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韩凤楼故居:一位护国将军的传奇人生

张工资

<p class="ql-block">荥阳市索河办事处城关行政村南关自然村,一座坐西向东的静谧院落,默默诉说着一位近代史上几乎被遗忘的护国将军的传奇人生。这里是韩凤楼故居,2016年1月22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韩凤楼故居建于1918年,如今已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尽管昔日辉煌不再,但现存建筑仍保留着当年风貌。院落坐西向东,现存房屋主要包括:前院倒座(含大门楼)和已改造过的南、北厢房各一所;中院的正房、南厢楼、北厢楼各一所;后院还有靠崖窑洞。</p> <p class="ql-block">在所有现存房屋中,中院二层正楼最为突出。两层均带有前廊,一层正面屋檐下装饰着木雕花卉图案,二层屋门外铺设木板走廊并安装木护栏,正楼两墙角还嵌有高大、复杂且雕刻精美的砖雕墀头,每一处细节都尽显当年建筑工艺的精湛。</p> <p class="ql-block">韩凤楼,字五峰,1885年出生于荥阳老城南关。他的求学之路充满艰辛,却也因贵人相助而柳暗花明。1891年,年仅6岁的韩凤楼入私塾读书,开启启蒙教育。1896年,父亲药铺歇业,家庭生活陷入困境,为供他继续读书,父亲不惜卖掉住宅。1897-1898年,他得到汜水王仙洲老师的接济,“管饭”随其读书,才得以延续学业。</p> <p class="ql-block">1903年,韩凤楼考入荥阳县立汴源学堂,因学识优异受到县知事张煦初的赏识与关照。1904年,张煦初为他代捐监生,助他获得进入国子监的资格;同年,他考取北京优级师范预科未被录取,留汴进入高等学堂仅约一月,后由河南巡抚咨送练兵处,成功考取赴日留学资格,先入日本振武学校,后进入陆军士官学校,为日后的军事生涯打下基础。</p> <p class="ql-block">1909年,韩凤楼学成回国,任前清广西陆军干部学校工兵科长;1910年,调任云南陆军工程队第十九营管带,成为护国名将蔡锷的部下,自此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军旅篇章。</p> <p class="ql-block">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农历九月九日,韩凤楼率部参加云南“重九起义”,任步兵第五团团长,为推翻清王朝统治助力。1912年,他北伐至滇,平定滇乱后任贵州卫戍司令兼讲武堂堂长;1913年,任云南陆军第一混成旅旅长兼讲武堂堂长,期间为培养军事人才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1913年,袁世凯为“削藩”将蔡锷调往北京,韩凤楼也随之调任北京陆军混成模范团副官——这支部队规格极高,类似禁卫军,团长由袁世凯亲自兼任。尽管受袁世凯器重,但袁世凯称帝的野心让韩凤楼深感不安。1915年,他以欢度国庆为名,在私宅设宴邀请蔡锷,共同商议逃离北京的计划。</p> <p class="ql-block">11月初,蔡锷在韩凤楼的护送下,借出游摆脱密探监视,从东车站登上开往天津的火车,转道日本后返回云南。蔡锷离开次日,韩凤楼也化装逃出北京,经香港回到昆明。</p> <p class="ql-block">袁世凯称帝后,韩凤楼随蔡锷潜回云南讨袁,任护国军第三军参谋长兼第一梯团长。1916年5月17日,他率部抵达湘西晃州,胁迫湖南督军、袁世凯心腹汤芗铭起义,后又挥师入川,任四川督署参赞讲武堂堂长,在护国战争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1917年,张勋复辟,时任四川政府靖国左翼司令的韩凤楼率师讨伐,坚守民主共和立场;1918年,他从四川返回云南,任云南督署顾问。</p> <p class="ql-block">1919年,韩凤楼见唐继尧荒淫腐败,与自己理念不合,不愿再同流合污,却因囊空如洗无法维持生活,只得借云南富滇银行两万元作本钱,从云南经贵州到湖南贩卖鸦片烟土,获利五万元。1920年,他携款归乡,恰逢荥阳大旱,百姓缺食,便拿出两万元救济乡邻,用余款三万元修宅置田。</p> <p class="ql-block">1922年,韩凤楼应刘镇华邀请任西安卫戍司令;1924年直奉战后,刘镇华军大败;1926年,他随奉军到郑州,任郑州商埠督办;1927年,任奉军驻郑总部顾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1918年到1928年的十一年间,军阀混战不断,与韩凤楼最初的革命夙愿相去甚远。他既不愿为祸百姓,又觉无法为民造福,加之家中已有田产,遂于1929年选择回家闭门读书,不再过问外事,展现出乱世中难得的清醒与坚守。</p> <p class="ql-block">卸职返乡后,韩凤楼将精力投入家乡教育事业,为当地培养人才倾尽心力。他扩建改良南关小学,并担任该校董事长,改善当地基础教育条件;1942年,又与荥阳有识之士共同创办私立煦初高中,亲自任校董事长——这所学校是荥阳高中的前身,开创了荥阳市高中教育的先河,为当地培养了大批人才。</p> <p class="ql-block">除创办学校外,韩凤楼还积极支持进步事业。1936年,他介绍丁青云、魏树谟等人赴延安参加革命;1938年,又介绍荥阳县东街丁云青前往革命圣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投身革命,为革命事业输送新鲜血液。</p> <p class="ql-block">1944年,荥阳沦陷,日军看中韩凤楼的声望,想请他主持伪县政,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韩凤楼毅然隐居荥阳南山,日军多次进山邀请,均被他坚决拒绝,展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同年,朱德总司令亲笔致信韩凤楼,请他协助抗日。韩凤楼欣然应允,在敌后巧妙掩护过境的中共党员,还成功营救出地下党员郭颖生,为抗日斗争提供了重要支持。</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韩凤楼选择留居大陆。1951年,他以开明士绅的身份,作为特邀代表出席河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此后,韩凤楼又先后担任政协河南省委首届常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继续发挥余热,为河南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1956年2月4日,韩凤楼病逝,享年71岁,结束了他传奇而厚重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如今,韩凤楼故居的修缮工作已顺利完成,荥阳市正计划将其打造成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座寂静的院落,早已超越建筑本身的意义,成为一本“活”的历史书,记录着韩凤楼从清末监生到留日学生、从护国英雄到爱国教育家的人生轨迹。</p> <p class="ql-block">当人们穿过保存完好的砖雕墀头,抚摸历经风雨的木雕花卉图案,仿佛仍能触摸到那个风起云涌时代的脉搏,听见一位爱国者为追求民族复兴而坚定前行的脚步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