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读完路遥与文学结缘的这段经历,才知道他走上写作路,离不开曹谷溪的帮助,更藏着他自己的一股韧劲。“文革”后期,他从县革委会副主任的位置上跌落,陷入政治学习的迷茫,却在这时迷上了文学——这个曾让他在大字报上出风头的本事,成了他新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有意思的是他和曹谷溪的交往。两人曾是敌对阵营,一个是“红四野”的“王军长”,一个是被“红四野”抓过的“黑诗人”,却因为文学化干戈为玉帛。面对两派的指责,他们不管不顾地一起下乡采访、讨论文学,曹谷溪带他看黄河、教他写稿,还把自己的藏书借给这个总丢书的小伙子。路遥的第一首公开发表的诗,也是曹谷溪一点点帮他修改、推荐发表的。这份跨越派别的友谊,全靠文学牵了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而“路遥”这个笔名的由来也很有意思,本想叫“缨依红”表爱意,却在闻频的建议下改成了“路遥”。“路遥知马力”,这名字像预言,后来他真的用一支笔,在文学路上走了很远。从写顺口溜小诗到以“路遥”之名发表作品,他把政治失意的苦闷,都化成了笔端的文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原来每个作家的起点都不轻松,路遥也是在迷茫中抓住了文学这根“救命稻草”。曹谷溪的帮助是光,他自己的热爱和坚持是路,两者凑在一起,才让后来的《平凡的世界》有了诞生的可能。这让我明白,不管遇到什么难,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慢慢走,总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