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人民服务”—81周年之际的深情回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于我而言,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深植于心、伴我一生的信仰坐标。1965年我便能将《为人民服务》背诵,如今数十载过去,文中字句仍清晰如昨——从“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到“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这些话语早已融入我的待人处世,让我在与同志相处时始终心怀温暖,也在传递善意中收获真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我心中,有两篇文章刻骨铭心、也随时能诵:一篇是老子的《道德经》,其“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的论述,是古圣贤对民本思想的深刻诠释;另一篇便是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二者跨越千年却精神相通,都在诉说着对人民的赤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44年9月8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延安杨家岭中央礼堂,为悼念中共中央警卫员张思德同志发表《为人民服务》演讲。张思德1932年参加红军、历经长征,到延安后在安塞烧窑时不幸以身殉职,他用生命践行了对人民的承诺,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也因这篇演讲传遍神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如今81年过去,我们有很多理论旗帜,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都一脉相承,究其核心,皆可归于“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它海纳百川,是所有理论与实践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我始终努力行动践行这份信仰,也不遗余力宣传它。2020年,我和“小木屋”群友前往武汉雷神山医院参观,在那座承载着无数希望与坚守的建筑前,我们集体朗诵《为人民服务》,镜头记录下的不仅是一段视频,更是一群人对初心的坚守;2021年秋,我在延安杨家岭毛主席当年发表演讲的地方,完整背诵这篇光辉文章,虽未引起太多关注,但一位年轻学生驻足记录的举动,让我看到了信仰传承的微光;2025年3月,我组织“小木屋”群友到河南泌阳县红色旅游,途中在车里背诵《为人民服务》语录、歌唱红色歌曲,在泌阳县赵庄,闻小红、王玉梅同志还组织了专场朗诵,让“为人民服务”的激情与深情,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奋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路明灯,更像修身养性的良药,利于心灵净化、滋养健康。我与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执行者、宣传者,这份红心永远激荡,这份信仰永远滚烫。</p><p class="ql-block">     邓工</p><p class="ql-block">2025/9/8日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