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对我们这代中国人是多么熟悉的名字。遥想当年“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的诗句,它承载了一段特殊的历史,见证了两国人民的友谊。即便时光流转,那份记忆依旧鲜活,成为两国关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怀着期待与兴奋交织的心情,踏入阿尔巴尼亚的旅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首都地拉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17世纪初只是一个小村落,后来,随着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和商贸发展逐渐壮大。1820年奥斯曼帝国地方长官,在当地建造了一座城堡,地拉那开始成为区域中心。阿尔巴尼亚独立后,1920年地拉那被定为首都,城市开始了规划和建设。现在地拉那是该国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阿尔巴尼亚总理府,简洁庄重的风格,门前飘扬着阿尔巴尼亚国旗,彰显着其重要的政治地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国家歌舞剧院,是阿尔巴尼亚重要的文化艺术场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国家体育场,是阿尔巴尼亚重要的体育设施,体育场周边,也成为市民日常活动的区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国家历史博物馆,外墙上是著名的马赛克壁画,名为“阿尔巴尼亚人的理想”。这幅壁画创作于1978年,是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时期,艺术创作的典型代表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地拉那的中心,斯坎德培广场的夜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基督复活东正教大教堂,位于地拉那市。原教堂建于1865年,1967年遭破坏,2011年在原地重建。阿尔巴尼亚东正教独立于其他东正教,教堂建筑风格有别于俄罗斯传统洋葱头教堂风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培拉特古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古城位于阿尔巴尼亚中南部。"培拉特"名字源于古斯拉夫语,意为"白色城市"。始建于公元前6~5世纪,起初是伊利里亚人的定居点,公元前3世纪变为城堡城市。历经古希腊、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等统治。多种宗教、文化在此融合,和谐共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奥斯曼帝国时期,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房屋多为白色外墙,木制阳台,有"千窗之城"的称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奥赫里德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是巴尔干半岛的第二大天然湖,有三分之一在阿尔巴尼亚境内,三分之二在北马其顿境内。水源主要来自山泉,湖面四周环山,湖水清澈透明,是欧洲少见的未受污染的淡水湖。这里山光水色,风景秀丽,均为阿尔巴尼亚和北马其顿的旅游、疗养胜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