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906山西游之平遥古城

玮祎

<p class="ql-block">早上在忻州酒店吃了早餐又继续开拔,重要的行程都已经结束,今天赶去此行最后一个景点~平遥古城,并且我们会在那里住一晚。</p><p class="ql-block">山西的服务区还是蛮有特色,这个服务区是以酒命名的。</p> <p class="ql-block">十几年前就到过平遥古城,今日是旧地重游。</p><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地处山西省中部,交通便利,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具有近2800多年的悠久历史,古城内的古城墙、古街道、古店铺、古寺庙、古民居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与周边的双林寺、镇国寺一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样评价:“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它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经济、社会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p> <p class="ql-block">我们特地选择了住在新东门里的大戏堂宾舍,一间非常有山西特色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门口就是一个大照壁“九龙壁”。</p><p class="ql-block">平遥九龙壁始建于明早期,是与北京北海和大同九龙壁齐名的全国三大名壁之一。九龙壁原为太子寺山门照壁。该寺(已毁)奉祀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任加毗罗卫国净梵王太子的塑像。因之,古代邑人以皇家规格塑九龙以祀之。该壁以泥陶为胎,裹以琉璃,悬塑极高又充满张力,龙身翻腾且错落诸宜,造型夸张,生动独特,堪称我国古代壁塑之极品。由于年久失修,该壁于上世纪七十七年坍塌,近年以仅存残件原样原址修复如初,以飨游客。</p><p class="ql-block">注意:平遥九龙壁的龙只有四爪,主要与明代礼制规范和建筑用途有关。该九龙壁原为太子寺的照壁,建于明朝初期,属于佛教文化相关的建筑。根据元代确立的龙爪数量规制,四爪为蟒,五爪为龙。平遥九龙壁作为藩王府的照壁,其建筑规格低于皇宫标准,因此采用四爪设计。 ‌相比之下,大同九龙壁(同为明代建筑)采用五爪龙设计,但通过龙鳞边缘微雕五道金线实现视觉上的五爪效果。 </p> <p class="ql-block">平遥大戏堂(礼乐堂)起始:清康熙42年(1703),为迎帝西巡,“建修四面大城楼”并“礼乐堂“,用于礼宾和演戏。</p><p class="ql-block">兴盛:乾隆46年(1781)大学士王杰于此宣诏、赏戏。从此,大戏堂名声大噪,成为三晋演艺名所。</p><p class="ql-block">发展: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行,“从徐沟直趋平遥”,夜宿赵举人家,在此赏戏。</p><p class="ql-block">衰微:上世纪初,因年久失修,沦为车马店,后由学校所用。</p><p class="ql-block">重生:现今在原址和残存基础上复修如初,使你有幸接吻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进门就见亭台楼阁,庭院深深深几许...</p> <p class="ql-block">平遥大戏堂宾舍坐落于平遥古城九龙壁旁,西邻文庙、财神庙,东靠古城墙,地理位置优越。“大戏堂宾舍”为三百年前之晋商会所,建于康熙年间(1703年)。其前身为清代晋商接待贵宾的礼乐堂,康熙年间为迎接皇帝西巡而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曾在此赏戏并留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十进的院落,红木的家具,不愧是为迎接帝王而准备的。大戏堂的堂名是由我国一代宗师、国学大师启功老先生所题,现已成为启功老先生的绝笔,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下榻的房间,干净整齐,古色古香,晋味十足。</p> <p class="ql-block">‌院落布局‌:保留明清晋商宅院风格,由多个相连院落组成,内含红木家具、雕花门窗等传统元素,部分客房设有土炕或龙凤床,兼具历史感与舒适性。‌‌功能分区‌:包含戏廊、演歌厅、餐厅及花园,大戏堂可容纳300人同时就餐观演,提供晋商宴舞等特色节目。‌‌</p> <p class="ql-block">抬眼看去,古老的瓦当,精雕细琢的门楼,虽然褪色但还不失鲜艳的木廊……仿佛一下子把你带回了百年以前,这种感觉真奇妙,斑驳的砖墙,印染出浅浅淡淡的哀伤;雕花的老窗,仿佛还是明清时温婉的模样,这不是景点,周围没有游客,下午的院子里非常安静。</p> <p class="ql-block">盛开的月季充满了整个庭院,潺潺流淌的小溪泉水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住在明清建筑里让人有一种穿越的错觉。</p> <p class="ql-block">很多穿晋商服饰的小姐姐来这里旅拍,体验一下明清时晋商大院女人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宾舍的服务大厅</p><p class="ql-block">功能分区‌:包含戏廊、演歌厅、餐厅及花园,大戏堂可容纳300人同时就餐观演,提供晋商宴舞等特色节目。‌‌</p><p class="ql-block">现代服务‌:客房配备有线电视、Wi-Fi、24小时热水,提供接机、导游、商务接待等服务,为民俗挂三准四星标准。‌‌</p> <p class="ql-block">整体建筑宏伟壮丽,古朴典雅,环境优美,为官绅乡吏,达官贵人聚会、休闲之所。</p> <p class="ql-block">出门是平遥古城的大街巷,隔壁就是文庙和城隍庙...平遥的老陈醋可乐,是一大特色,十分可口。</p> <p class="ql-block">在手机上搜到一家颇具特色的饭馆,康乾纪饭庄就餐。踏进饭庄,仿佛走进古装电视剧中...</p> <p class="ql-block">吃饭人很多,在楼下坐着排队等待了片刻。也让我们有机会打量店堂的规模和形制...</p> <p class="ql-block">选择了牛肉双人套餐,平遥特色菜肴:牛肉八宝栲栳栳、平遥碗托,平遥干切牛肉...名字都是古里古怪的,没有南方菜的细腻精致,但味道也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饭后,上街闲逛,参观平遥古城里的景点,但需要购买一百多元的门票。</p><p class="ql-block">我们则选择性地看了几个景点。</p><p class="ql-block">长盛钱庄即协同庆票号(中国钱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协同庆票号,创立于咸丰六年(1856年),歇业1913年,历时58年。开业期间,协同庆票号分庄遍布全国,达33个,重点在西北、西南。现在看到的协同庆钱庄柜房,是当年钱庄柜台的基本陈设。协同庆票号现在是平遥规模大的钱庄院落,前后共有五进院落,每个院落功能有别,如一院分揽柜房、总帐房、埠际帐房,相当于现在的会计室,办好手续到北揽柜房取现银相当于现在的出纳室;三院分协理房、祭祀房、经理房,是管理人员办公场所,四院是员工的生活区,当时无论总号,分号,上至掌柜,下至员工都要住在票号中。五院是金库所在,有非常先进的防盗措施,其中地下窖洞(地下金库)接近于现在的银行金库。</p> <p class="ql-block">创立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由榆次聂店王家与平遥王智村米氏合资创办,初始资本仅3.6万两白银。‌‌经营期间在全国设立33处分号,业务覆盖日本、俄罗斯,以汇兑和存放款为主,采用汇票水印防伪技术。‌‌</p> <p class="ql-block">佛堂:长盛蔚商号,东伙众多崇(尚)佛教,意在教化伙友以“商则济世,贾则救民”为已任而专设佛堂,王朝相在位期间从五台山请来释迦侔尼佛像天天供奉,从不间断,寄托生意兴隆、万事如意,伙友外差远行,都要在佛堂前焚香磕头,望佛祖保佑自己一路风顺,平安无事。</p> <p class="ql-block">票号现在开辟成中国钱庄博物馆,博物馆内保藏有当时流通过、发行过的上千种钱币。协同庆票号的院子下面有平遥大的地下金库,当年储存着数量众多的黄金白银,还有平遥的镇城之宝:一根樟木雕刻的神龙宝柱,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日昇昌票号‌~中国第一家专营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1823年创立),开创“一纸汇票走天下”模式。馆内展示票号历史、汇票制作工艺及晋商文化。</p><p class="ql-block">前身为中国首家票号日升昌票号(1823年创立),1932年因时代变革转型为钱庄,主营本地存贷款及汇兑。‌‌旧址现为中国票号博物馆,保留密押歌等晋商金融创新实证。‌‌</p> <p class="ql-block">天吉祥博物馆所在的建筑群为明代建筑风格,前店后居式布局,主楼设有包厦厅等特色结构,是研究北方明清古民居的珍贵实物。 ‌</p> <p class="ql-block">九龙壁(清)黄扬木</p><p class="ql-block">黄扬木浮雕九龙壁,高110厘米、宽190厘米。清乾隆年份,艺匠不详,早期流传于天津一带,光绪中期长盛蔚天津分号收藏,后流落民间几经曲折失而复得。2000年秋本馆再度收藏。</p> <p class="ql-block">晋泰生客栈,由始建于1616年的清代冀家大院旧居改建而成,属民俗客栈。该院落原为当地望族冀氏宅邸,清末冀家创立平遥首家面粉厂“晋泰生”字号。</p> <p class="ql-block">客栈以冀家大院上院、下院为主体,现存建筑融合晋商单坡屋顶风格,建筑群包含两进式四合院、书房院及古巷道,保留清代晋商宅院格局,拥有平遥现存最高木制门楼、“履谦”匾额、石狮及窑洞与砖瓦房混合结构正屋等特色元素,檐下木雕、土炕及明清家具展现传统民居风貌。</p> <p class="ql-block">孟侯新甃(zhou)砖城记碑简介</p><p class="ql-block">碑名:孟侯新甃砖城记</p><p class="ql-block">时代:明万历四年(1579八月立</p><p class="ql-block">此记载了县令孟一脉督促修城池、东城墙砌砖垛,敌台增高增厚之史实,并组织实施募捐,对修筑城墙做出了其卓越的贡献,还记录了嘉靖辛丑二十年,北兵攻侵之事实。</p><p class="ql-block">此碑碑高497厘米,宽135厘米,厚35厘米,楷书14行,保存完好,为研究平遥城墙历史治革提供了可靠的佐证。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穿过纯阳宫,耸立在眼前的是主体建筑三清殿。它面宽五间单歇山顶,柱子排列规整,是明代遗存。</p><p class="ql-block">殿内正中供奉着道教的至高尊神三清像,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这正是道教把“道”的时空性誉为:“洪元”“混元”“太初”的人格与物象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在殿内西角上,至今还保存着一通珍贵的蒙汉碑,俗称“透灵碑”它既是一通元朝圣旨碑,立于元大德元年,由元朝皇帝武宗海山曲律颁发,也是清虚观道教文化盛况的诠释。这种碑据专家考证,保存下来的现已屈指可数,对研究蒙古文字有着极其珍贵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清虚观,位于平遥古城内东大街路北,创建于唐显庆二年(657年),原名太平观,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名清虚观。清虚观有“清虚仙境”之名,为“平遥十二景”之一。</p><p class="ql-block">清虚观坐北向南,前后三进院落,总占地面积5890.9平方米。在中轴线上,先后由山门、龙虎殿、三清殿和殿前的纯阳宫、玉皇阁组成三进院落。清虚观是一座汇集元、明、清三代建筑遗构又深具地方建筑特色的道观建筑群体,是研究中国建筑史和道教发展史的珍贵的实物遗存。</p> <p class="ql-block">纯阳宫:越过龙虎殿,一种豁然开朗、心旷神怡的感觉便使您油然而生,这正是道家思想的真正体现,它将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宇宙空间紧紧联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眼前的纯阳宫,正是供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宫殿,据县志记载:康熙辛未八月二十五日,吕仙在此显灵,留下了“一心二仁人”的仙迹,光绪二十四年,方丈奉旨书符勒石,以保佑一方水土百姓平安,这座宫殿也因吕祖在此显灵而修建,又称献殿。纯阳宫秀巧华美,面宽三间,前接抱厦厅,设月台,内设神龛,鑫内座中塑吕洞宾·纯阳真人坐像及二协侍,均为清代作品。</p> <p class="ql-block">一路走着看着,在围城里散步,因我们住宿的客舍在东门附近,所以向东前行。</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转完了古城的东西南北四向,一步一景,宝藏山西,物美价廉,风景优美...</p> <p class="ql-block">城墙边树枝上,一群麻雀叽叽喳喳闹着</p> <p class="ql-block">回到大戏堂宾舍,等待有人过来接我们去做晋商妆造,这也是旅行社活动的一项。</p> <p class="ql-block">化完妆,我们没要他们拍摄,决定回到古色古香漂亮的大戏堂宾舍去自拍。</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的晋商妆造(包括服饰、妆容设计)主要隐喻晋商文化中的女性角色与精神内涵,通过服饰细节展现历史背景与时代特征。以下是具体解析:</p><p class="ql-block">晋商大小姐‌:服饰以绣花短褂、青花瓷系列为主,发型自由活泼,体现少女灵动感。 </p><p class="ql-block">‌晋商少奶奶‌:多穿宽袖大襟袄,盘发造型凸显温文尔雅的气质,强调传统礼仪与家庭责任。 ‌</p><p class="ql-block">‌女掌柜(女东家)‌:服饰以精致绣工和干练发型为主,象征商业领袖的独立与果敢。 ‌</p> <p class="ql-block">立于古旧的老屋前,恍惚穿越到晋商年代,破落户家门前...</p> <p class="ql-block">装扮风格:主要是晋商少奶奶和晋商大小姐风格。虽然汉服也很美,但在平遥尝试晋商风格更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锦衣加身,华服炫目,深宅里的故事由我续写...</p> <p class="ql-block">在平遥古城,穿着晋商服饰,随便往哪一站,就是一幅古装戏照...</p> <p class="ql-block">我们回到宾舍,这里的环境更适合晋商妆造。</p> <p class="ql-block">今日晋商老太太,庭院深深,苔痕点点,古朴风韵犹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古城大街上行走,那么重的头饰和服饰,我们穿着真的很难受,又重又热,连逛街的心情都没有了...真不明白,那么多女人扮着晋商妆容,还开心地又吃又喝又玩,十分自如,看来我们是太落伍了!</p> <p class="ql-block">赶紧回到化妆铺把妆容服饰换掉</p> <p class="ql-block">轻装上任,舒适极了</p> <p class="ql-block">一路走过,大都是各种特色民宿,很喜欢这种原汁原味的旧宅,令人总以为置身于那个年代...</p> <p class="ql-block">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看到一间壁画展进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众神与众生,道并行而不相惇。这些壁画出处都是永安寺和云林寺,墙面上都是彩绘壁画,仔细看看还真是整块凿下来的墙体,画面人物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永安寺:元明壁画艺术的瑰宝浑源县永安寺位于县城中心的古老寺庙,被誉为“大寺”,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融合佛教、道教与儒家文化的元代宗教壁画群,总面积约170-180平方米,现存人物形象882至895尊,被学界誉为中国古代宗教绘画艺术的巅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传法正宗殿内四壁布满了巨幅元代工笔重彩壁画,这些壁画环绕于殿内四壁,高3米,长56米,总面积达170平方米。壁画笔意磊落遒劲,色泽绚丽协调,人物刻画细致入微,表情栩栩如生,画工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壁画中882个人物通过他们生动自然的表情和举止,将儒、释、道三教和谐地融合在一起,集我国宗教神祗之大成,堪称古代绘画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阳高县云林寺三绝‌指其大雄宝殿内汇集的明代彩塑、壁画与悬塑艺术精品,被学者誉为“三绝汇于一殿,为一大绝”,具有极高的艺术与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南门的正式名称是‌迎薰门‌。迎薰门作为平遥古城的南门,其名称源于中国古代城建制中的风水理念。根据传统,古城布局形似神龟,南门象征龟首,寓意“迎纳东南方的和薰之风”,故得名“迎薰门”。这一命名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迎薰门是平遥古城六道城门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始建于明代,为三重檐二层七檩歇山回廊式楼阁,高16.14米,兼具防御与象征功能。城门两侧曾设有低矮的“龟眼”小门,据传为古代战争时期的遁门设计。‌‌城墙上可见古代车辙痕迹。‌‌</p> <p class="ql-block">登上平遥南大门城堡,有点像南京的中华门城堡,城墙里面还有个瓮城。兼具瞭望、指挥功能,瓮城门侧开,形成“瓮中捉鳖”的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城门匾额书“四省通衢”,城砖刻有“平遥城砖”字样,保留明清筑城工艺痕迹。‌‌</p> <p class="ql-block">站在城墙上俯瞰古城,一条笔直的街道,跷檐的古建筑,典型的北方民居建筑结构。</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随处可见大廊壁和精致的壁雕</p> <p class="ql-block">又路过安家街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经过文庙,可惜已经关门不给进,那就拍几张照片,明天有时间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今日逛了平遥古城四至,真是太大,走的脚都酸了,也算是深度游览一番,与我十几年前来时基本没有变化,只是商业气氛更加浓郁,街上美食遍地,晋商妆造满街开花,街巷里都是着晋商服饰的美眉,也算是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明天是中午的火车,还有点时间去逛逛隔壁的文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