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蝈蝈

苦口药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抓蝈蝈</b></p><p class="ql-block">刘景才(网名:苦口药)</p><p class="ql-block"> 我们北方的孩子们,小时候都爱抓蝈蝈。我也一样,每当夏天,事先用蒿草编制出各式的蝈蝈笼子,有高粱篾子编制成三角塔形的,有麦秆儿芦苇杆儿编制成三角螺旋形的,刺猬行的。</p> <p class="ql-block">  带四肢的“王八”形的,还有用铁蒿杆儿扎制成多层楼房形的,各式各形多种多样。笼子扎好还没有捉到蝈蝈,就先在里边放进倭瓜花儿,这是蝈蝈最喜欢吃的,好像那里边一定会住进蝈蝈一样。其实也有的时候,几天还没有逮住蝈蝈,只好把那倭瓜花儿换了又换。</p> <p class="ql-block">  蝈蝈应该是蚂蚱的一种,它们背后翅膀的根部,都有一个小小的四方玻璃状的区域。夏天,可能是为了散热,它们煽动翅膀就会发出十分响亮美妙的声音,在那没有风的草原上,它们的响声可以传播半里地。受到惊吓,它们就把身体向后一仰,掉落草丛之后,迅速溜走。也有的时候,突然飞走,直到几十米开外才落下,再钻进深草丛藏身。</p><p class="ql-block"> 抓蝈蝈也要不怕吃苦,越是天气炎热,越是蝈蝈爱叫的时候。我们就经常顶着烈日,手里提着一堆蝈蝈笼子行走江湖。那个时代的孩子,没有什么像样的衣服,一般是一件背心,一个裤衩,也有的不穿背心只穿裤衩,甚至那些五六岁以下的,干脆就是名副其实的光腚娃娃。一个夏天,为了贪玩儿,身体晒得黝黑,脱落无数层皮。现在想起来,我们小的时候,没有人缺钙,可能就是受益于这样晒太阳了。</p> <p class="ql-block">  在草原上,听到蝈蝈的叫声,要很快飞跑过去,跑的慢了,蝈蝈停止叫声,就找不到它的方向了。跑到近处,只有十米八米远的距离,就要减慢速度,最后变成悄悄地进行,太快了又会使它受到惊吓而逃走。一旦它钻进草丛,我们就四面包围,先把所有的蒿草压倒,甚至压得像一片“席子”,这样就会把蝈蝈暴露在“草席”之上而被我们捉到。还有的时候,为了找到一只好蝈蝈,我们甚至要把那片“席子”像“篦头发”似地一遍一遍的梳篦。</p><p class="ql-block"> 一只好的蝈蝈,非常爱叫,声音响亮,叫的时间也长,间歇时间很短。捉到几只好蝈蝈,装在笼子里,挂在窗户上,叫声此起彼伏,接连不断,煞是好听。不然听什么呢?那个时代,不但没有电视机,收音机的名字都还没有呢,听说过电灯电话,可是没有人见到是个什么样。</p><p class="ql-block"> 蝈蝈的品种也很多,我们北方的蝈蝈多是长长的翅膀会飞的,有浑身全绿的草蝈蝈,绿色翅膀边上有胶带状黑格的叫菜蝈蝈,黑黑发亮的是铁蝈蝈,黑里透红的是火蝈蝈,铁蝈蝈和火蝈蝈威猛健壮,是难得的上品。最差的是短翅不会飞的豆蝈蝈和叫声简短的蛤蟆蝈蝈,这个一般很少有人养它。</p> <p class="ql-block">  随着农药的普及和过分地使用。蝗虫灾害基本消失殆尽,蝈蝈也接近销声匿迹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又要列入野生保护了也不可知。到那时,蝈蝈的叫声也许还会被列入历史文化遗产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