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阿拉木图之世俗生活篇

装仙

<p class="ql-block">  哈萨克斯坦民众尽管70%多信奉伊斯兰教,但却是个世俗国家,社会因此呈现多元和包容的态势。</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世俗生活无非就是衣食住行娱乐等,满地鸡毛却又活色生香。</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先来看看阿拉木图的绿巴扎。——巴扎的意思是“集市”,绿巴扎应该是阿拉木图商业气息最浓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绿巴扎历史可追溯至1875年,甚至更早的1868年,最初由塞米巴拉金斯克商人下令建造,如今所在位置便是当年商场的遗址。</p> <p class="ql-block">  市场分为上下两层,内部宽敞整洁,商品陈列井然有序。</p> <p class="ql-block">  这里汇集了丰富的当地物产。——这个是蜜饯摊位。</p> <p class="ql-block">  纬度和新疆差不多,水果应该也很甜。</p> <p class="ql-block">  最具当地特色的肉类——尤其是马肉和马肠,场面颇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这么多的蝴蝶兰,不知道哪里批发来的?</p> <p class="ql-block">  蜂蜜据说是哈萨克斯坦的土特产,因为不方便携带,只能看一眼就罢了。</p> <p class="ql-block">  嗯嗯额,是的,这是猪肉摊。</p> <p class="ql-block">  市场内还能找到一些东亚食材如韩国泡菜和豆腐。</p> <p class="ql-block">  商贩们通常很热情,报价也比外面贵,但如果会讲价,应该还是可以接受的。</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巴扎附近卖布匹的商场。</p> <p class="ql-block">  不知道是游客还是当地人,个别女生的着装好清凉。</p> <p class="ql-block">  街上包头巾的女士并不多。——也是,35度高温下,包头巾好闷热。</p> <p class="ql-block">  作为前苏联的加盟国,哈萨克斯坦所遗留下来的前苏联痕迹还是很多的,比如这栋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  再比如这可以作为战时防空洞的地铁。——跟平壤深达百米的地铁有得PK了。</p> <p class="ql-block">  每个地铁站各有其特色。</p> <p class="ql-block">  行色匆匆的乘客。</p> <p class="ql-block">  下面我们来谈一下其他建筑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这是阿拉木图的一家很有地方特色的餐厅,装修很有传统中亚的风情,尤其是这些灯。</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另一家乌兹别克斯坦风味的餐厅。——无须入境,就可以感受邻国风情,值!</p> <p class="ql-block">  顺便吐槽一下:在阿拉木图餐厅吃饭,除非旅行社事先预定,否则随意走进一家餐厅,可能需要等待N久才可能上菜,所以慢节奏的生活,估计是当地人的常态。</p> <p class="ql-block">  说到建筑,说到吃,就不得不提一下我们住了两晚的山景酒店——由民宿改造成的酒店,从中可以窥见哈萨克斯坦百姓生活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  乡村的早晨。马厩旁,牧民在聊天,棕马已配好鞍具,整装待发,而狗狗在地上打盹……周围绿草如茵、树木葱郁,一派清新宁静的乡村图景。</p> <p class="ql-block">  方MM倚着院子里的树干,感受来自乡野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除了两三种主食外,还有一大堆点心、蜜饯等,充分显示了哈萨克斯坦人的好客——俺不禁想起2016年到新疆喀什农村做客,大屁孩的同学家人也是这样奉上丰盛的宴席。</p> <p class="ql-block">  这是包尔萨克(Baursaks)—— 哈萨克斯坦的“国民小吃”,是一种油炸的菱形或圆形小面团,几乎出现在所有宴席上,口感酥软或酥脆,略带甜味或咸味。可以空口吃,也可以蘸着奶茶、肉汤或者搭配蜂蜜和果酱吃。</p> <p class="ql-block">  手抓饭(对我们来说,当然使用刀叉啦!)飞机、餐厅及酒店均以其为主食,跟新疆的差不多,味道不错。</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晚上也是这样满满当当的一桌,只是主食换成了面汤。</p> <p class="ql-block">  临别时,与酒店服务员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娱乐——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落日飞车”,这是位于科克托别山(Kok Tobe)山顶的一项轨道滑车(Coaster)。</p> <p class="ql-block">  排了好久的队,终于在落日时分坐缆车赶到山顶了。</p> <p class="ql-block">  打卡一下。</p> <p class="ql-block"> 再排队坐轨道车。——不知道是否跟文明素质有关,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们的前面就莫名其妙地塞进来三个小孩,看到我们不乐意的眼神,他们只好离开,然后再偷偷加塞到我们身后。</p> <p class="ql-block">  刘MM克服多重障碍拍下的飞车视频——其实速度不快,不仅乘客手动可控,系统也有意识地进行了控制。</p><p class="ql-block"> 如果能够再早一小时登上滑车,夕阳余晖洒满天空和城市天际线,将会更加刺激和浪漫!</p> <p class="ql-block">  除了缆车、滑车,科克托别山还拥有摩天轮、观景台和餐厅等多种设施,使其成为集观光、休闲和娱乐于一体的热门景点。</p><p class="ql-block"> 现场正在举行演唱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驻足观看。</p> <p class="ql-block">  音乐具有跨越地区、种族、语言的魔力。</p> <p class="ql-block">  科克托别电视塔。塔高372米,功率271千瓦,可覆盖半径80~190公里的地域。</p> <p class="ql-block">  附近观景台上可以俯瞰全城。</p> <p class="ql-block">  至于哈萨克斯坦的中央国家博物馆和库纳耶夫故居,由于室内不让拍摄(相机不行,手机也局部受限),所以这里也就略去了,感兴趣的告诉我一下,本人根据情况再决定要不要介绍哈!</p> <p class="ql-block">  衣食住行介绍得差不多了,顺便放几张抓拍到的家八哥图片,换换口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感觉阿拉木图的家八哥比俺在厦门、澳洲看到的都大——不知道是不是视觉错误?而且一点都不怕人,就在街上路边大摇大摆地行走。</p> <p class="ql-block">  偶遇一窝流浪的喵星人,猫妈衔了一个鸡头给小奶猫吃,对我们也几乎没有任何防备。</p> <p class="ql-block">  阿拉木图是哈萨克斯坦的旧都,是其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也<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哈萨克斯坦的文化心脏。</span>1991年,它作为哈萨克斯坦独立宣言的发布地,见证了国家的诞生。</p><p class="ql-block"> 尽管首都于1997年迁至阿斯塔纳,但阿拉木图至今仍保持着其不可撼动的地位,拥有独特的魅力与活力,被许多人视为该国的“南方首都”和精神文化的家园。窥见了阿拉木图,是否等于看到了哈萨克斯坦这个国家的基本风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