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子乡板庙村掠影

欢天喜地(陈为民)

<p class="ql-block">远眺榛子板庙村</p> <p class="ql-block">板庙的传说:相传清朝年间,有一名盐贩路过此地歇息,恰值晚霞满天,他望天祷告:“若此趟盈利,愿在此修一庙谢天。”因本小利薄,返回时依然囊中羞涩,无力修庙,却不忘还愿,就用小块木板拼凑成一座象形小庙,悬于树上结愿,故名板庙。后至清咸丰年间,当地乡绅捐资建庙,并于庙门悬匾“板庙”。</p><p class="ql-block">该庙为硬山顶、抬梁式构架,面积约140平方米,包含前、后殿及两个并列小天井。后殿正中绘有彩色麒麟,栩栩如生。庙内存有石碑15通,部分砖瓦印有“同治十二年”“云香寺”“匠师田”等文字。 ‌</p><p class="ql-block">作为兴山现存最完整、最大的庙宇,是“兴保古道”的重要建筑,反映了当地历史风貌。</p> <p class="ql-block">由于板庙的香长日益旺盛,板庙逐渐形成保康至兴山的一个节点,做生意的门店越来越多,形成了榛子板庙老街。老街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砖木结构,墙面斑驳但保留了木雕、石刻等传统工艺。屋檐下的花鸟鱼虫图案仍可见当年匠人的精湛技艺。最长的建筑已有150多年历史,现存最繁华时期为1950-1960年代。 ‌</p> <p class="ql-block">板庙村集镇晨景。</p> <p class="ql-block">板庙村集暮色</p> <p class="ql-block">集镇上的墙绘,反映农村生产、生活全累,以及古盐道的过往,充满浓郁的乡恋、乡情、乡思之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