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在成都实验小学读书5年,还没有毕业就停课闹革命了,没有小学毕业证和毕业照。但读书5年的校园给我的影响远远超过“母校”的含义,因为我的家在学校。我们是生在校园、长在校园、读书在校园的孩子,对住在学校的教师子女来说,校园即家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成都实验小学是成都名校,地处成都市最中心。我母亲在这里工作一辈子,我家在学校50年,直到2000年教师宿舍与学校剥离,父母才搬离学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对学校的感情可能胜过在这里读书的任何学生,这里是我童年成长的乐园,有我人生梦想萌芽的土壤。校园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甚至是每一个角落,都有着我们的欢笑与记忆,承载着成长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近几年小学同学频繁聚会,有同学说羡慕住在学校的我们。我想借此文写出老师子女在校园里享有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实验小学占地50亩,这面积相当可观,因此学校有大操场小操场,有大礼堂,有排列整齐的呈纵队式教室,还有菜园子,有琵琶林,有茂盛的植物。周末和放假日,校园就属于我们这些孩子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学校大门便是一个呈长方形的大操场。操场的右侧搭建有一座主席台,操场是我们集会或是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我们上体育课的地方。操场是泥土地面,开运动会上体育课时常扬起灰尘,但那时有大操场的小学还真不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轮到节假日和放寒暑假时,这里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大校门右侧有一条不宽的水泥路,长长水泥路经过主席台后直接通到学校二门。这条水泥路成为老师娃娃学习自行车的专门通道,因为路面平整,一旦学生离校后,家家都把自行车推出来,大家轮着学骑车。那时一般一家人就一辆自行车,经常是看骑车的比学骑车的多,谁摔倒了,就会在大家的哄笑声中自动把自行车让给兄弟姐妹。我还记得开始我不敢骑车,我姐就说她跟在我后面扶着我的坐凳,让我大胆往前骑。等我骑完一圈回头看我姐根本不在后面时,这下心慌了,摇摇晃晃摔下来。大家都笑起来。</p> 照片第一排右一是我母亲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操场也是我们“打游击”的好地方,操场的左上角有一棵很大的树,是打游击的藏身之处。现在想来打游击和捉迷藏大有不同,参与“打游击”的娃娃要分成两个阵营,有专人来指挥,看哪一方先把对方全部制服。在我的记忆中,有一段时间我们打游击成风,而且还都是“娘子军”,玩得乐此不疲。因学校大,学校大门到二门有相当一段距离。小时候我们最怕鬼,只要晚上耍晚了,不知谁在大操场喊一句“鬼来了”,大家立马开跑,直接冲进学校二门,才放下心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校还有一个大礼堂,也有主席台,还记得我在主席台上单独表演过诗朗诵。对礼堂的最深印象就是我们班经常在这里上语文观摩课,我的班主任是成都市语文名师,经常有老师来听她讲课。我们坐在中间,周围是来听课老师,每每遇到这情景我都紧张得很。因为梅老师喜欢叫我范读课文,越是紧张就越是容易出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放假了又不一样了。大礼堂成了我们室内运动好场地。跳橡皮筋,跳绳,踢键子,打羽毛球,梅老师的女儿还在这里练习打网球,看得我们小眼瞪大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礼堂外就是小操场,小操场上有篮球场,还安置了不少运动器械,单杠双杠和高低杠等。那个年代父母不怎么管子女学习,放假时光我们就尽情地在各种杠上玩耍,我和几个要好的发小最喜欢的就是玩双杠,在双杠上“画大字”,还有胜负规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一项体育是老师娃娃最喜欢最积极的。学校有一长廊摆放了五六张木质乒乓桌,一放假这里是人气最高地方。近水楼台先得月,老师娃娃都在这里来练身手,有时打乒乓还要排队,双方以打6个球决出胜负,然后换人接着打。在众多体育运动中,我最喜欢打乒乓。那个时候学校还要举行乒乓赛,经常一个年级打到最后,就是几个老师娃娃在那里决战,我也属于种子选手之一,遗憾的是那时没有体育老师专门训练我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当知青后,江油县举行教师运动会,我是民办教师被选去参赛乒乓球。虽然还经历了10天集训,结果在县上比赛时我竟完败。“野战军”最终敌不过“正规军”,哈哈!</p> 身后罗汉松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候学校绿树成荫,自然环境很原生态。枇杷林灌木丛生,火麻(荨麻)多得很。枇杷树枇杷黄了,最先发现的一定是老师娃娃,于是爬树摘果的,望果兴叹的,总之大家都想吃到枇杷。再有每排教室与教室之间都有坝子,也是我们做课间操的地方,都种有泡桐树和罗汉松树。罗汉松树是我们的最爱,罗汉松一般8月结果(正是放假时),果子越红越好吃。于是下雨刮风后,我们都拿着家里碗盆去捡罗汉松果,洗净后吃罗汉松果也成了最高兴的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校菜园子种有很多蔬菜,我还记得老师把我们带到这里上自然课,观察种子是怎么发芽的。放假了我们到菜园捉青虫玩,顺带拔两根萝卜的事也有过。学校老师宿舍的墙角还有一种灌木叫灯笼果,到了季节也要结果,灯笼果熟后我们常常要去摘来吃,酸甜酸甜的。多年后我到乌鲁木齐旅游时,看见当地人把灯笼果当作水果卖,感觉很是亲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偌大的校园在我们眼中充满了活力和乐趣,每个角落都能找到属于我们的快乐小时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岁月流逝中实验小学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完全触摸不到当年的模样。几年前我和几个发小回到我们曾经熟悉的校园,早已物是人非,只有几棵高大的罗汉松挺立在校园中,让我们无比激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忆无法消失,我们可以靠文字堆积起心中的校园。尽管连一张像样的校园照片都没有,但我相信,在我们心中,成都实验小学有着最美校园,是我们儿时成长的乐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校即是我的家园,由此感念一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2025年9月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