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焦点书中乾坤大焦村人民天地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谢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6年5月11日,应延长作家焦点的邀请,由延长文联、延长作家协会、延长在线、延长摄影家协会共同组建的文学采访团一行19人,到张家滩镇焦村进行了为期一天的采风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在一年前,焦点就已经有这个愿望,一直想邀请延长县的作家朋友们到他的故乡--焦村,实地去领略一下焦村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文化氛围。作为在延长作家协会一直参与其中的我,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但我因为晕车,所有的户外活动都推辞掉了。可焦点不依不饶,非要我去不可,而且“下达”任务,一定要我一手策划,一手主持。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盛情难却”,便和焦点共同策划安排了这次采风活动。方案一出来,就得到了延长县文联,延长作家协会,延长在线,延长摄影家协会的热烈响应和支持。各协会立即推荐了自己最优秀的人员,组成了这次采风活动的采风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一行人,首先第一站,来到焦村原的下罗坪去参观我县唯一的一户特色养殖业--鸵鸟养殖基地。偌大的场地里,分别散养着两群大小不一的鸵鸟。看到我们的到来,鸵鸟们张开翅羽,高昂头颈,既像是欢迎我们,又好像对我们充满好奇,好像说,你们这么多人,拿的是什么家伙啊,怎么尽是“咔嚓、咔嚓”的响啊!为了配合我们拍照,饲养员--一个白白净净的小伙子,拿起一根长杆,在场地里驱赶着鸵鸟来回奔跑,场面煞是壮观。在大家拍照的空档,我和院子里的女主人拉起了家常。我看到女主人好像在哪里见过。问起来,才知原来是芝旺川人,是董新银的妹妹啊,怪不得似曾相识。当年我在芝旺川驻队的时候,她还是一个小小孩呢!我了解到,这个养殖基地,其实是刚刚发展起来的,到目前,已经把90多万元投进去了。之所以敢于发展这个事业,完全是依了儿子的主意。儿子就是正在拿着长杆驱赶鸵鸟的小伙子。说她儿子大学毕业,已经在上海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可儿子不干,就要回来发展这个鸵鸟养殖。她们老两口,就是在这里给儿子帮忙打理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焦点书中乾坤大焦村人民天地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谢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问及鸵鸟养殖的收益时,老两口笑着回答:这个还是问我的儿子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的下一站,来到了碾子河。这是焦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这里山清水秀,百草勃发。乔树参天,灌木绿茵。村里的龙王庙,正好就建在出村的一个“二龙戏珠”的位置上。据村里人说,这里的龙王庙,至少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每年的四月八前,这里都要举办龙王庙会,鼎盛时期,这里曾聚集过人众达3万多人。因文革期间,庙宇遭到破坏,后来村里又渐渐没了人,我们现在看到的已经是几近破败,形同废墟的一个场地。但虔诚的人们,还是有到这里来献拜乞福的。只见门楣处还有挂着的红绸布面,门口处还残留着拜祭的祭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从神话里知道,龙王是专工水司的。在十年九旱的陕北,要风调雨顺,那龙王是非敬不可的。焦点给我们讲故事说,他们村里人一向对龙王是十分敬重的,可他们邻村的人,有时候就不服气。有好几次,都是到天大旱了,焦村人到龙王庙来求雨,邻村人就没来。结果下雨时,是焦村的这一边地都下了,邻村的这一边地就没下,几次下来,邻村的人服气了,这以后,每到乞雨时,再也不敢不参加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过龙王庙,再往后行,到了又一个“二龙戏珠”的山脚下。只见这里的树更高了,灌木丛更密了。杨槐树满树银花,土槐树尽展绿叶。两条小溪河流水淙淙,村房民居,散立在山脚两旁。焦点引导我们来到村子山脚下一处较为平缓处停留下来。一棵数丈高的参天巨槐矗立在一处看似破败,实际上在当年是十分气势恢宏的大院旁。焦点说这里便是当年焦飞虎的故居。关于焦氏兄弟飞龙飞虎的故事,焦点在他的著作《家丑外扬》里,写得真真切切。实地勘踏,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书中乾坤大”!如果不是焦点的著作,不是我们亲眼所见,飞龙飞虎的故事,我们永远都是活在神话里。更神乎其神的是,就这样一个小山沟里,在焦点的老爷手里就办起了私塾,从这个村里上学走出去的省、市级干部就达10多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焦点书中乾坤大焦村人民天地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谢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焦点家在老爷手里就在碾子河开办了私塾,具体执教的就是焦点的二老爷焦如璋。焦如璋是清朝末期的一位秀才,为人正直豪爽,深得民众青睐和拥护,解放初期,就被民众推选为四区交口区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焦点的爷爷焦生焌是一位早期的共产党员,在延长高校毕业后,一直在董家河小学,交口小学教书,这些学校当时都是延长共产党地下早期活动的地方,焦点的二老爷焦如璋老先生被民主推选为四区交口区长后,焦点的爷爷就离开交口小学回到碾子河接过老先生焦如璋的教鞭,继续在碾子河办私塾。从这时起,他利用他们家的私塾和教书先生的身份,很早就和高岗、谭生彬等革命领导人取得了联系。在他的影响下,延长县许多有志之士都慕名来到他这里求学,最终,都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其中,还有十多人最后都成了省市级以上的高级领导干部 ,最著名的就是西北局原办公厅主任张耀宇,西宁市委书记冯金科,新疆自治区副主席刘安邦,后来改名刘子谟。南宁市组织部长焦生炳,大庆油田副总指挥宋世宽、青海省粮食局局长刘志明等。在1935年成立延长县苏维埃政权时,焦生彦是军事部长,县委副书记,焦生秀是裁判长,焦生炳是县政府第一任县长谭生彬的秘书。焦生耿是县供销社主任,后任延安地委监委主任,西安蔬菜公司经理等职。可以说,在这个村子里,家家有乡贤,户户皆名人,一点都不为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也曾经是李瑞山、孟岐山、闫红彦妻子等老一辈革命家多次光顾的地方,李瑞山就在有一棵三个叉槐树旁边的偏房窑洞住过两次。焦点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西安和北京见到李瑞山和孟岐山时,两位老人对碾子河还一直念念不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焦点的父亲焦立平就是从这里走出的第一个本科大学生,后来在延长担任土管局局长职务直至退休。七十年代,恢复高考后,碾子河一个百十口人的小山村,就走出了八个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再加上儿媳妇和女婿是博士和研究生的现在就是14位了,让周边村人一直羡慕不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焦点书中乾坤大焦村人民天地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谢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焦点的引导下,我们沿着曲径小道,来到一棵三个叉槐树前,焦点指着旁边的侧屋说,这里就是李瑞山曾经住过的地方,再走到一棵五格叉老槐树下,焦点指着树说,这棵树,就是他在《乡嫂》里写到的那棵老槐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转过屹梁,我们眼前豁然一亮,又是一棵数丈高的参天古槐,矗立在一座高门台大门旁边。这里正是焦点在他的著作中多次提到的“东书房”大院。面目全非的是,这座当年培育了无数革命精英的“东书房”,现在竟成了储草房。当年的门窗已经全无,替代门窗的是两口喂牲口的木板槽,完整地横在那里。正面的石头面窑洞,基本完全倒塌。紧邻的西边大院,七八面石头跨起的石面屋,外面基本完整,只是里面已经无法住人了。这个曾经是焦家大院的地方,早已没有了当年的生机勃勃。但从这个大院走出去的焦家人,可以说已经撒布全国各地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有革命者一直倡导“顾大家,舍小家”。我想,焦家的人,很可能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则,他们没有继续留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土里刨食,耕读传家。而是走出大山,投身革命,和全国人民一道,从事着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最需要的建设事业,他们现在的天地是多么的宽阔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我们来到了焦村村委党教室。村委一班人早已等候在那里。今天我们要看的就是焦村的传统道情。焦点在他的著作中,称他们村的道情历史悠久,百里驰名,方圆无人能比。我们到达时,村里现有的几位老人,也已经陆续到齐。在焦点热烈的致词和给村民发放礼品后,村民们便开始了为我们演出。我们没有想到,这几位老人,有一位已经80岁了,可唱起道情来,一点都不比年轻人逊色。当他们一轮轮的演唱还没有从高潮落下来的时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够了,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焦村人确实都是不平凡的人,从山沟里走出去的,继续留在家里的,一个个都是好样的!真正是:焦点书中乾坤大,焦村人民天地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6年5月12日星期四22时09分完于延长安心大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