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水田右侧不远处便是坟山背,那儿也有我家的一块菜地。从水田这边是无法直接抵达的,只能从田坎下的石阶路前行。从岔路口朝光背、水打排方向沿石阶路走十多米,就能看到路右侧山坡上的两座大坟,这是赵家人的老祖坟。从两座坟间的土坡再往上爬十几米,就到了那块菜地。坟山背之名大概就源于此吧。这块菜地面积较大,差不多有一分,但地势却很陡峭,几乎与地面呈三十多度,从石阶路往上望去仿佛是一面翡翠镜子斜挂在山坡上。为防止水土流失,母亲用石块一层层垒起来,并把菜地顶端的泥土往坎边平整。经过多年垒叠,菜地靠山脚的方向形成了一条又长又高的石坎,菜地也变得平坦起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将菜地划分成许多大小不一的方块,种上各类应季蔬菜。春天,她先在边角处的几小块育秧,撒下茄子、黄瓜、南瓜、辣椒、葫芦等蔬菜种子。种子播下后几天,她便开始对其他方块进行翻耕整畦,这不仅要花费母亲很多的体力,还需母亲投入要多的细心和耐心。各方块都要进行了多次翻耕、平整,把泥土变心非常细腻的颗粒,把方块也整得平平整整,方块间也要抽出了深深的沟壑。母亲称这为深耕细作,翻耕能使菜地迅速“苏醒”,利于移栽后的秧苗成活,深沟便于日后排水,也是后期管理、采摘的通行道路。当然,母亲也会选几块方块种上无需育秧的豆角。过些日子,秧苗可以移栽了,经过几日的辛苦劳作,母亲把秧苗移栽到其他方块中。随后,母亲重新翻耕边角的育秧方块,种下凉薯,在地沿种上南瓜、葫芦。入夏后,紫色的茄子挂在枝头,在阳光下泛着油亮光泽;嫩绿的豆角藤蔓缠绕着竹杆攀爬,开出淡紫色的小花;坎边地沿上的黄瓜苗挂满地坎直到坎脚,碧绿的瓜叶间冒出金黄色的小花;边角方块的南瓜已挂藤爬满菜地外的山坡,一把把金色的花伞在硕大的瓜叶间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远远望去,整片菜地宛如一块斜挂在山腰的绿色花布,在微风中轻轻摇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学时,我通常走到光子埂的三岔路口后就会朝石阶岭方向往上爬,但每到夏天,我会沿左侧的石阶路拐到坟山背的菜地,从地坎上摘几根黄瓜,在菜地里摘几个西红柿,这既能解馋,又能补充能量。有时会碰至母亲在菜地里劳作,这样就省去了我在菜地里寻找的时间,她一见我来了,就会把我嘴馋的东西一股脑装进我的书包,并一再叮嘱我快去上学,路上注意安全等。入秋后,菜地里的蔬菜都已收完,母亲会对菜地再次翻耕,种上芥菜、大白菜,当然她会用更多方块种上白萝卜和胡萝卜的。不久之后,这块菜地又变得青翠欲滴,绿如绸缎,一直持续到来年春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是赶上旱年的秋冬,母亲便会担心菜地欠收,她会选择更加耐旱的水田种菜,水打排的圆田就成了母亲的不二之选。这是块水田不仅耐旱,更难得的是,在水田不远处还有一眼泉水。母亲更多的是在田里种萝卜,她会在白<span style="font-size:18px;">露前后撒下饱满的萝卜种子,小心翼翼地覆土、浇水。随着</span>寒冬的到来,萝卜成熟了。从田里拔出的萝卜白胖如玉,洗净后晶莹剔透,闪烁着珍珠般的光泽。用这些萝卜炖汤时,清甜的香气能飘满整个屋子,连邻居都能闻到这诱人的味道,常常有人循着香味前来一探究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