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网络<div>文:庄生迷蝶</div>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庄子的《逍遥游》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鲲鹏的变化与真正的逍遥、尧让许由、肩吾与连叔对神人的辩论、庄子与惠子关于大而无用的辩论。这四个部分彼此间连成一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第一部分中,庄子是将思想的认知分为三个层次的:蜩、学鸠、斥鷃与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的统治者是第一个层次的认知。他们都只是在自己最大的能力范围内为自己取得的成就而沾沾自喜,因此对鲲鹏的变化表现出不理解,是属于最低层级的认知。在我们身边,你是否还在为自己在职场或官场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耗神费力得到的东西,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它的“保鲜期”又有多久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个层次的认知是鲲鹏、列子、宋荣子之流。鲲变化为鹏需要“水击三千里,抟摇而上九万里”,还要经过六个月的飞行最终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南冥。它对蜩与学鸠等低等动物的嘲笑置之不理。宋荣子对于世俗的称誉与非议可以做到不动于心,一笑置之。列子可以做到乘风而行,与宋荣子一样可以不追求虚名,这本来已经很难得,但在庄子的眼中,他们只能达到第二个层次的认知,因为他们都是有所凭依的。反省自身,你是否生活在别人给你的“虚幻”的世界当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个层次才是庄子追求的最高境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即忘掉自己,与万物化而为一,无意追求功名。至人、神人、圣人是与天地四时同化,无所凭依,心之所向,即意之所至,逍遥于天地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尧让许由的寓言,是为了进一步论证“圣人无名”。许由面对尧的禅让,明确表示自己无意于天下,也无意于名利。“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庄子不愧为“躺平”的鼻祖,一个人能力再大,财富再多,你所享用的都是非常有限的。既然如此,知足即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肩吾与连叔对神人的辩论,是为了论证“神人无功”。神人是“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这样的精神境界自然是肩吾所不能达到的。所以他又进一步说“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肩吾即是这里所说的“瞽者”“聋者”,与上文的学鸠等都属于“小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庄子与惠子就“大而无用”展开论述,而对“五石之瓠”“大樗”,惠子无计可施,庄子却将他们他为大樽游于江湖、置于“无何有”之乡逍遥其下。这部分对应上文五百岁为春秋的冥灵和八千岁为春秋的大椿以及长寿的彭祖,进而论证“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庄子无意于功名,着意于精神的自由逍遥,翱翔于天地间,与天地为一,与自然同化,这便是“逍遥游”,时至今日,更多的人追求自己“精神的自由”而“躺平”与庄子殊途同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