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了清香添了黄,岁寒枯寂霜飞晚

zmzg积健为武

<p class="ql-block">美篇名 积健为武</p> <p class="ql-block">美篇号 56868124</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俗话说:“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谁都不能永驻娇颜。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法则。残荷败柳,生命的尾声,你能不感叹:残荷无言,韵味犹在?!枯萎的荷梗和莲蓬,依旧固执的在荷塘里坚守着,等待来年又一春的到来,这就是生命的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  残荷之美无关颜色,而是最大限度的展现生命中的风骨与坚韧。在一池平静的荷塘里,从容的凋谢,哪怕身形憔悴,枯黄萎缩……在深秋初冬季节里,池塘里枯黄凋谢的残荷依旧营造着残缺之美。细细品味,浮华褪去,疏影横斜于水中的残荷,彰显出不一样的美丽与芳华,给人们带来了别样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有人喜欢春花满目,有人独爱秋叶遍地,而我却喜欢“一池残荷入画来,芳心入梦待明春”的状态。万物皆有情由,荷也有春生夏盛秋萎冬枯之时,残荷是生命的记录,别有一番韵味!苏东坡诗云:“荷尽己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感叹,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晩,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凄美,依然能使人产生一种残荷听雨的画面感。残荷的枯萎里有着一种神韵,一种风骨,将枯败蜕变成傲骨之风。它不是衰败,而是新生。</p> <p class="ql-block">  大多数人并不钟情于残荷之美。那种“寒水映残荷,冷风摇残枝”的伤感,毕竟不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况。也很难在一池荷塘里寻找那略显抽象的残荷之美。恰恰是这残荷的形象加上光影的烘托,才会显露出残荷的几何之美,十分的难得!</p> <p class="ql-block">  世间万物之中,几何无处不在。从一点一线开始,以无穷无尽结束,人们从中运用和欣赏几何,形成了当代几何之美。它已经成为现代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何看似简单,却能延伸出最复杂多变的图案,正是这千变万化的图形和线条带给我们无限的暇想…请看,荷塘里的残枝败叶在水的倒影和光线的作用下是那么富有魅力!</p> <p class="ql-block">  细看一池荷塘在残荷断梗,枯黄萎缩的莲蓬中,透过水面的倒影幻化出无数美丽的几何图案来,点、线、面的组合加上深秋初冬早晚柔和的阳光烘托,岂不是“一池残荷入画来”的佳境。残荷与光影交错,水墨渲染的邂逅相遇,必然会产生独特的韵味。特别是倒影残荷如泼墨而就的水墨画一样,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深秋初冬残荷图。</p> <p class="ql-block">  冬日残荷,或昂首、或弯曲、或孤傲、或交织……留给世上一个简约婉转的背影,即使只有残缺和清冷,仍然惹人怜爱和赞美。犹如诗人形容的那样:“减了清香添了黄,岁寒枯寂霜飞晚”,在时光的岁月里,叙说着最美的荷语,聆听最动听的荷韵,呈现出一种撼人心魄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