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威远炮台,倾听历史的回响

个子

在东莞的虎门镇,有一处承载着民族不屈精神与厚重历史的地方——威远炮台。当我们踏入这片土地,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一部波澜壮阔的海防史书。<br><br> 威远炮台建于清朝道光年间,依偎在珠江口东岸。站在炮台前,斑驳的城墙见证着岁月的侵蚀,却也愈发透露出古朴与庄严。炮台规模宏大,整体布局科学合理,各炮位相互呼应,形成了严密的海防体系。漫步其中,那些排列整齐的古炮映入眼帘,虽历经风雨,但依然威严地指向海面,仿佛在诉说着往昔保家卫国的决心。 时间追溯到鸦片战争时期,威远炮台成为抗击英军侵略的重要防线。1841 年 2 月 26 日,英军疯狂进攻虎门,威远炮台首当其冲,承受了巨大压力。关天培将军率领将士们在此坚守,面对强敌,他们毫不退缩,奋勇抵抗。硝烟弥漫,炮声震天,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将士用生命诠释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尽管最终因寡不敌众,炮台失守,但这场惨烈战斗让英军见识到了中国人民顽强的抗争精神。 沿着炮台巷道前行,墙壁上的弹痕清晰可见,仿佛重现了当年激烈的战斗景象。这些弹痕不仅是历史的伤痛印记,更是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铁证。炮台内各种设施也保留得较为完整,兵房、弹药库等布局有序,让人能够直观感受到当年军事防御的细致规划。 如今,威远炮台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热门旅游景点。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人们在这里缅怀先烈,了解那段悲壮的历史。在这里,海风轻拂脸颊,海浪拍打着岸边,似乎在轻轻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威远炮台就像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守护着这片海域,提醒着众人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置身其中,我们能深刻感受到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延续,这种力量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国家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零二五年九月七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