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绣球公园简介</p><p class="ql-block">绣球公园,南京市二级公园,因园内的石山形似球状,与狮子山成狮子盘绣球”之势,于1347年明太祖朱元璋将卢龙山改名狮子山之时为其取名为绣球山,公园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公园位于南京城的西北位置,东频挹江门与古仪凤门之间的明城墙,西跨护城河,南临中山北路,北抵建宁路,与小桃园、狮子山景区隔路相望,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公园始建于1952年,是我市早期公园的代表之一,因历史原因几经改造修复,1979年对公园进行了整体规划改造,陆续修建了园桥、亭、廊、观鱼池、游船码头等设施,并在园内广植各类树木、花卉,同年10月1日建设竣工并正式对市民开放。</p><p class="ql-block">公园目前占地面积95683M*,其中水面面积36128M*。园内有真山活水,也有绣球山、马娘娘脚印、西园三岛等著名景点,且景点布置玲珑、紧凑,绿树丛中隐约可见亭阁水榭,回廊幽径、小桥流水、假山花圃,是富有江南特色的山水园。此外,园内还修建了“挹江门地区死难同胞丛葬地纪念碑”,以缅怀在南京大屠杀中被日军杀害的死难同胞。</p><p class="ql-block">公园建园六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大力加强景点和园林建设,广植花草树木,营造优美环境。目前园内绿地占陆地面积的90%,树木参差、芳草遍地、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并新增了多功能、多层次的市民活动空间,是城北地区集休闲、游览、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曾被评为2001-2002年度市星级公园。</p> <p class="ql-block">“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南京绣球公园基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植树节的由来</span></p><p class="ql-block">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国民政府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1979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将3月12日定为植树节。</p><p class="ql-block">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这是建国以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绿化祖国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议。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p><p class="ql-block">1982年的植树节,邓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种下了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p><p class="ql-block">1984年9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总则中規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而把植树造林纳入了法律范畴。</p><p class="ql-block">我国每年都会自发组织植树造林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植树节,据统计,截至2017年,全国共完成造林736.2万公项,森林抚育830.2万公项,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棵树的生态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德斯教授对一棵树的生态价值进行计算:一棵50年树龄的树,累计计算,产生氧气的价值约31,200美元;吸收有害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总计创值约196,000美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植树造林的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a.保持水土</p><p class="ql-block">树木有像树冠那样庞大的根系,能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树根不断地吸收蓄存。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左右。</p><p class="ql-block">b.抵挡风沙</p><p class="ql-block">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要抵御风沙的袭击,必须造防护林,以减弱风的力量。风一旦遇上防护林,速度要减弱70%~80%。</p><p class="ql-block">C.经济建设</p><p class="ql-block">植树造林能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用的东西。不少水果、药材都是林产品;茶叶、橡胶、新碳等都是树木的贡献。</p><p class="ql-block">d.清除空气污染</p><p class="ql-block">据统计,一亩树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尘2万~6万千克,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出48千克氧气;一个月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千克。</p><p class="ql-block">e.自动的调温器</p><p class="ql-block">夏日树荫下气温度比空地上低10°C左右,冬季又高2-3<span style="font-size:18px;">°C</span>。</p> <p class="ql-block">明代神道石刻</p><p class="ql-block">原存南京市下关区五塘村,经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专家鉴定。此组石刻属明代墓葬神道石刻,墓主身份不详,其有重要的文物价值。</p><p class="ql-block">经文物部门批准:2003年7月,将五堂石刻以及埋于南京长安汽车公司的一赑屃石雕,修复后整体移置绣球公园内保存。</p> <p class="ql-block">绣球山</p><p class="ql-block">绣球山系狮子山余脉,宋元前为江滩中的礁石,曾有高僧葬于山南。中国第一贤后大脚马皇后也常来此山。有感于斯,洪武七年(1374年),明太祖朱元璋赐名绣球山,与北面的狮子山成狮子盘绣球之势。1952年5月人民政府在此建立公园,公园,取名绣球公园。</p><p class="ql-block">山顶峭崖上有一鞋形凹槽,终年积水殊为奇特,民间因此留下“马娘娘脚印”的许多美丽故事, 六百多年,久传不衰,实为寻幽探古的一处胜境。</p> <p class="ql-block">明誓石</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军灶</p><p class="ql-block">1360年,陈友良在采石称帝后,亲率大军直扑应天,妄图消灭朱元璋。应天府内一片惊慌,马皇后力主智胜强敌,并亲率一群妇女在此山上,凿了这个天下无双的石灶,为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埋锅做饭,使将士们个个奋勇争先,终于击败了陈友良百万大军,为大明朝建立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望夫亭</p><p class="ql-block">风范長存大明功業刻此山</p><p class="ql-block">古亭依旧马后贤德传宇内</p> <p class="ql-block">马娘娘脚印</p> <p class="ql-block">马娘娘“脚印”美丽的传说</p><p class="ql-block">明太祖朱元璋的发妻——马皇后,在南京的传说甚多,而其中以绣球山马娘娘“脚印”的传说最为动人。朱元璋肯定了马娘娘“由家成国,内助良多”的作用,而绣球山上的无论哪一种传说,都反映出马娘娘对朱元璋的一片真情。</p><p class="ql-block">1360年6月,朱元璋为引诱领兵来犯的陈友谅所部进入伏击圈,亲临卢龙山(今狮子山)督战指挥,并规定了进攻、收兵、退却的几色旗帜,以便识别。对敌人的飞炮流矢,马娘娘毫无惧色,率众家眷在此,为将士们埋锅做饭,当她看到陈友谅的大军已进入伏击圈而对面山上的朱元璋还未发出进攻旗号,深恐贻误战机,急的猛一跺脚。从此,马娘娘那一尺八寸长的大“脚印”就永远留在了绣球山崖。</p><p class="ql-block">大明开国之初,大封功臣,因奸臣胡惟庸的挑唆,大将军汤和认为封赏不公,欲与朱元璋刀枪相见。是日,马娘娘正为立国大计在绣球山访求高僧,勿闻此事,猛一跺脚,于是便留下了这个既阔且深的大“脚印”。</p><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的南京城城墙筑成后,朱元璋带领四皇子燕王朱棣等巡视,正自鸣得意之时,朱棣却回答说:“南京城墻确实雄伟壮观。只可惜,若來犯之敌架炮于紫金山上,则炮炮打着后宰门(皇宫所在地)。”朱灵璋大为不悦并亲手剥一只橘子给朱棣吃。马娘娘情知,赐橘者,意欲剥皮抽筋也。为救朱棣性命,马娘娘巧计让其出走,偷偷在绣球山顶目送朱棣渡江,北上幽燕。由于马娘娘久伫崖,而使山石下陷,山泉涌溢,……。</p><p class="ql-block">朱元璋南征北战,建立明朝,定都金陵。一天,他又将带兵登船远征,并对<span style="font-size:18px;">马娘娘说:“你勿挂念,我</span>很快回来”。皇上归期将至,马娘<span style="font-size:18px;">娘盼夫心切,便登上</span>绣球矶,恭候圣驾。一连数日每日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span style="font-size:18px;">见龙船返航踪影。娘</span>娘焦急万分,愁眉不展。一日,左右忽然叫道:“皇上龙船<span style="font-size:18px;">到,”。娘娘遥望江</span>面,果有一列船队缓缓驶来,且好像朱元璋就站在船头。马娘娘兴奋不已,蹬足急呼:“备轿”!由于用力过猛,一脚将山石踏陷成窝,泉涌四溢,留下了“马<span style="font-size:18px;">娘娘脚印”的又一美丽传说。</span></p> <p class="ql-block">一代贤后马大脚</p><p class="ql-block">大脚马皇后,本是一位极具反叛精神的平凡女子她生于乱世,有胆有识,在艰难逆境中,全力帮助朱元璋成就大业,五次救朱死里逃生。做了皇后,虽大富大贵,仍不奢不娇,始终不忘民间劳苦,不改勤俭本色,不变平民心态,时常用自己的言行规劝、影响皇帝朱元璋。她惩奸佞毫不手软。扶良普鞠躬尽瘁,保忠臣机智灵活,助皇上能屈能伸,革陋习坚决果断,倡新风大马金刀。朱元璋称赞她“家之贤妻,犹国之良相”。她对后世影响极大,明、清诸后乃至命妇民妇皆以其为楷模,争相仿效。她是史家公认的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贤后。</p> <p class="ql-block">马皇后简历</p><p class="ql-block">马皇后,芳名秀英,皖北宿州人,生于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八月初八,时值壬申,肖𤠣,幼年失怙。其父无子,视秀英为掌上明珠,她秀外慧中,能文能武,不屈不挠,豪侠仗义。在以三寸金莲唯美为贵,妇女皆缠足的元季,马秀英坚不裹脚,被人称之为“马大脚”。</p><p class="ql-block">马秀英十二岁时为其父好友红军首领郭子兴收养,二十一岁时嫁与朱元璋,与其共同渡过十五年患难与共的征战生涯。</p><p class="ql-block">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马秀英为皇后。</p><p class="ql-block">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积劳成疾的马皇后在南京病故,终年五十一岁。死后被谥为孝慈高皇后,葬于钟山之阳,即朱元璋死后合葬的明孝陵。</p> <p class="ql-block">南京市园林局下关区人民政府立</p><p class="ql-block">绣球公园承办二00二年十月一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