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00.北京陈独秀旧居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在北京箭竿胡同</p> <p class="ql-block"> 陈独秀旧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这里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四合院,整体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有房屋12间。旧居分为北房和南房,北房曾是《新青年》编辑部,南房则是陈独秀及其家人的居住之所。</p> <p class="ql-block"><b>100.北京陈独秀纪念馆</b></p> <p class="ql-block"> 1917年1月,陈独秀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随后将《新青年》编辑部迁至此处。在这里,陈独秀与李大钊、胡适等进步知识分子共同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旧礼教。1919年,陈独秀因散发《北京市民宣言》被捕,后虽获释,但因受到严密监视,于1920年离开北京。</p> <p class="ql-block">旧居内设有“历史上的《新青年》”和“陈独秀在北京”两个专题展。北房展示了《新青年》的历史地位及重要作用,包括其如何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贡献。南房则通过大量珍贵文物和史料,如陈独秀与李大钊的往来书信等,展现了陈独秀在北京期间的生活与活动。</p> <p class="ql-block">《新青年》 是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性刊物,1915年由陈独秀创刊,初名《青年杂志》 。它是思想革命的阵地,推动白话文、新式标点普及,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后期更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平台,李大钊在此连载《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众多进步知识分子借其发声,唤醒民众、启迪青年,深刻影响中国近代思想文化与革命进程。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起点,它激发了广泛的爱国热情,并推动了社会思想的解放。在这一时期,陈独秀和李大钊等进步思想家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通过《新青年》等刊物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此外,陈独秀和李大钊在推动新文化运动和组织早期共产党活动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的努力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组织准备。</p><p class="ql-block"> 陈独秀旧居不仅是陈独秀个人生活与工作的场所,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文化地标。它见证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思想启蒙的重要场所。这里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激励着后人继续传承和弘扬革命先辈的精神。 陈独秀旧居,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等待着我们去细细品读。</p> <p class="ql-block">参观路线,北河沿大街,骑河楼街,北池子二条胡同</p> <p class="ql-block">全国高检墙西胡同</p> <p class="ql-block">101.玉河庵简馆</p><p class="ql-block">玉河记忆,小众览趣</p> <p class="ql-block">玉河庵现在改造为春风书院,游人们在庵内树下品茶、读书,庵外还有山门原来所用的夹杆石,—通玉河庵碑上刻着四条番龙。</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是元代澄清闸中闸遗址。澄清闸共有三闸,上闸在元代万宁桥西,下闸至今还掩埋在路基下面。澄清闸是调节积水潭水位,滿足漕船航运需要而建造的重要水工建筑物。万宁桥又称海子桥,因临近地安门,亦称后门桥。桥两侧堤岸雕有镇水兽,是珍贵的石刻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玉河记</p> <p class="ql-block">水闸</p> <p class="ql-block">万古留名</p> <p class="ql-block">玉河庵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