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欧人监狱旧址</b></p><p class="ql-block">Site of Prison for Europeans</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常州路25号,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系德国占领青岛时,为德国胶澳帝国法院所属之专门关押德国及欧美籍犯人的监狱,故俗称“德人监狱”或“欧人监狱”。德国三段式古堡式建筑(仁字号监房)为主体,包括伙房、浴室、马房、义字号监房、水井、监狱工场等26栋建筑,占地面积11.8亩,建筑面积8297.5平方米。大块花岗岩砌墙基,上部为红色清水墙体,与主体相连的圆形塔楼有规律地开有若干小型窗洞,内有47级螺旋楼梯,上覆圆锥形铜皮尖塔顶。内部设有“仁”“义”“礼”“智”“信”五座监房,每间监室配备五道锁和电网,体现严密的安全设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德国三段式古堡建筑的核心特征在于其分层防御体系与功能分区设计,通常由核心堡垒、外围防御设施和附属生活区构成,强调军事效能与贵族权力的象征。 主体建筑为砖木混合结构,砖砌外墙,局部使用清水砖,主体边角和窗户顶端用条石起山花。两层楼房之间的腰线以凸起的线条装饰,环绕整栋建筑。建筑的一端建有与主体相连接的圆形塔楼,使建筑的重心向这一方向倾斜。塔楼的窗户有规律地交错,内有47级螺旋楼梯,上覆坡度很大的尖顶,顶盖与塔楼上部中间有砖砌罗马风式锯齿装饰。塔楼用于观望与警戒,给人以城堡的感觉。整个建筑从北面看是二层,转从南面观察则变为三层。屋顶的飞檐颇具有上翘式闽南民宅风韵。室内以砖墙及粗铁棚分割为若干囚室,部分囚室为木板地。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后改为日本守备军囚禁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2年中国收回主权后,改为地方检察厅看守所;</p><p class="ql-block">1949年后成为青岛地方法院看守所;</p><p class="ql-block">2007年正式对外开放为博物馆</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该旧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br></br>旧照片 博物馆现展示手铐、脚镣等刑具及历史档案,还原了监狱的残酷氛围。 石刻:青岛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简介<br></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qg82UlSxPSrB593hOfC5G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