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烽火记忆里读懂信仰与传承

我就是我

<p class="ql-block">  “红色是信仰的颜色,永不褪色;传承是精神的延续,历久弥新。”在横峰,这句箴言早已融入全县人民的血脉,成为跨越时空、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八十年前,中华民族以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侮的长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而这片被革命热血浸润的土地,不仅见证了弋横起义的星火燎燃,更铭刻着以黄道为代表的横峰儿女,在烽火岁月里坚守信仰、英勇抗敌的英雄史诗。那些浴血奋战的故事、生死与共的情谊,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今天回望,愈发清晰地诉说着信仰的力量与传承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回溯烽火连天的岁月,横峰的名字始终与革命紧紧相连,更与抗战的洪流同频共振。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创立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曾盛赞其为“苏维埃模范根据地”——这里率先尝试股份制、发行红色股票,用创新的财政政策支援革命;这里的赤卫队与赣东北红军并肩作战,一举攻克县城,让横峰成为赣东北第一个“全红县”。当年军民相拥而泣、红旗插遍县城的场景,不仅是土地革命的胜利印记,更在横峰儿女心中种下了“为信仰而战”的种子,为后来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埋下了精神伏笔。</p> <p class="ql-block">  葛源,这座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故都”,曾是方志敏、黄道等先辈并肩奋斗的战场。白天,他们与战士们一同训练、筹谋战略,将根据地建设成支援革命的坚固后方;夜晚,煤油灯的微光下,他们一笔一画规划着根据地的未来,也勾勒着民族解放的蓝图。如今,葛源红十军苏维埃革命纪念馆里,5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静静矗立:墙上的弹痕记录着战斗的惨烈,陈旧的文件袋留存着先辈的笔迹,每一处都在诉说着那段“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岁月——而这份大公无私、舍生忘死的精神,正是横峰儿女投身抗战的精神底色。</p> <p class="ql-block">  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横峰儿女从未退缩。以黄道为代表的革命先辈,带着方志敏精神的火种,在抗日战场上续写着忠诚与担当。1934年11月,为呼应全国抗日浪潮,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与红七军团整编为红十军团,肩负起北上抗日先遣队的使命。尽管面临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黄道与战友们始终坚定执行党的命令,率领部队转战皖浙赣边区——他们不仅要与反动势力作战,更要向沿途群众宣讲抗日主张:散发《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在墙头写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标语,用朴实的话语唤醒民众的家国情怀。这支队伍虽历经磨难,却成功牵制了近20万国民党军,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减轻了压力,更在群众心中播下了抗日救亡的火种。</p> <p class="ql-block">  谭家桥战斗失利后,抗日的火种并未熄灭。黄道与战友们化整为零,在皖南创建皖浙赣根据地,粟裕、刘英等将领则率余部组建红军挺进师,开辟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横峰儿女跟着黄道穿梭于崇山峻岭,用“野菜充饥、岩洞栖身”的坚韧,守护着革命的有生力量。兰子畈中央红军第十方面军第一次党代会旧址里,木质房屋依旧保留着当年的模样,仿佛还能看到先辈们庄重讨论抗日方略的场景;兰子楼底的斑驳墙壁上,弋横起义指挥部的印记隐约可见,与后来抗日作战指令发出的痕迹重叠,诉说着“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救亡”的信仰传承。走进黄道故居,简朴院落里的书桌、油灯,让人想起他伏案撰写抗日文章的日夜;赭亭山战斗遗址上,山石间的弹坑仍清晰可辨,八十年过去,那股“为理想冲锋”的勇气,依旧在山间回荡。</p> <p class="ql-block">  烽火岁月里的横峰儿女,既有“铁血”的刚毅,亦有“柔情”的温度。方志敏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字里行间满是对祖国的深情与对未来的期许,这份家国情怀成为横峰儿女抗日的精神旗帜;黄道始终心系战士与群众,常把自己的棉衣送给新兵,把仅有的粮食分给受灾百姓,用“与人民同甘共苦”的初心,凝聚起抗敌的磅礴力量。正是这份铁血与柔情,让横峰的抗日斗争不仅是战场的厮杀,更是一场“为守护家园、守护信仰”的全民抗争——老人送子参军,妇女缝制军衣,孩童传递情报,每一个横峰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战胜利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时光荏苒,抗战的硝烟早已散尽,但横峰大地上的红色印记从未褪色。如今走进横峰的红色教育基地,总能看到青少年驻足聆听革命故事,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与当年黄道等先辈坚守信仰的眼神何其相似。“以我之青春,铸国之未来。心中不忘烽火连天岁月”,这是新一代横峰青年的誓言——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他们传承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志愿服务的一线,他们践行着“为民奉献”的初心;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他们用“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的担当,续写着先辈未竟的事业。</p><p class="ql-block"> “革命传统犹如燎原之火,生生不息;红色精神宛若璀璨星辰,熠熠生辉。”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更是对信仰的传承。在横峰,那抹永不褪色的中国红,是方志敏“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精神的写照,是黄道等先辈“为民族解放而战”的见证,更是每一代横峰人“铭记过去、开创未来”的信念支撑。</p><p class="ql-block"> 信仰从未远去,因为它早已融入横峰的山山水水;传承从未中断,因为它正被新一代人接力续写。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我们从横峰的烽火记忆里读懂:所谓信仰,是危难时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守;所谓传承,是把先辈的精神化作“强国有我”的行动。唯有铭记这份烽火中的信仰,才能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走出更坚定、更光明的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