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已经是退休三年的“老人”,三年时间里我不敢懈怠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学习“机会”,因为我害怕我的身心“衰竭”,我担心我过早成为社会“弃子”,所以我努力学习,而我的学习是广而不精!</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信息触手可及的时代,我八月份参加了由国内著名摄影家李涛老师主讲的网上摄影学习班!在学习过程中,在摄影学习这片天地,享受着知识更新的速度与便捷。我玩相机近40年,从胶片机、卡片机到单反、微单机,技术不敢说精湛,基本操作可以满足我的“玩”,因此我的学习放在了照片的后期制作上。通过一系列教程和实战案例,我逐渐领悟了色彩管理的精妙,掌握了图层蒙版、频率分离等曾经觉得高深莫测的技术。看着一张张原始素材在自己的调整下焕发出预期的光影与色调,那种创造的满足感是巨大的。后期,仿佛为前期的构思插上了翅膀,让视觉表达拥有了更多可能。改变了我一度认为,技术的提升意味着对画面掌控力的绝对增强。后期是优秀摄影作品必不可少的技术环节!</p> <p class="ql-block">儿子几年前为老公买了无人机,老公很不屑玩无人机,不经常用,技术一直处在入门阶段然而易。我也不想霸道的夺其“阵地”影响夫妻关系!每每看到航拍好的观看也只能“望而兴叹”。这次进藏看到朋友航拍宏伟的壮丽的画面,让我很难心安理得守着“孤寂”的无人机!在没有师傅指导的情况下开始依赖网络学习操作,几天后突如其来的“炸机”事件,将我迅速从色彩的云端拉回了坚硬的现实。一次普通的无人机航拍练习,操作不当让我的“空中之眼”失去了平衡,挣扎几下后便失联坠下,消失在远处一片茂密的树丛中。刹那间,所有关于构图的思考、光影的追逐都被一个最原始的需求取代:找到它!最初的慌乱之后,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寻找的同时联系商家帅哥小何,小何带着不适的身体(发烧),来到无人机失事地,让我看到现代科技并非只赋予我们飞翔的能力,也提供了找回失物的线索。打开无人机配套的应用,调出了最后的飞行记录和失联坐标。GPS定位提供了一个大致范围,但这还远远不够。茂密的植被如同一片绿色的海洋,轻易就能吞没一个并不庞大的机身。这时,我之前通过网络零星了解到的、却从未认真实践过的技术——“无人机信号定位寻找”——成为了我唯一的希望。我回忆起看过的教程:如何利用遥控器尝试重新连接微弱的信号,通过信号强度判断大致方位;如何分析最后传回的视频画面,对比周围环境特征;甚至如何利用第三方地图软件,对GPS坐标进行更精确的交叉定位。这个过程,与在电脑前滑动鼠标、调整滑块截然不同。它需要我走进杂草丛生的野地,需要我拨开层层枝杈,需要我弯着腰,紧盯手机屏幕上的信号指示,像寻宝一样一步步试探、接近。汗水浸湿了衣服,蚊虫不时骚扰,双腿被荆棘“画”成的导航图,但全身的感官都调动了起来,听觉、视觉、甚至直觉,都与手中的设备提示紧密结合。这是一种极为“接地气”的体感,是对虚拟技术落于现实实践的一次深刻体验。在经历了四个小时的搜寻后,最终精确下来的坐标,我在一位老师家里后面菜园一片繁茂的辣椒🌶️“树林”下找找到了那只“闯祸”的家伙。机臂有损,云台歪斜,但核心部件尚在。那一刻的喜悦和 宽慰,远超任何一次调出完美色调的成就感。</p><p class="ql-block"> 这次经历给我带来了深刻的体感:网络学习赋予我们强大的“软技能”,让我们能在数字世界里游刃有余;但真正的掌握,往往需要经过现实困境的淬炼。寻找无人机的过程,让我真正“掌握”了定位技术,它不再只是知识库里的一个条目,而是变成了我与现实世界互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提醒我,技术既是我们望向远方的翅膀,也应是帮助我们踏实走好每一步的工具。在追逐光影艺术的同时,切勿忘记脚下的土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或许就是这次“炸机”事件带给我的,最宝贵的一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