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蓬莱八仙过海口</p><p class="ql-block">三面沧波葫芦抱,八仙破浪弄潮生。</p><p class="ql-block">望瀛楼上仙山渺,仙源楼前仙事聆。</p><p class="ql-block">长山列岛影成对,丹崖仙阁隐苍穹。</p><p class="ql-block">海天一色藏奇景,人间仙境蓬莱呈。</p> <p class="ql-block">蓬莱八仙过海口位于山东省蓬莱市北黄海之滨,是蓬莱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丹崖山、蓬莱阁、长山列岛隔海相望,因传说中的八仙过海故事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八仙过海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相传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在蓬莱阁上辞别仙佛,踏浪过海时,各显神通,以各自的宝器作为渡海工具,留下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佳话。此传说最早见于唐宋时期的诗词杂记,至明代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中八仙名单才最终确定并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蓬莱八仙过海口三面环海,形似宝葫芦横卧在海上。景区内的望瀛楼,八仙祠,仙源楼,会仙阁,八仙坊,八仙壁,八仙桥,拜仙坛,瑶池、钟楼、鼓楼、财神殿、祈福殿等建筑错落有致,与周围的海景相得益彰。春夏之交,这里常常出现海市蜃楼奇观,为景区增添了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八仙过海口景区以道教文化和蓬莱神话为背景,突出了仙文化主题。景区内的建筑、雕塑、楹联等都蕴含着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如仙源楼上的“仙源”二字据传为唐太宗李世民所题,寓意蓬莱乃中国东方仙文化之源;望瀛楼是观望东海仙山蓬莱、瀛洲、方丈的绝佳之地,其一层南门楹柱上的楹联“日出扶桑霞焕彩,月明珠岛蚌生胎”,生动地描绘了景区特色!</p> <p class="ql-block">望瀛楼是一座雕梁画栋、古朴典雅的楼阁,分为六层,水上四层尽显古韵,水下两层则是神秘海洋世界。正面门额上“望瀛楼”三个大字为启功所题,北面悬挂的“天风海涛”匾是刘海粟所题。登上望瀛楼,可以眺望到蓬莱仙岛、长山列岛等美景。</p> <p class="ql-block">会仙阁是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大瑶池中,是一栋有地下一层和地上五层的仿古塔阁建筑,高达 42 米。阁内荟萃了道教最有代表性的七十二位神仙,供奉道教地位最高的三清、四御等 32 位神仙,地下一层供奉有降寿八仙和庄子、姜尚等四十位神仙。登上阁顶极目远眺,碧海蓝天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八仙桥,这是一座仿古九孔拱形八仙石桥,桥长 65 米,宽 6 米,两边各附 46 根立柱石雕护栏,是进出景区的唯一通道。桥两侧海域常有上千只海鸥觅食、休憩,场面壮观。</p> <p class="ql-block">八仙坊 :进入景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八仙坊,这是一座四柱三门的石牌坊,石柱底座为石狮子坐雕,柱身全为云图案浮雕,柱顶为一对仙鸟石雕,梁枋上正反各一匾,正面书“八仙过海口”,背面书“人间仙境”,“八仙过海口”五字相传为苏轼所书。</p> <p class="ql-block">仙源楼是景区的进出门楼,门楼匾额上的“仙源”二字传说是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时路经此地,巧遇海市奇观后有感而书,说明这里是群仙出没之地,是仙文化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八仙祠位于宝葫芦形景区的丫腰处,是中轴线上的独立院落单体建筑。中间一座坐北朝南的正殿是八仙祠,左右各有一配殿,分别是祈福殿和财神殿。八仙祠内供奉着八仙的塑像,祠内还展示了与八仙相关的传说和文化展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