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几年前的一个漆黑夜晚,我在老家农村用华为手机的夜景模式拍下了一张照片。那一刻,田野的景色在屏幕上清晰浮现,仿佛白昼重现,光影交错间竟无丝毫违和。我内心震撼不已,仿佛科技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维度的窗。我突然意识到,黑夜只是属于人类的黑夜,不是植物与动物的黑夜。它们的世界并不因黑暗而停滞,反而在我们看不见的维度中继续生长、繁衍、活动。科技让我窥见了它们的夜晚,也让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每一个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中年未必意味着危机,也许更像是一场觉醒的前奏。觉醒并非凭空降临,正如爱与恨皆有其因缘。它往往由外界的一点触动引发,或以一种激烈的方式打破我们固有的认知之壳。没有痛苦,便无出离;没有震撼,便无觉醒。觉醒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它只是让你更清晰地看见自己,看见宇宙与生命的本质。它是慈悲与智慧的先决条件。人唯有觉醒,才能跳出批判的牢笼,生发真正的同理心,理解众生百态。若你未曾真正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就像“蚂蚱与蜉蝣”的故事——蚂蚱不会明白,为何说好明天再见,蜉蝣却失约了。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认知茧房中,无法触及实相,因此才会生出烦恼与痛苦。我们无法真正分享同一朵花,我们只是假装在分享。轮回是如此温柔又残酷,温柔到让人浑然不觉,残酷到让人一无所知。于是,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轮回中沉浮,唯有觉悟者试图跳出这轮转之轮,从迷梦中醒来。</p> <p class="ql-block">因此,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理解你,你也无法完全理解别人。孤独,是生命的常态。不去干涉他人,也不被外界打扰,就这样彼此安静地共存。我们各自生活在自己构建的世界里,彼此之间看似交集,实则各自为阵。即便并肩而行,也未必走在同一条路上;即便同桌共饮,也未必共享同一杯茶。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维度中感知、判断、选择,我们以为的共鸣,不过是频率短暂的共振。</p> <p class="ql-block">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受限于自身的视角与认知,却又常常嘲笑他人坐井观天。我们习惯于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却忘了每个人的世界本就不同。认知的局限让我们无法真正走进彼此,只能在各自的井中仰望那片天空。那片天空,也许只是真实世界的一角,却构成了我们全部的信念与理解。于是,我们各自在井中构筑理想,编织梦想,却忘了,真正的天空远比我们想象的辽阔。</p> <p class="ql-block">的确,生活在这颗蔚蓝色星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拥有自己独特感知的世界。这些世界就像漂浮在时空中的泡泡,随着生命的起灭不断诞生与消散。有些泡泡会短暂交汇,构成共同感知的部分;而有些泡泡则永远无法重叠,彼此之间毫无交集。即便是同物种之间,感知的重叠也有限;跨物种的共鸣更是微乎其微。人类虽以科技拓展了五感的边界,但所感知的世界,依旧只是客观世界中极小的一部分。宇宙浩瀚无垠,而我们,不过是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中一粒沙子上的微尘,试图从这微小的立足点去理解整个世界。世界太大,大到我们无法完全触及;宇宙太广,广到我们只能窥见一隅。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理解、关注、感受到的世界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