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苏州阊门,古时城中之西门,要塞之地,明清时期城门一带曾是全中国最繁盛的商业街。</p><p class="ql-block"> 阊门距离七里山塘景区仅几步之遥。景观带以城门、城墙、护城河及阊门寻根纪念地为主。</p> <p class="ql-block"> 阊门寻根纪念地位于城楼对面的码头区域,由望苏埠、朝宗阁、寻根驿站三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 明朝洪武年间,江南发生过一次规模性的移民迁徙事件,史称 “洪武赶散”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惩治“吴王” 张士诚旧部,曾将苏州城内十万百姓遣散至江淮地区,而阊门正是这十万苏州移民的出发、集散之地。</p> <p class="ql-block">阊门寻根纪念地碑记 </p><p class="ql-block"> 元末,群雄纷争,吴王张士诚据姑苏,常遇春溺吴军精兵於阊门外护城河之沙盆潭,破阊门而入,吴王遂大败。及洪武改元,明太祖先后徙苏、松、嘉、湖、杭五府数十万户於江淮,朝代更迭而移民不断,遍及淮、扬两郡所属各州县。姑苏为东南都会,阊门居水陆要冲,於是江南移民多自此出发,沿运河北上。从此,别梦依稀,故土难忘,口耳相传或见诸文献者,皆以阊门为记认,遂成为中国寻根问祖朝宗圣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岁次庚寅,政府顺应民意,以阊门寻根为题,爰发起寻访移民后裔之行动,行程上万里,踏访近百处,彙集资料,发掘文史而外,旨在阐明中华同宗同源之理,大江南北无分畛域也。更就阊门外沙盆潭旧址建阊门寻根纪念地,以慰移民后裔问祖之心,亦可圆其报本溯源之愿也。</p><p class="ql-block"> 苏州市金阊区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 二零壹壹年金秋</p> <p class="ql-block"> 朝宗阁既是寻根者的朝宗场所,也是 “洪武赶散” 移民文化的展示馆。阁内有阊门寻根组图、姓氏图腾展板、大型磨漆画洪武赶散图、迁徙线图等,门前还刻有99个各种书体的“根”字,寓意九九归一、认祖归宗。</p> <p class="ql-block"> 离朝宗阁不远,就是风流才子唐伯虎笔下 “ 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 的阊门码头。当年迁徙的苏州百姓正是从阊门码头集中登记造册,编队登船,被迫迁徙到江淮流域。</p> <p class="ql-block"> 大大小小的拱桥、平桥架设于河流之上,走几步即有一座桥,为穿行河道两岸提供了方便,也成为拍摄风景的热门地点。</p> <p class="ql-block"> 护城河里的游船码头</p> <p class="ql-block"> 阊门是通往虎丘的必经之路,始建于春秋时期,明清时期其附近区域达到鼎盛,为全国重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