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日游

桂花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个周末(9月6日),女儿开车带我们就近游览了绛县乔寺碑楼,绛县南樊石牌坊、碑亭和襄汾丁村遗址。</p> <p class="ql-block">一、乔寺碑楼</p> <p class="ql-block">‌ 乔寺碑楼‌是位于中国山西省运城市绛县横水镇乔寺村的清代古建筑,建于1837年,是周氏家族为资政大夫周万钟所建的功德碑楼,集建筑、砖雕、石雕、书法艺术于一体,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乔寺碑楼,一代晋商巨贾的巅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点</p><p class="ql-block">乔寺碑楼坐西朝东,平面呈长方形,面宽六间,单檐歇山顶,檐下饰砖雕仿木斗栱。石砌台基长约17米,楼身高约15米,正面设五碑室立七通碑,每室之间有通柱石雕对联,上嵌石匾额。楼体上部四面饰有砖雕勾栏、窗棂、垂花等,细节繁复精美,被誉为“中国第一旌表建筑”。‌‌</p> <p class="ql-block">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乔寺碑楼是清代旌表建筑的典范,其砖石仿木结构技艺精湛,人物、花卉浮雕题材丰富,反映了晚清审美倾向。碑楼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是研究清代社会伦理、家族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乔寺碑楼两个第一:</p><p class="ql-block">1、中国旌表建筑之最‌。</p><p class="ql-block">乔寺碑楼被誉为中国旌表建筑的巅峰之作,其砖雕工艺尤为精湛,檐下仿木斗栱、人物花卉浮雕及通柱石雕楹联等细节,代表了清代砖石仿木技术的最高水平。建造时曾从北京、洛阳等地招募300余名工匠,耗时三年完成,被称为“天下第一碑楼”。‌‌</p><p class="ql-block">‌2、规模最大的单体纯砖石仿木碑楼‌。</p><p class="ql-block">作为现存古代旌表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单体纯砖石结构,乔寺碑楼以青石基座、高挑檐角及铁刹装饰为特色,楼身五碑室立七通碑,匾额题词多引自《诗经》《周易》,兼具礼法教化功能。‌‌</p> <p class="ql-block">二、南樊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 南樊石牌坊‌是位于中国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南樊镇西堡村的清代节孝牌坊,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建筑、雕刻、书法艺术于一体,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南樊石牌坊是一座代表着中国石雕工艺最高水平的牌坊,是为贾李氏建造的节孝牌坊。</p> <p class="ql-block">建造时间‌:清嘉庆九年(1804年),由时任山东盐运滨乐分司司运贾宗洛奉圣旨为其祖母李恭人修建。‌‌</p><p class="ql-block">‌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结构‌:石质仿木构,六柱五门三重檐,高12米,宽8.5米,占地面积96平方米,含牌坊与碑亭两部分。‌‌</p><p class="ql-block">‌装饰‌:基座至顶部浮雕走兽、花卉、人物,夹杆石为圆雕石狮,额枋、斗栱等部位石雕工艺精湛,代表清代最高水平。‌‌</p><p class="ql-block">‌碑亭‌:附建于东南侧,内有15通石碑,书体涵盖真、草、隶、篆,雕工与书法俱佳。‌‌</p> <p class="ql-block">石牌坊</p><p class="ql-block">石牌坊为石条基,宽4.6米,深3.1米,高约1米,全青石砌造,总高约10米。六柱五门,重檐庑殿顶,脊饰、瓦当、椽飞均为仿木构形式雕刻,上置七攒平身科斗栱,夹杆石为圆雕石狮门墩。主门正中石匾上刻“诰封中宪大夫贾凝端之妻李恭人节孝坊”题款。其额枋、斗栱、阑额等部位,有多种形式的石雕装饰,基本反映并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的石雕工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石牌坊上雕“圣旨”和“旌表”石匾,从基座到顶部均浮雕走兽、花卉、人物等形式多样的石雕装饰,牌坊夹杆石为圆雕石狮;碑亭屋脊、瓦垄、斗栱、阑额、雀替等部位饰以各种浮雕图案,内有石碑15通,亦有各式图案装饰,书法、雕工俱佳,保存完整。</p> <p class="ql-block">碑亭</p><p class="ql-block">石牌坊东南侧附建一石碑楼(碑亭),碑亭坐东向西,南北长5.58米,东西宽2.5米,总面积约18平方米。仿木构,全青石砌造,面宽三间,进深一间,单檐歇山顶,屋脊、瓦垄、斗栱、阑额、雀替等部位饰以各种浮雕图案,内有石碑15通,亦有各式图案装饰,书法、雕工俱佳,保存完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襄汾丁村</p> <p class="ql-block">  丁村是华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丁村遗址”和“丁村民宅”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丁村是第六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是山西省首批100家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p> <p class="ql-block">1、丁村遗址</p> <p class="ql-block">‌ 丁村遗址‌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典型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南5公里处,1953年发现,以出土"丁村人"化石和丰富石器闻名,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丁村遗址发现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周口店以外地区首个大型旧石器时代遗址。1954年首次发掘出土3枚"丁村人"牙齿化石(属早期智人阶段)及2005件石制品,填补了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化石的空白。后续发掘扩展至汾河两岸,确认遗址群跨越旧石器早、中、晚期(距今50万年至2万年),形成连续文化层。‌‌</p> <p class="ql-block">考古价值</p><p class="ql-block">‌1、人类演化证据‌:"丁村人"化石兼具北京猿人与现代黄种人特征,为东亚人类连续进化说提供关键证据。‌‌</p><p class="ql-block">‌2、石器技术体系‌:</p><p class="ql-block">早期以角页岩大石片砍斫器、三棱大尖状器为主。</p><p class="ql-block">晚期出现燧石细石器工艺,展现技术演进。‌‌</p><p class="ql-block">‌3、学术地位‌:确立华北"匼河-丁村系"文化传统,修正国际旧石器文化传播理论。‌‌</p> <p class="ql-block">  2、丁村文化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  丁村文化陈列馆,利用丰富的实物、图片及文学资料系统地展出了丁村遗址的发现、发掘以及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p> <p class="ql-block">  丁村人化石陈列</p> <p class="ql-block">  丁村人化石陈列馆介绍了丁村遗址的发沉、挖掘过程,人类进化以及丁村人与现代黄种人的关糸,充分展示了丁村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古人类化石‌:复制品展示3枚“丁村人”牙齿化石及一块幼儿右顶骨化石,其中铲形门齿和印加骨特征为黄种人演化提供了关键证据。 ‌</p> <p class="ql-block">  哺乳 动物化石</p> <p class="ql-block">‌ 哺乳动物化石‌:28种哺乳动物化石(如古菱齿象、披毛犀等),反映当时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 ‌</p> <p class="ql-block">  丁村人文化石器陈列</p> <p class="ql-block">  本馆陈列2005件石器</p> <p class="ql-block">丁村民宅</p> <p class="ql-block">  丁村民宅,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丁村,基本保持明、清时村落布局,占用村庄大部分面积;始建于明万历年间。</p><p class="ql-block"> 丁村民宅均是坐北朝南的四合院格局,包括正厅、厢房、门楼、牌楼、牌坊、观景楼、绣楼等建筑。全部建筑大体包括北院、中院、南院三个建筑群组,其整体布局规划严谨,疏密均匀,错落有致。</p><p class="ql-block"> 丁村民宅四合院40座,是典型的明清民宅建筑群,以恢宏完整、数量众多、分布其中的特点,成为研究中国北方村庄民宅布局和建筑形式的重要实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