。</p><p class="ql-block">其实,他们并未离去,只是换了个地方,他们永远活在爱他们的人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是怀着一种归心似箭的心情回到故乡的。昨天晚上我就与几位儿时故旧好友通了电话,约好上午在仙仙家里等我,同时让老双兄提前帮我在晋陕蒙酒店定了个包间。上午十点钟,完成了所有的祭奠事宜,又同老侯一起去儿时居住的老宅看了一眼。</p><p class="ql-block">一路上从西城门走到东城门,街上冷冷清清,经过碑楼对面的台阶上,有几个比我年龄还大的老头老太太们在那里乘凉闲唠嗑。看了半天,我终于认出其中一个,是老黄大姐,当年我们队里的妇女队长,一阵嘘寒问暖后,由于时间关系,便急匆匆告别。再往前走,又转了两条小巷子,一直走到我家过去的城墙窑洞前,再没有见到一个人影,巷子里倒是打扫的清清爽爽,干干净净,我家的大门两侧垒起了高高的砖墙,上面还罩着铁絲网,院子里养着一只纯黑色的藏獒,立起身来,有一人多高,两只眼睛红红的,被一根指头粗的铁绳系着,上窜下跳,嗷嗷叫着,十分吓人。原准备从邻居三姐家的院子里将我家两间小屋拍个照,留个念想。但她家的大门上也是铁将军把门,进不去,没办法,只好从侧面拍了两张,草草了事。</p><p class="ql-block">离开故乡多年,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但每次回来,只要从老城走上一趟,心里感觉空落落的,小时候的城墙基本没有了,唯独是我居住过整整十年的那两间小窑洞,包括后面的城砖,都完好无缺地保存了下来。这几年居住在城里面的人也越来越少了,熟人更是寥寥无几。唯独没变的是乡音、乡情,以及飘散在空气中的那种入心入肺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从城里到城外,我是一边走着,一边不听的说着,只要听到那声亲切的唤我乳名的乡音,我的心情便为之一动,然后婶子大娘,家长里短唠上半天。不足五百米的一条街,让我足足地走了一个多小时。一看时间已近晌午,赶紧相约老大哥与朋友们一起来到了饭店。这时老双兄已经提前来到,带着一瓶他珍藏多年的三十年陈酿老白汾,还有一瓶珍贵的葡萄酒。由此,便可看出老朋友对我们这次小聚的重视和诚意,也彰显出了我们之间五十多年交情之深。</p><p class="ql-block">这次小聚,比起七年前的大聚显得有点寒酸。那次,原准备二十五人,结果实到三十三人。虽说准备仓促,但大伙儿欢聚一堂,那种激动人心的场景,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难以忘怀。因为,像那样的聚会,仅此一次,估计今生不会再有了,所以,倍加珍惜。今年回家这事,我老早就想好了,只要中元节能回去,就一定要见见朋友们,姊妹们。今天,这个小小的愿望实现了,该办的事都办了,想见的人差不多都见了,唯独的缺憾是,我原本实心实意邀请家属随行,结果都没有到位,这也是这次回乡之旅圆满之中的一点不完美吧。</p> <p class="ql-block">“久别重逢非昨日,千言万语尽在杯中”。菜都上齐了,酒也斟满了。七年一聚,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在朋友们的一再催促与鼓励下,由我这个牵头人啰嗦了几句,然后恭请我们心目中最崇拜的老大哥发言,那一句句感人肺腑之言,让我们大家好像又回到了五十年前,那热血沸腾,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大家共同举杯,庆祝我们的再次相聚,互祝身体康健。</p><p class="ql-block">菜是普通的家乡菜,但做得十分精致,看上去色香味俱全。特别是我点的老家主打菜“三岔石锅豆腐”,真正做出了三岔豆腐的精髓:色泽白里透黄,质地嫩而含韧,被石锅一炖,一入口,那种细腻、爽滑的美味,让我真正的吃出了家乡的味道,吃出了母亲的味道。老双就怕我多花钱,其实,现如今家家的物质条件都好了,谁也不再乎这顿饭吃的如何,而主要是这份难得的情谊。</p> <p class="ql-block">“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随着岁月的流转,我们这一代人已经歩入了人生的暮年。有时候,我一个人常常感慨,有的人已悄然离去,而留下的人,谁能知道会什么时候掉队。因此,我们更该珍惜现在的人和情。珍惜我们这种久经考验的世纪之情。毕竟,再深厚的情谊,若不懂得珍惜,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断裂。所以,我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让朋友们有时间聚在一起,联络感情,共同回忆往昔,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p><p class="ql-block">人的一生,最幸福的莫过于拥有三俩知己和情意相投的挚友。几十年的深厚感情无价而珍贵,我们应当倍加珍视。</p><p class="ql-block">老了,常聚聚。在人生的旅程中,变老是一种谁也无法避免的自然现象。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乐观的心态去正视它,学会释怀,学会放下,学会真惜当下,珍惜友情,快快乐乐度过余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