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276)安徽(12)黟县西递2023.12.12-12.14

陈乐萍(拒私聊)

12.13<br>去西递<div>13.50分到。</div> 西递村,安徽省黟县,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代初期。<br>西递村整体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串村而过,鳞次栉比的户户民居掩映期间,四周的农田、湖田簇拥着村庄,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br>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99条小巷。 2000年,以西递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6月25日,西递村古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1月,西递村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1年5月5日,西递村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 走马楼,又名凌云阁,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系明经胡氏二十四世祖、江南六大首富之一官授正三品、通议大夫胡贯三为迎接三朝元老(清乾隆、嘉庆、道光三代)宰相亲家曹振镛(歙县雄村人)而赶建。相传当年西递首富胡贯三家族为迎接歙县的亲家、当朝宰相曹振镛的到来而突击营造的。现今的走马楼是依据当年的布局重新修复的,并与相邻的七哲祠遗迹共成一个景点。走马楼分上下两层,粉墙墨瓦,飞檐翘角。楼下有单孔石拱桥,名为梧赓古桥。西溪流水潺绕走马楼,穿桥而过,在这里可领略到“西递八景”之一的“梧桥夜月”美景。 西递村坐落于黄山南麓,背靠罗峰山、石狮山,南面对案山南山坞,南北山在此回环形成一处山坳。西递村村内有三条溪水交汇,自北向南分别为金溪、前边溪、后边溪。 胡文光牌楼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俗称“西递牌楼”,座落于西递镇西递村口处,建筑占地长15.75米,宽8.1米,面积为127.6平方米。为三间四柱五楼建筑格式,是朝廷为表彰胡文光做官三十二年,政绩卓著而恩赐其在自己家乡竖建。 牌楼高12.3米、宽9.95米,用黟县青石建造,根主柱下有长方形石墩,两端石柱皆用抱鼓石装饰,中间两根前后雕有两对倒匍石狮,为枋柱支脚,造型逼真。 牌楼为镂空浮雕,工艺精湛,神采各异,主要雕刻有“麒麟嬉逐图”、“鹿鹤同春图”、“虎豹呈威图”、“五狮戏珠图”、文臣武将、“八仙”,牌楼脊头三对鳌鱼触须晕动,造型别致美观。牌楼东西面匾额分别刻有“荆藩首相”和“胶州刺史”八个大字 毛豆腐 西递村存有明清民居300余幢,保存完好的有124幢。这些古民居风格独特,造型优美,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徽派建筑典范, 西递村享有“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之誉。 西递村平面布局规整,天井庭院紧凑通融,古民居平面多作内向方形布局,面阔三间,明间厅堂,次间卧室,左右对称。围绕扁长形的天井构成三合院基本单元,基本单元一进一进地向纵深方向发展,形成二进堂、三进堂、四进堂甚至五进堂。后进高于前进,一堂高于一堂,有利于形成穿堂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天井是住宅群体的生长点,具有承接和排除屋面流水、采光、通风之实用。由于屋面檐口都内朝天井,四周流水从檐口流入明坑,当地称之为“四水归堂”,是徽商“聚财气”、“肥水不流外地”思想的建筑外化。 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一下雨,石板呈黑色,黑真多,为黟。 西递村旧称西川,村内有三条溪流由东而西穿村而过,因水得名;又因村之西1.5千米处有古代驿站,故称“铺递所”,西递之名由此得来。<br>看一看邮局,里面墙上贴满了暖心的卡片。 旷古斋建于清康熙年间,房子原主人是位“以商从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的文人名士。旷古斋是一座由庭院、花园和多单元房子组成的私家宅院。门楼上面雕刻有精美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 “耕读人家”的匾额摆放在进门的天井位置,耕是根基,读是出路。即使家财万贯,也不要忘本,要耕读结合。 前楼厅堂的陈设是典型的古徽州风格,正面板墙上方悬挂的是一块隶书宇大匾“旷古斋”,匾额下是中堂画,画两边有两副古对联,其中一副是“孝悌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这是一幅改字联,其中把“孝悌”写为“孝弟”,更扩展了兄弟和睦之情;“文章”的章字中“早”字竖出了头,以示多读诗书早日出人头地之意。古宅还看到一副楹联“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这是一种豁达宽容的处世哲学,凡事让三分,世界会更加宽广。 这里的水圳 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是中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西递村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徽州三雕、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瑞玉庭 瑞玉庭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房子原主人是位徽商,其布局处处围绕一个“商”字,以体现主人身份和追求。庭院门罩上左右两边各有一块元宝式的砖雕,刻有“富贵”二字,右墙上刻有“履道含和”四个大字 厅堂天井有“四水归堂”之含意;天井四周雀替上的四季花鸟图,厅堂太师壁两侧走廊过道上各有一个“商”字造型。厅中央楹联:厅堂的柱子上悬挂着“传家之道”、“修身之道”和“经商之道”三副楹联。此外在厅堂右厢房的板壁上还有祖宗家训和治家格言。 桃李园<div>西递自古文风昌盛,拥有众多私塾学堂,桃李园文雅清香,寓意桃李满天下。</div> 桃李园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是由一儒一商两兄弟共同构思营造,三进二楼结构。前厅木雕镂空的楼裙嵌着“福、禄、寿、喜”四个大字,作为接待贵宾外客; 天井左右两侧对联:上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 下联“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中厅内有徽派建筑的独特设计——“楼上井”,用于采光和通风之用;后厅左右两侧的板壁上各装有六块木雕屏门,全文漆雕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为古黟书法家黄元治手笔。 高墙深巷、马头墙林立,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精雕细琢的木、石、砖三雕技艺,在门楼、窗棂、梁柱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西园 西园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原为四品官河南开封知府胡文照(号星阁)故居。大门是砖砌的八字门楼。 院内住宅为三个三间单元的联株建筑,用砖雕漏窗隔成前中后三院,既为分开的独体,又是相连的完整。 二进庭院住宅大门两侧墙上各嵌有一个石雕漏窗,双面石雕,可谓是栩栩如生。左边“松石图”,右边“竹梅图”,其构思之生动,雕刻之精湛,为西递村三绝(砖、石、木雕)中的一绝——石雕。 这块石碑是西递最早的石碑。 东园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原为胡文照的祖居,现为胡贯三的后裔居住。东园门罩上方有“扇”形石窗,取抬头见“善”之谐音,左墙上嵌砌着“叶”形石漏窗,其意为主人要叶落归根。 冰裂纹路木雕 东园包括正厅、前厅、凉厅三进厅堂。<br>正厅为厚光堂,用于接见贵客之用;前厅为接待亲眷内宾,凉厅为书厅,既是主人书屋又是家庭塾堂。 这像是踏步床 西递家家户户到处是雕刻,旧的还有现在雕刻出售的 惇仁堂 惇仁堂建于康熙末年, “惇仁堂”匾额高悬太师壁上方,是清嘉庆年间自称“菊叟”的汪承霈手书。厅堂上悬挂木刻楹联两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古人认为,人间最好的事情就是耕读。<br>“寿本乎仁,乐生于智;勤能补拙,俭可养廉”。说得真好。<br>每家每户门口的楹联最能够体现这家的治家格言。既要勤于劳动,又要读书明理。这些家风家训,对任何人,任何时代都受用。 榻 胡氏宗祠 敬爱堂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面积1800多平方米。堂前置飞檐翘角门楼;中设祭祀大厅,上下庭间开大型天井,左右分设东西两庑,配以高昂的大理石柱;后为楼阁建筑,楼下作为先人父母的享堂,楼上供奉列祖列宗神位。敬爱堂原为明经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之享堂,他的三个儿子为表示兄弟间互敬互爱,故将享堂改建成祠堂,取名“敬爱堂”。敬爱也代表着兄弟之间、夫妻之间、子女之间相互相爱。这样和气才能形成一个极为融洽的大家庭。 这里一个字:孝。朱熹写的,这字高明之处极为形象,字中有画,画中有字。我们仔细来端详一下这个孝字的正上方,发现一旁能看到一个人的脸,而在人脸的背后,看到猴形,其下还有一只拳头,一脚踢出去,这样告诉我们,百善孝为先,人对父母亲应该孝顺,不孝顺就是畜生。 敬爱堂祭祀大厅下庭的两根6米高的黟县青石柱与上庭两根粗壮的白果木柱相映衬,承托规整的梁架。梁檩悬挂着“天恩重沐”、“上国琳琅”、“四世承恩”、“盛朝英俊”等多块金字古匾,上庭正面木板壁上悬挂着祖宗的画像,上悬匾额“百代蒸尝”。下面正中是一把太师椅,两边纵列两排罗汉椅、案,厅前还有一大几案,用于祭祀时放置祭品。上庭之后为楼式建筑的供奉厅,供奉列祖宗神位。 据胡氏壬派宗谱记载,西递胡氏始祖昌翼公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唐天祐元年(904年),梁王朱全忠(温)叛逆,逼迫迁都西安于河南洛阳,皇后何氏在行程中生下一男婴。时有新安婺源人胡三(名清),宦游于陕,受朝廷重托,秘密将皇子抱回原籍徽州府婺源考水,将其取名昌翼,改姓胡。昌翼即明经胡始祖。 北宋皇佑年间(又有元丰年间一说),胡昌翼第五代孙胡仕良因公往金陵,途经西递铺见其地群山环抱,风景秀丽,土质肥沃,遂举家从婺源考水迁于西递,从此在西递耕读并举,繁衍生息。 小姐抛绣球楼。匾额上:“桃花源里人家”,古代小姐在这个地方抛绣球,如果今天下面有如意郎君就抛绣球,如果没有好看的,自个儿不满意,拿地上的南瓜往下一抛,这叫知难而退。<br>有意思的是楼下进门的地方的匾额“作退一步想”,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户人家的主人特别有格局,他们家的一个角转弯之处,拐弯抹角的地方,给削平了。让人家方便通行,古徽州人上不让天,下不让地,中间让的是三分和气。(下面一段没有拍出来) 青云轩没有拍到照片:万年前的海洋蚌壳,地暖空调。 高墙深院小窗户,肥梁瘦柱内天井,大厅堂、小厢房。。。团队的阿姨说了:我看了一天的住房,说实在的,住房就是为了遮风挡雨,但是住进去也要采光通风透气,一下雨什么肥水不外流。。。我们大家都哈哈笑了:所以我们发不了财。<br>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西递来的人不多,给人以安宁舒适惬意之感。 最后自由活动,我就去了后山观景台。 <p class="ql-block">这里一片田园风光,水稻、油菜、茶叶、蚕桑、荷塘。。。给这里的人们以世代的慰藉。</p> 西递村枕山、环水、面屏。背后的青山像一道坚实的屏障,冬日阻挡寒风,夏日送来清凉。一条清溪,蜿蜒穿村而过,它是家家户户日常生活的依托,滋养着世代村民。 西递真美,黑瓦白墙,在绿水青山的映衬下,给人以清新隽逸、淡雅明快的美感,与周边秀美的田园风光相依相融,宛如天成的水墨画。 我想象:没有时代更迭,没有经过战争的摧残,没有官僚酷吏的打扰,因为安宁,所以大自然又特别眷顾,就在这里,这样一个美好的家园。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