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篇)读书会感受与复盘:在“心上磨”中照见成长,锚定后半生方向

芳子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7日 星期天 天气 晴 </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读书会像一场充满力量的心灵对话,无论是罗翠红老师对“世上练、心上磨”的践行拆解,还是刘晓庆老师对后半生的清醒规划,都让我在他人的分享里照见自己,也对“活好自己、照亮他人”有了更具体的感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核心触动:从“知道”到“做到”,藏在细碎的践行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罗老师提到的五项践行计划,最让我共鸣的是“小事里主动接纳”和“冲突时先叫停”。以前总觉得“修行”是宏大的课题,却忽略了生活里的每一次选择都是“练心”——比如早餐时孩子打翻牛奶,是第一时间责备,还是先接纳“意外难免”再一起收拾;和家人有分歧时,是急着反驳,还是先深呼吸让情绪平复。这些细碎的瞬间,恰恰是把“活在当下”“关系修行”落地的关键,也让我意识到“知易行难”的破局点,就藏在每天的小选择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而刘晓庆老师的分享,更像一束照亮方向的光。她从财务专家到健康领域,再到立志成为“财务自由守护者、身心健康传播者”,让我看到“活好自己”不是停在原地,而是带着过往的积累不断拓宽生命的宽度。尤其是她提到“淋过雨更懂得撑伞人意义”,戳中了我对“成长”的认知:真正的活好,从来不是独自发光,而是把自己的经历变成养分,既能滋养自己,也能温暖他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自我复盘:对照他人,看见自己的“修行缺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践行力的差距:罗老师把“念头日记”“活在当下”变成具体行动,而我常把“觉察”挂在嘴边,却很少认真记录过自己的不良念头,更别说主动转化。比如工作中遇到突发问题,第一反应还是焦虑,而非先接纳“问题已发生”再解决,这正是我需要补上的“践行课”。</p><p class="ql-block">2. 角色认知的局限:刘晓庆老师打破“单一角色”的勇气,也让我反思自己是否被困在固定的身份里——总觉得“做好当下的事就够了”,却没认真想过“如何把过往的积累串联起来,活成更丰富的自己”。她的分享提醒我,人生没有“固定剧本”,后半生的可能性,藏在对自我价值的主动探索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后续行动:把“触动”变成“行动”,从小事落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 面对冲突时,给自己设“3秒停顿”:和家人、同事有分歧时,先在心里默数3秒,再开口回应,避免被情绪带着走,把“冲突叫停”变成习惯。</p><p class="ql-block">3. 每周花10分钟思考“自我价值整合”:梳理自己的技能和经历,想想如何把擅长的事和想做的事结合,比如我喜欢写日记记录生活成长,是否可以尝试分享自己的成长感悟,哪怕只是在朋友圈记录,也是向“照亮他人”迈出的小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场读书会让我明白,“活好自己”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在“世上练”的每一次选择里,在“心上磨”的每一次觉察里,慢慢把“知道”变成“做到”。往后也愿像分享的老师们一样,以书为镜,以行为尺,在修行的路上慢慢走、扎实走,既活好自己,也能为他人添一点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