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恰是白露节气,我们一起了解“白露”。</p><p class="ql-block">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p><p class="ql-block">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冷空气转守为攻,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逐渐拉大。</p><p class="ql-block">1、 气象变化</p><p class="ql-block"> 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因此温度下降也逐渐加速,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一说。</p><p class="ql-block"> 按近代学者张宝堃提出的“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的标准,候平均温度在10-22℃期间为春季或秋季,按此标准,从白露节气开始,各地陆续开始进入到秋天。这时,中国各地昼夜温差可达8℃—16℃,所以白露是一年中温差较大的节气。</p><p class="ql-block"> 2、物候现象</p><p class="ql-block"> 白露节气,暑气渐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鸿雁和燕子等候鸟开始南飞避寒,各种鸟类开始贮存过冬的食物。</p><p class="ql-block"> 白露三候:一候鸿雁来。鸿为大,雁为小,是不同的两种。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p><p class="ql-block"> 二候玄鸟归。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p><p class="ql-block"> 三候群鸟养羞。这个“羞”同“馐”,是美食。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p><p class="ql-block">3、传统习俗</p><p class="ql-block">1)收清露——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p><p class="ql-block">2)饮白露茶——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个生长佳期。</p><p class="ql-block">3)吃番薯——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含糖量达到15%~20%。</p><p class="ql-block">4)啜米酒——湖南资兴的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其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p><p class="ql-block"> 江苏和浙江也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p><p class="ql-block">4、文学创作</p><p class="ql-block">1)生活谚语: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p><p class="ql-block">白露秋分头,棉花才好收。</p><p class="ql-block">2)文学意境:</p><p class="ql-block">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诗《归园田居》中的白露时节,是恬淡惬意的。</p><p class="ql-block">5、起居养生</p><p class="ql-block">1)生活起居:“白露节气勿露身”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气候已凉,如果打赤膊就容易着凉。在饮食上也得多多注意。要预防秋燥,可适当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p><p class="ql-block">2)适宜食物</p><p class="ql-block"> 在白露节气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饮食养生以生津润肺为主。宜多吃些生津养肺的食物和水果,还需经常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雪梨、甘蔗、柿子、马蹄、银耳、菠萝、猪肺、蜂蜜、乌鸡、鸭蛋、牛奶、胡萝卜、花生、玉米面、维生素等。</p><p class="ql-block"> 个人观点:在现代人们都在注重养生保健的当下,我们应顺应节气的变化调整饮食、起居等,让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状态…… (198)</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