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 系 军 部 大 院

悠然自在

<p class="ql-block"> 文/彭才芳</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i>原军部大门</i></b></p> <p class="ql-block"><b> 一</b></p><p class="ql-block"> 在乌鲁木齐市郊区,驻守着一个空军某军机关。我曾在这个军部大院工作生活了19年,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热爱这里的一山一水。</p><p class="ql-block"> 军部大院驻守在乌鲁木齐市郊西边的一个叫仓房沟红柳泉的地方。军机关办公大楼座南朝北,背靠一座不太高顶面宽阔平坦的山塬,春夏季节绿草如茵。大楼前两旁茂密的参天杨,把三层高的大楼点缀得光彩夺目。大楼前二十多米处,是宽阔的大操场,比大楼地面低一米多,操场北面出口处是舞台。</p><p class="ql-block"> 这个舞台是阅兵、开大会的主席台,也可演文艺节目,舞台的背景白墙还可做放电影的银幕。旧舞台拆除后由操场北面建到南面来了,其演变历史流传着一句顺口溜: 吴军长建舞台,宋军长修舞台,由军长“掉过来”。新舞台靠近办公大楼前,舞台与大楼地面齐平,不用背景墙,为大操场增了几分气派。</p><p class="ql-block"> 舞台拆除后,在原舞台处建了一座雕塑,雕塑分两层,底层是莲花造型,莲花四周镶嵌着龙凤图案,莲花上层是一架歼击机,这个富有特色的雕塑,被大家笑称为:“上下五千年”,意为:从龙凤到飞机历史悠久(其实这不是雕塑的真正含义)。</p><p class="ql-block"> 大操场的东西两旁纵身是家属区,东边为首长居住小院,西边为团以下干部的居住区。西区一排排二层平顶房楼,分处长楼、副处长楼、参谋、干事、助理楼,楼房排列整齐,道路都是水泥地板,门前是一排参天杨,也有几分美观。</p><p class="ql-block"> 大操场正中央向北是出营院的大门口,有一条横向流淌不息的小渠。营院出去是一条宽阔的大道,两旁一排排参天杨,犹如列队站岗的士兵,给人阳刚与朝气之美。大道旁东侧是偌大的滑冰场,西侧是环境优美的军部招待所。滑冰场和招待所周围是村庄和田野。</p><p class="ql-block"> 一条约一百多米长的营院出门大道,连接着由西向东通往乌鲁木齐市的柏油马路。马路边的北侧是高耸入云的妖魔山,与军部大院紧邻相望,让军部大院更显神秘和神圣。</p><p class="ql-block"> 身在军部大院,既有世外桃园之感,又有舒适愉悦之感。春天观树稍吐绿,看小草小花探头,听潺潺流水声;夏天家人、战友三五成群营区散步、操场打球、爬山比赛;秋天观金黄色的参天杨,赏周边田园风光;冬天领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美景,亦可在滑冰场上展示多姿多彩之风貌。</p><p class="ql-block"> 好一个军部大院啊,一年四季处处是整齐划一的军人雄姿!好一个军部大院啊,春夏秋冬时时是激昂奋进的军歌嘹亮!</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军机关的办公大楼、操场和雕塑</i></p> <p class="ql-block"><b> 二</b></p><p class="ql-block"> 走进这个营院,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20世纪60年代初修建的军机关办公大楼。这座办公大楼,虽然只有三层高,但很坚固、很雄伟,给人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我在这座办公大楼里工作了19年,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曾常常和人开玩笑说,这座办公大楼是我的另一个“家”。</p><p class="ql-block"> 在这座办公大楼里,我曾常常废寝忘食地工作着。为了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不知有多少个节假日、多少个夜晚在这里加班加点,也不知有多少回加班到天亮,熬红了眼,熬瘦了身体。有时加班到深夜,天下着雨,外面伸手不见五指,人们沉浸在睡梦中,我独自一人摸黑回家,不知多少次我碰在了途中的铁栏杆上,有时下雨天,我甚至滑倒在路上。 在这座办公楼里的19个春秋,我几乎没有休过假,星期天也大都在加班,干工作真可以说到了忘我的境地。</p><p class="ql-block"> 我不仅长年在这座办公大楼里工作过,而且也在这座办公大楼里吃住过。刚到军机关时,我和其他处的两位干事,白天分别在各自的办公室工作,晚上3人合住在办公楼的一间房子里。</p><p class="ql-block"> 到了夏季,是两地分居的家属临时来队探亲的旺季,住房十分紧张。为解决这一矛盾,领导只好让有的家属住进办公楼里,虽然领导上班有时各种菜味扑面而来,甚至被辣味呛得咳嗽,但为了让“牛郎”和“织女”难得的相会更愉快,也不好提出批评。</p><p class="ql-block"> 1978年我的妻子小孩临时来队,也被安排在办公楼里住。上班时怕影响办公,妻子小孩在房间里小心翼翼,不敢大声说话,做饭做菜时把门关好,防止油烟菜味“满楼飞”。妻子开始对这样的生活不太习惯,后来慢慢感觉还不错。</p><p class="ql-block"> 在这座办公大楼里,我从当秘书到当处长,最难忘的是同事们的勤奋敬业精神。我任秘书处长和组织处长期间,全处同志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知难而进,不怕艰苦,不怕劳累,把家庭和个人的困难置之度外,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p><p class="ql-block"> 我在组织处的五年中,全处同志在星期天、节日很少休息过,大都是在办公室紧张的工作之中度过;晚上常常加班工作到深夜,有的同志有时甚至连续几个通宵加班,实在困乏了,就在办公室沙发上睡一会;家属临时来队,有的因自己工作脱不开身,顾不上去车站接送,只好让其他同志代劳;有的年轻同志谈恋爱,因忙于工作常常不能按时约会,毫无怨言。</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位干事的对象,第一次见到我,我跟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处里工作很忙,谈恋爱约会的时间难以保证哦。这位姑娘听后腼腆地回答:没有关系,工作第一。她很理解我们,在谈恋爱过程中一直坚持以男方的工作为重,表现出了良好的素质。他们结婚后,在事业上比翼齐飞,互相鼓励,各自工作不断做出了成绩、取得了进步。后来那位干事已成为一名师职领导干部。</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位女干事的工作精神,让我经常赞不绝口。这位女干事入伍比我早十来年,是军长的夫人。年近五十岁的她,不搞“夫贵妻荣”,而是以普通干事严于律己,工作中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有苦和大家吃在一起,有汗和大家流在一块,没有一点首长夫人的架子,常常晚上同我们一样加班。有时军长要她处理一下家务,她就要军长向我请假后才去料理。一次她住院开刀,就把工作带到医院去干。出院才两三天正赶上处里筹备召开军党委扩大会议,她顾不上休息又投入工作,重活累活照样干。有的同志关切地提醒她:“悠着点儿,不要把刀口绷开了。”她笑着说:“放心吧,没事。”她的工作精神使全处同志深受教育。</p> <p class="ql-block"><b> 三</b></p><p class="ql-block"> 军部大院还有让我怀念的是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谊。 </p><p class="ql-block"> 驻守在那里的部队官兵,受艰苦环境的影响和陶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复杂,很直截了当,在一起很亲切,很真诚。</p><p class="ql-block"> 我在军机关工作期间,大家住在一个营院,互相之间经常串门,在一起拉家常,邻居的关系都很好。</p><p class="ql-block"> 新疆是地震多发地带,20世纪70 年代末的一年夏季,一度地震频繁,大家就在外面搭起帐篷,白天晚上一顶帐篷里住两家人,融洽得像是一家人。</p><p class="ql-block"> 逢年过节,互相之间就各自在家里做上几个菜,同桌共席喝上几杯酒,是一件很高兴的事。那个年代生活条件差,有时开几瓶罐头菜,炸些花生米和虾片,再炒一盘土豆丝,战友们就可一餐小聚,吃起来觉得有滋有味。</p><p class="ql-block"> 领导在生活上对部属很关心,每当过春节等重大节日,领导就要把部属请到自己家里聚个餐,吃饺子,喝点酒;每当部属家属临时来队,领导就要登门看望,问寒问暖;夏季,领导还把自家菜地里收获的菜送给部属家分享。这些看起来的小事,但让部属感受到领导的关怀,觉得亲切、温暖,受到激励。</p><p class="ql-block"> 在那艰苦环境中结下的友谊,大家都十分珍惜,真是“革命情谊高于天”。同我们在一起工作过的老首长、老战友,不管分别多少年,只要相见仍然是一往情深。</p><p class="ql-block"> 我在军政治部当处长时,有一位军政治部主任不仅很有领导水平,而且对部属在工作上高标准、严要求,注重传帮带,在个人进步和生活上极为关心,同人相处和蔼可亲,与部属建立了深厚感情。后来他调到北京、成都、济南等地荣升要职,已是大区副职中将了,尽管职位更高了,分别的时间长了,但他始终不忘过去与我们在工作中结下的友谊。</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和妻子带女儿到济南旅游,一天晚上首长硬要在家里盛情款待我全家。我们驱车前往首长家的途中,由于堵车超过吃晚饭时间几个小时,可首长全家人硬要等着我们到了家才一同吃饭。我们一到首长家门口时,首长全家人满脸笑容出来相迎。</p><p class="ql-block"> 走进首长家后,只见茶几上摆着各种各样的新鲜水果,首长家里人一边给我们端茶倒水,一边让我们吃水果,大家说说笑笑,十分亲热。首长拿着精巧的摄像机和照相机为我们录像、拍照,把两家人在一起的欢乐场面一一摄入了镜头里。就餐时,饭桌上摆满了特色的美味菜肴,有几道菜还是首长亲自动手做的。席间,两家人互相敬酒,畅谈着情谊,品味着菜肴,享受了一个十分美好而难忘的晚餐,让我全家心里暖融融,并从首长全家人的言行中,又一次体会到了美好的人间真情。</p> <p class="ql-block"><b> 四</b></p><p class="ql-block"> 当年,凡是在新疆工作生活过的人,当赞美新疆人好、风气好时,大都会说这样一句话: 社会主义看新疆。而在军部大院工作生活了19年的我,还要加一句:“一片净土”看军部大院!</p><p class="ql-block"> 是啊,我对军部大院印象大深了,虽然已离开了30多年,但那里常常勾起我美好的回忆。在此,我以《情系军部大院》为题,把所思所感、所情所意浓缩在里面,汇成一篇感言,并将此献给曾在军部大院工作生活过的老战友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你像一座丰碑,屹立在西北边陲。你似一颗明珠,闪烁在红柳泉边。 走过多少春夏秋冬,经过多少风雨洗礼,至今,你依然让我梦绕魂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在那个艰苦而单纯的年代,在这座偏僻而神圣的营院,为了崇高的使命,战友们一起把军歌唱得响彻云天。下基层,不怕路途遥远,足迹踏遍了苍茫戈壁皑皑雪山。同甘苦,住过干打垒吃过黑粗面,夜以继日书写着奋斗的诗篇。我们共有一种快乐叫忘我敬业,我们共有一种精神叫甘于奉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那时候,生活虽苦但从不说苦,我们把苦咀嚼成了甜。冬天虽冷,但从不说冷,我们用热血战胜严寒。如火的岁月啊,冶炼着我们的意志越来越坚。如歌的岁月啊,鼓舞着我们铸军魂勇往直前。如酒的岁月啊,醉了我们每个人无悔的心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那远去的岁月,刻骨的是怀念。那铁打的营盘啊,离开你已数十载,我对你的情怀始终没有改变。你的一片净土,何等风清气正,我多么想再一次回到你的身边,叩问青春!净化灵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8日于西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