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上海的九月,微风拂过梧桐树梢,我独自走进了泰康路210弄的入口。这里没有外滩的摩天大楼,也没有南京路的熙攘喧嚣,却藏着上海最真实的生活气息与历史回响。田子坊,一个将老弄堂与新创意融合的街区,让我仿佛走进了一部活的历史书。</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田子坊的名字源于画家黄永玉给旧弄堂取的雅号,而它的前世,则是一部上海近代工业与艺术交织的篇章。从法租界时期的华洋交错,到上世纪30年代汪亚尘夫妇在此创办艺术学校,这里早已埋下了文化的种子。如今的田子坊,是创意与生活并存的天地,既有石库门的老砖墙,也有画廊与手作店的现代气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穿过狭窄的石板小巷,两旁是红砖老房与木质结构的店铺,空气中飘着铁板鱿鱼的香气。我在一家皮具作坊前驻足,亲手摸了摸那些带着岁月温度的皮包;也走进一家陶瓷店,静静欣赏那些陈列在木架上的青花瓷。街角的小吃摊前,我尝了地道的拇指生煎包,热气腾腾中,仿佛听见了老上海的市井声。</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里的生活节奏缓慢,我坐在长椅上,看猫咪慵懒地窝在角落,听店主讲述他们的故事。旗袍、汉服、复古杂货、手作饰品……每一家店都像一个小小的时光胶囊,封存着上海的旧日风情,又焕发出新的活力。</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田子坊,不只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座城市的记忆载体。它用砖瓦诉说过去,用创意书写现在。而我,只是匆匆过客,却已将这段穿越时光的故事,悄悄藏进了心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