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写在前面】“苏超”仍在火热进行中。连续几次在扬州主场看了比赛。每一次都有新的新的体验。接下来。准备从不同的视角,写一点关于观赛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关于“苏超”,我总以为比赛的焦点在绿茵场。直到昨天,当我真正走进了他们,融入了那片“蓝”,我才真正看清,看台之上那片激情洋溢的蓝,也是不输赛场的动人风景。</p><p class="ql-block"> 这片“蓝”,是扬州球迷协会队伍服饰的统一色调。这些协会,他们的旗号带着很具特色的扬州元素——“扬州战斗”“扬州八怪”“文昌阁”“瘦西湖”,还有“扬州好佬”……旗帜猎猎,蔚为壮观,统一的蓝色体恤汇成蓝色的浪潮,连风里都裹着滚烫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他们不是随性的呐喊者,他们行事很有章法。赛前的集训、实战演练是常态,特别是在赛场上,什么时候挥旗帜、哪一刻喊口号,都有细致的规划。那一次,我看到巨大的“共进退”幕布徐徐展开时,强烈的光影落在字上,倒像是把扬州这座城的精气神映在了看台上。</p><p class="ql-block"> 他们之中,有一位我熟悉的沐先生,据说他是“扬州八怪”的“小头目”。他企业事务再忙,无论主客场比赛,都从未缺席。昨日的气温依然很高,呐喊中,他早已汗透衣衫,嗓子哑得几乎说不出话,他依然高举着旗帜跟着鼓点振臂晃动。沐先生的那股子坚持劲儿,让我看着眼眶发热。在他旗帜挥动下,身后涌起的一片片声浪,如惊涛拍岸,席卷着整个看台。</p><p class="ql-block"> 他们的热情从不是盲目的喧嚣。记得有一次比赛,客队进球疑似越位的瞬间,有人脱口喊出“越位”,队长立刻喊道:“别忘了我们的身份”。队长的一句话,便让短暂的躁动归为整齐的加油声。是啊!赢了一起狂,输了不抱怨,哪怕扬州队成绩再不堪,看台上的蓝浪依旧汹涌,鼓点、喇叭、人浪,一波接一波,一浪高一浪。连看台上的其他观众,也会被这股劲儿带动,不自觉跟着挥舞手臂。</p><p class="ql-block"> 他们有自己的队歌。在他们反复的高唱声中,我记住了几句歌词:“我们为了扬州队,勇往直前,我们不怕风和雨,肩并着肩。”这歌词朴实无华,却道出了看台上的真理。球迷之道,不在指责抱怨,而在风雨同舟。蓝色战袍在绿茵场上奔驰,蓝色T恤在看台上涌动,上下呼应,是一幅最动人的图景。</p><p class="ql-block"> 他们有各自的微信群。在微信群里,赛前出谋划策,赛后复盘总结。不管是六十多岁的白发老者,还是稚气未脱的垂髫少儿,他们同台高呼,并肩呐喊——他们哪里只是球迷,分明是“扬州精神”的代言人。如果说,绿茵场是球队的战场,那么看台便是他们的阵地。他们用训练有素的姿态、永不褪色的热爱,把“共进退”三个字,演绎成了赛场上最动人的注脚。</p><p class="ql-block"> 他们所做的,其实是一种需要超能量的体力活儿。昨天,在比赛开始前的热场时段,我悄悄“混入”了那支“扬州战队”。那位年轻帅气的队长,架着一台写有“雷公王,喊天下”的大喇叭发号施令,队员们在他的鼓动之下,充满激情地呐喊着。当赛场主持人在扩音器里呼喊着一个个出场队员时,每叫一个名字,他们都会报以强烈的鼓点声和呐喊声。高喊了几声之后,我就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了。于是我想着就让他们去喊,我就做一个“滥竽”吧。可是,我身旁的一位女球迷立即提醒我道:“您的声量呢?”我顿时汗颜,环顾四周,他们之中的所有人,哪一个不是手舞足蹈?哪一个不是“声嘶力竭”啊?看来我这个“南郭”先生难以“充数”了,于是悻悻地地离开他们,回到了自己的座位。</p><p class="ql-block"> 最让我感动的一幕,是在扬州主队“0:1”输了比赛之后。看台上,其余区域的观众们纷纷离场,可是那片蓝色区域依然在呼喊。绕场向观众致谢的足球队员们最后来到他们面前,场下,足球队员们鞠躬,挥手;看台上,无论是来自哪一个球迷协会的队员,他们伴随着激情的鼓点,高喊着“我们没输”“我们没输”“继续战斗”“继续战斗”。那场景,让我再一次热泪盈眶。</p><p class="ql-block"> 原来,苏超的每一场较量,从来都不止是球队的比拼。当那片蓝色在看台上流动,当呐喊声撞得人心头发颤,我们看见的,是一座城的热血与坚守。这样的球迷,这样的热爱,值得最响亮的喝彩。</p><p class="ql-block"> 原来啊!看台上的那片充满热爱的蓝,是扬州球迷的滚烫之爱,也是扬州人的赤诚之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