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清朝统治的最后十年里,这个即将走向末路的王朝,即便处于内忧与外患之中,却依然有着三件对至今都影响深远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1858年英国人控制了印度,为了打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陆上贸易通道,在公元1888年(光绪十四年)悍然入侵西藏地区,占领拉萨后,逼迫清廷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英藏印条约》,西藏成为了英俄两大势力冲突的缓冲区,屡屡出现暴乱。1905年,已经62岁的驻藏大臣赵尔丰率领军队克服高寒缺氧到达川边,这位带着铁血手腕的总督开始了长达六年的藏区平叛,直到1910年率军成功收复拉萨。清廷在藏区进行改土归流,办起了学堂,还打通了川藏的电报线路,让这个边陲之地重新回到了清朝的版图之内;</p> <p class="ql-block">1909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一支舰队到达南海。这支以1879年下水木壳炮舰“伏波号”为旗舰的舰队航速仅8节,却在永兴岛升起丈二黄龙旗,测定16座岛礁坐标,更以舰炮在珊瑚礁上轰出“大清广东西沙群岛”巨型界标。李准发明的“主权碑文拓印存证法”,在2016年海牙仲裁案中,成为了驳斥南海争议的关键证据,此方法被国际法学家称作“十九世纪最完善的主权宣示程序”。</p> <p class="ql-block">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之时,新疆提法使杨增新,正面临着沙俄五万之众的哥萨克骑兵压境的严峻危局。这位儒将,创造性地实施了“以回制汉、以汉制维”这样的平衡策略,仅凭三千湘军的旧部,在伊犁河谷构筑起了三道防线。当沙俄策动阿勒泰叛乱之时,杨增新率军投入平叛行动中,指挥大炮将叛军的堡垒轰垮了。更是以一种“玉石俱焚”般的坚定决心,将迪化的军火库改造成了一个巨型的地雷阵,从而为清朝保住了最后一块版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