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夏韵

zmzg放心山水

<p class="ql-block">  紫禁城外,有一串龙形水系,京人称之为“海子”。长安街红墙里,一汪碧绿的湖水,那是中南海。它连着北海、什刹海和西海,灿烂着京城的千年风水。</p><p class="ql-block"> 中南且不说,那是中央的驻地。北海、什刹海N次地游玩,也把多情的文字洒了一地。这些年,却独冷了西海,真真的不应该。</p> <p class="ql-block">  北二环积水潭桥南,过解放军歌剧院,东行一百八十米许,便是西海湿地公园。</p><p class="ql-block"> 路南白色的牌坊,上面有“汇通祠”三个字,人们在此留念。汇通祠建于明永乐年间,初名法华寺,后名为镇水观音庵。清乾隆二十六年,重修后被赐名“汇通祠”。1976年修地铁2号线拆掉,1988年复建,今为郭守敬纪念馆。走进牌坊是一座小丘,林木蓊郁。左行上有一小亭,亭内立一石碑,为乾隆汇通祠诗碑。其上有“简仪”,为郭守敬简化前人测量天象的仪器。右行林木掩映,景石夹道,曲径通幽。转过丘阳,便见汇通小祠,高悬头顶,有花树掩映,多了几分情调。坡陡不长,进祠便是郭守敬纪念馆,原来祠寺的主殿。馆内文字、图片,介绍郭守敬生平事迹。郭守敬为元朝著名的科学家,他最大的贡献是,引永定河、白浮泉入京,奠定北京今日供水格局,修通惠河沟通北京与大运河的联系。今日京城一说水,总会想起郭守敬。祠不大,满是治水字画。</p><p class="ql-block"> 透过祠前的林木,一池静谧的湖水,泛着夏日消暑的银光,投射到心里,似热却是透心地爽快。</p> <p class="ql-block">  走下汇通祠的小丘,郭守敬的塑像在翠绿的芦苇中,闪着悠暗的光,坚毅的眼神望着远方。</p><p class="ql-block"> 汇通祠的东边,雕栏画栋,初视还觉是一栋房屋,细看是一只石舫,很是精美。湖水映着蓝天,环湖嫩得象个初生的婴儿,有不敢触碰的感觉。这一片湖水叫“西海”,蒙古人把草原上的湖泊叫“海子”,京城的“海”是这么来的。湖水静静地飘着蓝,映着绿,把夏日的西海,打扮得静谧、安宁。青青的芦苇、菖蒲,还有不知名的水草,茂盛连蔓,飘浮湖上。湖中小岛绿色丰盈,有水鸟蠕动,细看湖边的水草里,鸳鸯、野鸭,还有黑天鹅,在捕捉微生物,声响大点,就没在草丛中。岸边的侯门豪宅,在绿荫里更显庭院深深。</p><p class="ql-block"> 湖边的人不多,不象什刹海、北海那边,游人如织。这里很适合休闲、纳凉,调整一下思想。</p> <p class="ql-block">  西海的水是从颐和园→北护城河流来的,护城河是西海湿地公园一部分,叫“潭西胜境”。</p><p class="ql-block"> “潭西胜境”是护城河改造的公园,依托着北二环。去香山、八大处、植物园,可以在这里乘车。走进东西狭长的园林里,立刻就被绿色包裹起来,绿意盎然,铺天盖地。这是毫不保留尽情的绿色世界,假如心里有点灰色,会被赶得无影无踪。荷花还未开,田田叶子,就能写出一首诗,“荷风轩”倒映水中,垂下的柳丝文静,一点也不张扬,人们坐在亭子里,享受着荷风的清凉。顺流而下,便到了德胜门,这是和前门一起,北京留下的明代城门,弥足珍贵。高大雄伟的城门,只因你有“得胜”之意,才得以保存。垂柳不言,河水不言,但那潺潺流水已留痕迹。</p><p class="ql-block"> “潭西胜境”之南,便是北二环,车水马龙,穿流不息。但是滨河公园里,清静爽快,可来闲憩。</p> <p class="ql-block">  西海湿地公园东南角,沿着水道过德胜门内大街,便是什刹海了。当穿行在人流里,欣赏湖上风光,畅游古木参天,游廊画栋时,还是挺喜欢西海湿地公园,那来的静谧和闲适,养心怡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