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山西游最后一天,中午就要踏上回家的高铁了。上午还有点时间,早饭后去隔壁的文庙转转。</p> <p class="ql-block">平遥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其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保持原貌,是中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是中国文庙中仅存的金代建筑。在1957年地震后,县政府揭瓦维修时发现,殿脊梁下记有“维大金大定三年岁次癸未四月日辛酉重建”的墨迹。</p> <p class="ql-block">平遥文庙由前后六进院组成,中轴线自南而北有影壁、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平遥文庙的总体布局展现了元明以来中国文庙建筑的基本规制。</p> <p class="ql-block">平遥文庙中的主要古建筑有城墙上的文昌阁、魁星楼、石牌坊、城墙下的文昌庙,登攀城墙的云路、云路坊、状元桥、影壁、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东西庑、日新斋、时习斋、腋门、厢房、神厨、神库等。建筑物古朴典雅,各类石刻、木雕莫不精工细作,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据《新唐书·礼乐五》载:“武德二年,始诏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贞观)四年,诏州、县学皆作孔子庙。”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朝廷又对孔子的尊号、孔庙规格、祭孑礼制、配飨者名单等制定了统一规范,尊孔崇儒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峰。</p> <p class="ql-block">唐代把全国各县按人口、税赋、物产、地理位置等分为七个等级,即“赤、畿、望、紧、上、中、下”,平遥属“望”,即第三等,其位置重要,自然应当率先奉诏修建孔庙。</p> <p class="ql-block">文昌源流:</p><p class="ql-block">两宋以前,“文昌”仅仅只是三垣二十八宿之一,其虽象征文学,但并非人格神。文昌封为帝君,当是元仁宗时之事。文昌帝君神像张亚子即蜀人张育,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时战死。后人为纪念张育,即于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为雷泽龙王。后张育祠与同山之梓潼神亚子祠合称,张育即传称张亚子。唐玄宗入蜀时,途经七曲山,有感于张亚子英烈,遂追封其为左丞相,并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乱入蜀时,经七曲山又亲祀梓潼神,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亲解佩剑献神。宋朝帝王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亚子为英显武烈王,宋光宗时封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宋理宗时封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封梓潼神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梓潼神与文昌神合为一神,于是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明史》的《礼志》称,“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p> <p class="ql-block">文昌帝君除有抗忠主救民之功绩外,《梓潼帝君化书》称,张亚子“生及冠,母病疽重,乃为吮之,并于中夜自割股肉烹而供,母病遂愈。后值瘟疫流行,梦神授以《大洞仙经》并法箓,谓可治邪祛瘟,行之果验。”因此,文昌帝君也是慈祥孝亲的楷模。成书于宋时的《文昌孝经》认为孝乃万善之源;万行之端。</p> <p class="ql-block">平遥文庙曾经历过三移其址的风雨。据清光绪八年(1882年)《平遥县志》载:明崇祯九年(1636年),时任知县王凝命上任祭拜孔庙后说,文庙隔街背对着“太子寺”,太子贵为储君,而孔子再高贵也属臣僚之列,臣庙居于君寺之前,有悖礼制,大不敬也!便强令互换,文庙改做太子寺。”其实,太子寺是一佛教寺院,因佛祖释迦牟尼出家前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太子而得名,与儒教之文庙纯属风马牛不相及。这位王知县是云南昆明人,赐进士出身.可谓孔子的“高徒”,却如此迂腐。县士绅虽明知荒唐,却畏其权势,不敢与之争,哭笑不得。“荒诞鄙俚最为不经,侮圣亵贤,不知其意之所在,相沿数十年,生儒抱恨不能更定。至康熙十四年知县柏乡魏裔悫至,询得其由,按图考察,慨然兴作,祥具各宪,仍以故寺为寺,而建新庙于旧所,阖邑称快。”(《平遥县志-学校志》)这样,至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才由知县魏裔悫(直隶柏乡县举人)移改。平遥的一件“糊涂官办糊涂事”的千古奇案,自此方得了结。</p> <p class="ql-block">而据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 《汾州府志》载:“平遥县儒学,旧在县治东。嘉靖八年(1529年),巡按穆公准呈,以前太子寺更之。”又据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汾州府志》载:“崇祯九年,知县王凝命,复以文庙与太子寺互更。国朝康熙十四年,知县魏裔悫,按嘉靖八年以后移改。”说明在明嘉靖八年(1529年)前,文庙址上本为佛教的太子寺,其北面的太子寺(已毁),才是最早的平遥文庙旧址。因而现存金大定三年重修的“大成殿”,最早应当也是佛教殿宇,其后墙上现存的后壁中门檩及门形仍存,似为佛教寺院的“中殿”格式,也是历史上“文庙三迁”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孔子人生阶段论解析:出自《论语·为政》第二章,完整表述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p> <p class="ql-block">孔子作为证悟生命之道的先圣与先师,他的影响纵贯于古今,他的声望远播于天下。两千多年来,他的政治思想、他的治学理念,他的学术成就,为全世界很大一一部分人所尊所倡导、所遵循,所以,对于每一个爱东方文明、懂诚信为本、兴礼仪之邦的人,了解孔子,了解他毕生的政治追求,了解他毕生的思想哲理,了解他毕生的教育之道是十分必要的。</p> <p class="ql-block">棂星又叫天田星,也可称为灵星。平遥文庙的棂星门是一座斗拱牌楼式的木结构门。这座门平常都是关闭的,只是在重大祭祀活动或贵宾莅临时才开放,平时出入走两侧的便门,东边的便门。为“广大门”,西边的便门,为“高明门”。北宋时,棂星门作为仪门的一种被移用于孔庙, 意思就是说要以尊天的规格尊重孔夫子,这样一来,使崇儒尊孔的思想又提升了一个新的台阶。</p> <p class="ql-block">平遥文庙的棂星门内有一湾水池与一座白玉拱桥, 池为泮池,桥名拌桥,两者是每座文庙内必设的。平遥文庙的泮池主要为砖砌,泮桥则是下部为砖,上部是汉白玉石,桥身拱起,轮廓曲线优美,与池形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在平遥文庙内,能看到中国最大的孔子及儒学先贤塑像群。孔子像左右分别为“四配”:述圣孔亻及、宗圣曾参、复圣颜回、亚圣孟轲;东西供台上为“十哲”,分别为仲由、卜商、冉雍、冉耕、冉求、宰予、端木赐、闵损、言偃、颛孙师均为孔子的得意门生。此院的配殿东庑、西庑供奉七十二贤人。值得一提的是,为一代宗师孔子立像古今皆有之,而再现其弟子彩塑群像在国内孔庙中这里是规模最大的一处。这些塑像的后墙上还绘有孔子圣迹图,从颜母祷尼山开始,到孔子去世后弟子庐墓为止,</p> <p class="ql-block">此院的配殿东庑、西庑供奉七十二贤人。值得一提的是,为一代宗师孔子立像古今皆有之,而再现其弟子彩塑群像在国内孔庙中这里是规模最大的一处。</p> <p class="ql-block">这些塑像的后墙上还绘有孔子圣迹图,从颜母祷尼山开始,到孔子去世后弟子庐墓为止,把孔子一生主要活动以壁画形式,惟妙惟肖地展现在游客面前。</p> <p class="ql-block">平遥文庙历来为县学所在,直至清光绪末年废除科举后,县学才停,改办为“平遥县实业学校”,开始了新学。</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二年(1923年),一些商贾财东捐资在文庙办起了“平遥励志中学校”,县长郭学谦还题写了校名门额,后改为官办平遥中学校,迁址到察院街。</p><p class="ql-block">1950年,太岳中学同平遥中学合并,校址又设在文庙,其建筑基本保存着原貌,只拆除了棂星门、西学、省畜所。</p><p class="ql-block">20世纪50年代末,修建平遥中学教学楼时,拆除了超山书院、敬一亭、尊经阁。</p><p class="ql-block">1997年,平遥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文庙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共平遥县委、县政府、平遥中学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平遥中学于2003年全部迁至东城外新校址。文庙得以重新复原,成为平遥古城的主要文物旅游景点之一,2004年正式向游人开放。</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建在1米高的大台基上,面阔5间,通面宽25.82米,进深5间,总进深24.3米。单檐歇山顶,简板瓦覆盖,琉璃脊饰。柱有侧脚升起,角柱处普柏枋出头,阑额不出头。檐柱直径0.47米,高5.11米。梁架结构为十架椽。前后搭牵乳栿 ,用六柱。内柱之间以复梁拼成的草栿承重,草栿以上用四椽栿、平梁、手、侏儒柱、驼峰等层层支叠。草栿以下设天花板,中央置藻井。天花板以上的构件高宽之比为3:2,其表面加工粗糙而简朴。屋架举高7米,与前后檐椽水平距离之比为1:37,略低于宋《营造法式》之规定。斗拱有柱头铺作和转角铺作,而补间铺作以大斜梁代之。柱头拱七铺作,双抄双下昂重拱偷心造,昂为批竹昂,耍头蚂蚱形。铺作总高227.5厘米,合柱高之2/5强。出跳总深169.5厘米。每两柱头铺作之间,有一长大的斜梁,外端搭于罗汉枋之上,以承托撩檐榑,后尾则安置在内槽的柱头枋上,此件代替了补间铺作。殿之当心间的两缝间,采用减柱手法,仅置中柱两根。在东、西次间的两缝位置上各砌南北向隔墙,厚约1米,殿内北部砌东西向隔墙,与前者联为一体,形成倒凹平面。在殿之东、西、北三面均有檐墙,正面两梢间筑槛墙、设窗,墙厚达1米余。明、次间正面为隔扇门。殿前接月台,青石栏杆环绕。月台中央的寿字纹拜石及台的御路石团龙图案彰显早期的造型风格。</p> <p class="ql-block">庑内供先贤先儒,大成殿两侧腋门各3间,进深四椽,硬山造;明伦堂面阔5间,进深四椽,五檩前后廊式,硬山顶,堂之东西耳殿各3间,有贤侯祠、忠孝祠;东西厢房各7间,额曰“时习斋“、“日新斋”。东学院内有崇圣祠、节孝祠。以上建筑均属明清时代遗物。东学、西学与文庙联为一体。平遥文庙的总体布局展现了元明以来中国文庙建筑的基本规制。</p> <p class="ql-block">一圈参观下来,感觉平遥文庙确实规模不小,内容很广,寓意很深...值得一游。</p> <p class="ql-block">回家了,在火车上点的外卖,现在出门在外,感觉真是什么都方便,我们国家高科技发展飞速,时代越来越先进了...我为生活在中国感到很自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