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太庙(Imperial Ancestral Temple),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由明成祖朱棣下令修建,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庙,依照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历史上太庙曾历经多次修缮和重建,它位于天安门东侧,与故宫毗邻,体现了古代"左祖右社"的都城规划理念。太庙在1950年5月1日改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p> <p class="ql-block">太庙的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建筑格局很多与故宫相似。</p> <p class="ql-block">享殿(前殿) 是太庙的核心建筑,皇帝在此行礼祭祀。</p> <p class="ql-block">它面阔十一间,进深四间,重檐庑殿顶,坐落在三层的汉白玉石台基之上,殿高32.46米,其建筑体量甚至超过了故宫太和殿。</p> <p class="ql-block">殿内有68根巨大的金丝楠木柱,最高的达13.32米,直径最大的有1.2米,用料珍贵,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大殿梁栋外包沉香木,其他构件多为金丝楠木;天花板及廊柱皆贴赤金花,制作精细,尽显皇家气派。</p> <p class="ql-block">享殿内有“中华和钟”,一组现代大型礼乐重器。</p> <p class="ql-block">中华和钟的三层108件编钟,每一层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上层:34个钮钟,代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p><p class="ql-block">中层:56个甬钟,代表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p><p class="ql-block">下层:18个镈钟,中间的16个代表中华民族的16个历史时期,两侧的两个则象征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寝殿(中殿) 和 祧庙(后殿) 则是平时供奉历代帝后神位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除了祭祀皇族祖先,东西配殿还供奉着对王朝有卓越功勋的皇族成员和异姓功臣的神位,这被称为"配享太庙",是古代臣子的最高荣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