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随感

晓言平语

之所以对佳木斯感兴趣,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抗美援朝期间,岳母曾在这里工作战斗过。<div> 时间追溯到1950年冬季。伴随着我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岳母所在的医院也接到北上的命令。 此时,医院还远在四川重庆。军列带着她们一路向北。目的地在哪里?不知道。只觉得越走越冷,尽管途中增发了棉衣,还是难以抵挡寒冷。她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南方人,从未见过冰天雪地的景象,更未品尝过严冬的滋味。有几个新参军的小姑娘冻得直哭。岳母已是班长,一路上一个劲的做她们的思想工作,还要把仅有的大衣让给她们穿。</div><div> 终于,在一个早上,列车停了下来。“住木斯!”有人大声念着车站站牌。“不是住,是佳”,很快有人纠正道。她们第一次知道中国北方有一个叫“佳木斯”的地方。</div><div> 市郊一所破旧的校舍被用来做为她们的野战医院。这边安家,那边就有伤病员从前线送来。“大部分是冻伤的,肢体已经坏死,只有一个办法--截肢”岳母说。截掉的腿、脚、手、臂无法处理,只能临时堆放在附近空地上,很快就堆了一大堆。好在天气寒冷,肢体不会腐烂。这些战士年纪轻轻的就失去了肢体,医护人员十分心疼,又十分无奈。那一堆堆残肢触目惊心,是岳母心中永远的痛。</div><div> 岳母早已故去,当年的战地医院也无迹可寻,看看这座城市的风貌,探寻它的历史文化,也算是对老辈的追思。<div> 佳木斯位于三江平原的中心地带,所谓三江平原,是指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之处,这里土地平沃,水网发达,是我国北方的鱼米之乡,也是世界级的大粮仓。佳木斯所管辖的周边城市如富锦、同江、鹤岗乃至祖国最东部的抚远,占据了三江平原的大部分地区。</div><div> 城市依松花江南岸而建,横平竖直很规整。临江高耸的建国十周年纪念碑是城市的地标。纪念碑东的知青广场正对着的和平街,一直延伸到城市中心的火车站。火车站南的水源山公园很有特色。园内的游乐场种类很多,颇有小迪斯尼的感觉。园中大片林地十分适宜休闲漫步。林中丘顶有座眺望阁,可远眺车站南广场及伸展过来的大道,很壮观。<br><div> 解放战争时期,佳木斯是合江省政府所在地,省委书记是曾任我党总书记的张闻天。在张闻天的领导下,轰轰烈烈地开展“一个中心(土改)”“三项任务(剿匪、生产、支前)”。随之而来的还有延安大批文艺工作者,新中国的电影事业从这里起步,文化艺术蓬勃发展,被时任北满省委书记的陈云称赞为“东北的小延安”。</div></div></div><div>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大荒”的开发建设,佳木斯地区是其中心。先有58年王震率军垦荒,后有68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此成立,这里成为多少官兵和知青永远的记忆啊!</div><div> 优美的山水、历史的积淀,我相信,佳木斯及三江平原,将会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向往,所光顾。</div> 建国十周年纪念碑 有历史的小吃街 小迪斯尼——水源山公园 水源山公园的眺望阁 站在眺望阁上远眺 佳木斯火车站 东北小延安 2025年9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