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的“下马威”

咫尺天涯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高中时有一位老师很特别,虽然我没给他留下什么印象,但他却给我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他身材清秀,瘦癯的脸上颧骨凸显,衣衫极为普通,不修边幅,说话时尾音拖得老长,隐约有一点不拘小节的玩世不恭,那会儿他大约是50岁左右。但是,他的治学态度却与其外表大相径庭,俨然判若两人。高一入学后的第一堂作文课,便给了同学们一个“下马威”,让大家领略了他个性中的不同凡响,老师的名字叫马伟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高中那年是1979年,全国上下都在紧锣密鼓抓教育,“文革”时被发送到乡下教书的好老师,陆续被调整到重点中学任教,马老师便是其中之一。我们初升高通过考试入学分班,高一年级有2个快班、6个普通班,我忝列快班之中。马老师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刚开始因其貌不扬,学生也没太把他当根葱。第一周的语文课上,马老师让课代表把一摞作文本依次发到了每一个同学手上。当我们打开自己的新作文本时,个个都露出惊讶的表情——第一篇作文的每一页都被老师的红笔画满了叉号,字句下的纸甚至被刺眼的红笔划得伤痕累累……这是怎么回事呀,新新的作文本咋遭此劫难呀?这时的马老师一改平日的嬉笑随和,讥讽中带着严厉:“快班学生了不起呦,看看你们作文上的字,潦潦草草,以为自己是张旭、怀素?走都走不好就想跑!”这下,大家才明白了作文本上红叉的来由,一个个面面相觑。但是大家看着自已作文本的惨状,仍不免心疼不已,感觉老师有点过分了,高中第一周便遇“开门红”,也实在太难看了。少顷,马老师开始语重心长地给大家讲道理了,他说:“高中学习仍是打基础阶段,要养成规范书写汉字的好习惯。中华文字一撇一捺、一点一画都是两千多年汉文化的传承,作为学生,必须规规矩矩地书写,现阶段不允许连笔,更不得潦草。”马老师还从人生哲理的角度开导大家,说写字如做人,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容不得半点马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马老师的这次“下马威”有如雷霆万钧,对每个学生的震动都很大。从此以后,我们班上的同学写作文时都开始工工正正,再没有笔画潦草的现象发生。时间长了,大家对马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渊博的知识积淀有了更多的认识,大家从心底开始敬重自己的老师了。受马老师的影响,那时候起,从上大学到工作几十载,规范写字,循规蹈矩做人一直成为我不知不觉的追求和习惯,实际上,真的是受益终生。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健康成长是多么地重要,“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应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行为准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后天就是教师节,仅以此文作为对马伟荣老师的怀念,也向教书育人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们致以节日的祝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