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神垕古镇位于河南省禹州,早在唐代就烧制出多彩的花瓷和钧瓷,到北宋徽宗年间,钧瓷被定为"宫廷御用珍品”。神垕古镇是钧瓷文化发祥地,具有典型区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并且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天保寨、老人民影院、伯灵翁庙、禹郏县委、陶瓷官署等一大批古建筑。如今七里长街风貌肌理依然存留,成为保存钧瓷文化记忆的重要空间。神屋古镇被誉为"活着的古镇",拥有中国钧瓷之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神垕老街</p><p class="ql-block"> 老街两旁鳞次栉比的民宅无论名字、历史、建筑都是神屋的一大传统特色。这些世家大院都是以一个姓氏聚居,且是一进三的"深宅",活态展示老街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拱辰</p><p class="ql-block"> 拱卫北极星《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以喻拱卫君王或四裔归附,是古代拱卫君王之意,当代钧瓷人也有这样的理解:钧陶瓷界的先人们,有德有才者多不胜数,虽然历史上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却像天上的星辰一样闪耀。不管是钧瓷烧制的技艺,还是制瓷做人的原则,就像北极星一样指引着我们,这是值得我们一辈子去瞻仰和守护的神垕精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人民影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神垕书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陶瓷官署是明清两朝主管陶瓷产业的官员办公和居住的场所。主管专职从神屋各窑口中甄选宫廷御用钧瓷。该院落保存相对比较完好,分为东西两院。西院是官衙,东院是府邸,东西两院相连,既是处理陶瓷纠纷的督窑官又是居住的府邸。从西院进入,砖雕花开富贵映入眼帘,二进门拾阶而上,寓意步步高升,过门是甄选贡品的主厅。后院东西两院相连,东院内有一座钢叉楼是当时老街最高的一处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砖雕富贵花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钢叉楼墙体有一米多厚,全部用石块垒砌,非常坚固,是神垕最高的古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共禹郏县委旧址原为清代"义泰昌"商号北院,是一座传统明清时期民居院落,总体建筑格局为前店后寝二进四合院。东西厢房为当时的警卫室和办公室,中间过堂为作战指挥室,后院是当时重要会议召开和抗日将领起居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伯灵翁庙被神垕当地人称"大庙"、"窑神庙",始建于宋代。《禹州志》记载元延佑年间伯灵翁庙有重修的记录,1986年被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体风格为单檐歇山式建筑。伯灵翁庙特点在于石雕、木雕和彩绘非常的精美,庙门为山门和戏楼合二为一的设计,外观是庙门,而内里则是戏楼,戏楼正朝着窑神殿。窑神殿内供奉着三尊神像,中间是"土山大王"舜帝,为制陶业祖师。左首窑神则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字伯灵),为烧炭业祖师。右侧则是当地供奉的火神"金火圣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伯灵翁庙花戏楼是山门和戏楼合二为一的设计模式,从外面看它是一个庙门,从里面看它是一个戏台子,和一般的花戏楼不一样的是这个戏楼的朝向是朝庙里面,一般戏楼的朝向是朝着大街和行人的,而伯灵翁庙花戏楼正好朝着我们窑神殿。关帝庙正对着南边的是东戏楼,与西戏楼照相呼应,它是由窑货主所建,西戏楼是由窑工们所建,东戏楼是由窑主出钱请戏班来演唱,西戏楼则是窑工们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演唱,每逢节日,两个戏台子同时唱戏,就有后来的“对台戏”一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关帝庙建于乾隆十五年孟夏月(1750年4月)由山西晋商组成的商会出资所建,由钟鼓和木牌楼组成。窑神庙中供奉关公也是有渊源的,因为关羽是山西人,和山西晋商是老乡,第二关公是武财神,供奉他可以为山西晋商招财纳福,第三就是关公的忠义,当时关公身处曹营多年,仍不忘追寻旧主,这份忠义是正是晋商们学习的楷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保寨初建于宋代,在清同治5年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重修,当时的街道已是中原繁华的商贾之地,再加之神垕四面环山,因此这里常常有盗贼和刀客出没,当地商户为了保障自己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合力出资建起了这样的寨子。这座寨子寨墙高达三丈之多,厚两尺有余,用大青石堆砌而成,非常坚固,保留至今仍相当完整,从天保寨的“寨”字造字结构以“石”字做底就可以看出。寨门上面是个炮楼,设有瞭望口和射击台,都是防御匪患之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街山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