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东方摩洛哥:喀赞其老街

木樨

<p class="ql-block">图文:木樨</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120845</p><p class="ql-block">音乐:《游牧时光》</p> <p class="ql-block">喀赞其:起源于古老的草原丝绸之路,得名于准噶尔时期的工匠聚落,鼎盛于清代成为国际商埠,成型于维吾尔、乌兹别克、塔塔尔等多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它是新疆多元一体文化的微观缩影和生动体现。每一扇蓝色的门背后,都藏着一段跨越山河的迁徙故事和一场文化交融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立于喀赞其老街的入口。一股混合着烤包子香气、尘土与古老木头的气息扑面而来,恍惚间竟觉得自己并非身处中国西北,而是踏入了某个北非的迷离幻境。蓝色的门扉、蓝色的窗棂、蓝色的墙壁,深浅不一的蓝如同打翻的调色盘,在朝阳下泛着神秘的光泽——“东方摩洛哥”之名,果然不虚。</p> <p class="ql-block">喀赞其老街景区不是我们理解的那种风景名胜,而实际上就是一片老城,风格迥异的各民族特色的庭院。生活着十多万居民,汽车,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都是人民的通行工具,但是最具特色的就是"马的"了。</p> <p class="ql-block">这些马车蓝布料覆盖,装饰华丽,与两旁蓝色建筑和卷帘门相得益彰,它并非为游客特制的观光车,而是当地居民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车夫们头戴绣花小帽,身着传统服饰,用带着浓重新疆口音的普通话招呼着客人。我们选择了一位笑容慈祥的老大哥的马车,他自我介绍说叫艾山,今年已经六十八岁,在这条路上赶马车整整五十年了。</p> <p class="ql-block">坐在马车上,伴随着叮叮咚咚的铃铛响,徜徉在喀赞其的街巷,恍若步入时光长廊。一座座雕花门廊的纯木古居,静静诉说着民族风情。当地淳朴的民风与独特的人文景观,共同织就一幅绚烂的新疆民俗画卷。</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蓝色总是以一种清爽而雅致的样貌示人,冷冽而高贵,特别是那种蓝白的建筑更是让人心神荡漾。在没有海的地方,那抹蓝色才更显独特与珍贵,这个蓝色与鲜花并存的地方,是人们到伊黎必到的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喀赞其的蓝并非整齐划一的单调,而是各有性格的蓝。深蓝如午夜天空,镶嵌着银白的星月纹样;浅蓝似高原湖泊,倒映着过往的行人;还有那褪色的蓝,在岁月冲刷下显露出淡淡的忧郁,像是老者眼角温柔的皱纹。这些蓝色建筑多是维吾尔传统民居,土木结构却承载着一个民族全部的审美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你看这蓝色,”艾力肯指着窗外的房屋,“据说最早是来自撒马尔罕的染料,后来我们用本地植物也能调制出类似的颜色。蓝色对我们来说不仅是美观,更象征着天空和水,在干旱的西域,这是生命的颜色。”</p> <p class="ql-block">路边坎儿井的明渠溪水潺潺,孩童嬉戏其中,大人沿岸照看。绿树成荫,远处木桥行人驻足,蓝天碧水下,跃动着夏日的欢腾与生机。让人看了好生羡慕。</p> <p class="ql-block">推开维吾尔族民居,钴蓝色雕花木门,檐角悬挂的铜铃随风轻响。藤蔓纠缠,绿荫匝地,阳光筛下碎金,斑驳陆离。串串葡萄自架间垂坠,如翡翠珠玉,晶莹欲滴。</p> <p class="ql-block">维吾尔外榻是招待客人的,铺满民族纹样织毯,艳红桌布与朱漆木墙相映生辉。左侧琉璃柜泛着蜜色光泽,蓝雕栏外绿枝探进帘隙,铜钟在葡萄纹间投下温软光影,仿佛下一秒便有戴花帽的老人端来奶茶与哈密瓜。</p> <p class="ql-block">打开卧室宝蓝雕花门,垂落金纹门帘,朱红地毯绽开繁复的花卉纹样。深处经幡与烛台在暗影中,穹顶深红木质与浅壁形成庄严对比,整个空间流淌着西域特有的神秘与虔诚。</p> <p class="ql-block">主人房里花团锦簇的木雕床榻铺着嫣红锦褥,与湛蓝墙面交映生辉。镂空栏杆缠绕藤蔓纹样,右侧衣架悬挂刺绣长袍,盆栽花卉在墙架绽放如星。整个空间流淌着维吾尔家居特有的热烈与精致,仿佛能听见都塔尔琴弦拂过绿洲的风。</p> <p class="ql-block">每家的院子都很漂亮,里面景致盎然,就像一个小花园,这里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很多不同,蓝色是这里共同信仰的色彩,而同样蓝色的门窗,却每一扇都不重样。</p> <p class="ql-block">倚在钴蓝色雕花木栏前,面带防晒巾。夹竹桃的粉瓣掠过头顶,身后门廊绿墙上的菱形纹路仿佛古老的西域密码。阳光在彩漆栏杆上碎裂成宝石雨,我坐在花香与几何学的缝隙里,成为这幅异域画卷最温柔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土屋墙面绽开巨幅圆形街景壁画,赭石色拱廊延伸出虚幻的纵深。茅草棚店招在艳阳下投出锯齿状阴影,货架上流淌着蜂蜜般的光泽。绿植攀过矮墙亲吻泥土地,老树枝桠托着棉花云,将整个小镇抬进蔚蓝的天穹。</p> <p class="ql-block">城中最大的教堂,浅黄色砖塔巍然矗立,上部八角形结构托起伊斯兰风格圆顶,中部黑铁阳台如腰带环绕。白色拱门下,游人沿着斑驳石阶排队。现代汽车与千年古塔在阳光下共享同一片蓝天,锈色牌匾上的"抗英遗迹"字样,将殖民记忆凝成砖石间的永恒低语。</p> <p class="ql-block">"锡伯店"是一处承载着多民族交往记忆的文化地标。这座砖木结构建筑门楣悬挂双语标识,蓝墙朱柱与雕花门廊尽显锡伯族建筑特色。门侧"南京援建"铭牌见证着东部沿海与西北边疆的深情联结,而"镇伯车马店"的古老石刻则诉说着清代锡伯营西迁戍边时作为驿站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一群身着民族服饰的人在舞蹈欢迎大家。女性戴着装饰华丽的帽子,穿着红白相间带有蓝色花纹的长裙;男性则穿着紫色上衣和黑色裤子。他们动作舒展,面带笑容,整体氛围愉悦活泼,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p> <p class="ql-block">置身于蓝白建筑与缤纷花丛中,店铺装饰着鲜艳布幔与流苏,充满异域风情。这里是网红手工帽子聚集地,阳光洒落,氛围热烈又惬意,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处皆可入画。</p> <p class="ql-block">网红冰激凌店,手工制作的冰激凌,融合了维吾尔族的甜、俄罗斯族的香,搭配上28种本地水果现调,有爆汁草莓、香甜哈密瓜、各种坚果等多种特色口味,一口下去,冰爽又甜蜜。</p> <p class="ql-block">阳光正好,洒在这片开阔宁静的广场上。错落的石阶延伸向前,两侧建筑优雅而立——淡粉色外墙柔和温馨,复古红砖楼别有韵味。绿树郁郁葱葱,远处黄色小亭点缀其间,纯白雕塑静静伫立。蓝天白云之下,处处流淌着闲适悠然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陕西清真大寺始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为伊犁地区最早建立的清真寺之一。该寺不仅历史悠久,更是清代伊犁九城中规模最为宏大、建筑形制最为完整的伊斯兰宗教场所,具有深厚的文化与宗教价值。</p> <p class="ql-block">坐上汽车离开喀赞其,我最后一次回望。暮光中的蓝色聚落宛如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在视线尽头微微颤动,美得近乎虚幻。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东方摩洛哥”之称并非源于模仿,而是喀赞其同样具备那种以色彩定义生命的勇气,同样在干燥的大地上开辟出了属于人类的诗意绿洲。</p> <p class="ql-block">车轮向前,那片蓝色的幻境在视野中逐渐淡去。但我知道,它的蓝已经深深渗入我的记忆,再也不会褪去。喀赞其的老街从来不止是一道风景,更是一种可被沉浸、可被感受的生活可能——在那里,色彩不仅是视觉,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古老并非封存于历史,而是弥漫在每一声呼吸中的真实。</p> <p class="ql-block">东方摩洛哥?不,这里是喀赞其。它不模仿谁,也无需被比拟。它自成一格,无可替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