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琼库什台村是一个深藏于天山深处、拥有独特自然风光和浓厚哈萨克族文化的历史名村。象极了我们云南梅里雪山脚下藏民居住的雨崩村。</p> <p class="ql-block">琼库什台村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克斯县喀拉达拉乡,是一个哈萨克族聚居的牧民村。2010年,琼库什台村被国家住建部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如今是新疆最受瞩目的网红打卡村。</p> <p class="ql-block">车轮碾过最后一段颠簸的士路,视野豁然开朗。眼前是一片巨大的绿色平台,仿佛天神将一整块碧绿的天鹅绒铺展在天山山脉的褶皱之间。</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绿色台地缓缓倾斜,仿佛一块巨大的绿宝石镶嵌在灰褐色的山体之间。阳光透过云隙酒下,在草原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成群牛羊散落其间,如同移动的珍珠。</p> <p class="ql-block">台地上纵横交错的沟壑形成了天然的纹理,云杉林如卫兵般肃立山坡,天山雪峰在蓝天下闪耀着银光,提供着这幅画面的壮丽背景。</p> <p class="ql-block">近处是茵茵草地,中间是墨绿色的云杉林,远处山顶处则是裸露的岩石和永恒的积雪。这种层次丰富垂直分布的植被,正是天山山脉的典型风貌。</p> <p class="ql-block">星星点点的木屋散落在草地之上,炊烟袅袅升起,与低垂的白云交织在一起。这便是琼库什台,一个深藏于天山深处的绿野仙踪。</p> <p class="ql-block">村庄四面环山,房屋依水而建,村里人畜饮水及生活用水均来自库尔代河,河谷较宽,常年水流不止。</p> <p class="ql-block">站在山梁上久久凝望。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野花的清香,微风拂过面颊,带来远处雪山的凉意。</p> <p class="ql-block">库尔代河水清澈见底,呈现出一种翡翠般的蓝绿色,这是冰川融水的特征。河岸两旁长满了白桦和云杉,阳光穿过枝叶间隙,在林间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现代社会的喧嚣完全被隔绝,只剩下自然最原始的声音:风声、乌呜、流水声和牛马在草地上吃草轻微的咀嚼声……</p> <p class="ql-block">穷库什台地处喀拉峻草原上,在天山腹地之中。距离最近的县城特克斯县有90公里。特克斯县是中国乃至世界唯一一座建筑完整、规制严整的八卦城市。</p><p class="ql-block">特克斯八卦城的设计源于1936年,当时时任伊犁屯垦使的邱宗浚精通堪舆之学,他依据《周易》中的“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的思想,并按照道教全真派掌门丘处机为成吉思汗西征时设定的八卦雏形,最终规划了这座城市。</p><p class="ql-block">特克斯八卦城的分布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太极)、八条放射主干道(八卦)、四条环路(四象相扣),共同构成了一个象征宇宙运转、万物生成的巨大八卦阵图。</p> <p class="ql-block">90公里的山路不允许大客车通行,弯道大路面窄,就是越野车有时只能容一辆车通过。偶尔遇到对面来的车辆,需要小心翼翼地寻找稍宽处错车。车子在山间盘旋上升和倾斜下行,右侧是深不见底的峡谷,左侧是陡峭的山崖。每一个转弯既惊险又刺激,又带来全新的视觉。</p> <p class="ql-block">路途艰辛,风光无限。经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收割后的麦田时,车轮卷起细碎的尘土,在七月的阳光下形成一道短暂的金色雾霭。停车站在路边,被眼前这片刚刚经历过收割的土地所震撼。这是一幅属于大地的抽象画,一场生命轮回后的庄严静默。</p> <p class="ql-block">极目望去,麦田已褪去那身饱满的金色外衣,是露出土地最本真的面貌。收割机如同虔诚的剃度师,为大地褪去繁华,留下整齐的麦茬,像是一位巨匠用梳子精心梳理过的发茬,齐整中带着某种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土地的颜色并不单调。有的地块呈现出炽烈的赭红色,更多的是深沉的棕黄色,还有的地方红黄交织,形成奇妙的渐变,仿佛哪位神仙了调色板.将最原始的色彩泼洒在这片广袤之上。</p> <p class="ql-block">没有了作物的阻隔,大地与天空直接相连,形成无比开阔的视野。赭红的土地与湛蓝的天空在遥远的地平线交汇,色彩的对比强烈而纯粹。白云投下的影子在田野上缓慢移动,如同温柔的抚触。</p> <p class="ql-block">车过特克斯河谷的弯道,视线忽然被一片铺到天边的金黄撞得发烫,漫山遍野的向日葵,正迎着天山的阳光,开得热烈而坦荡。</p> <p class="ql-block">向日葵的花海从路边开始铺展,如金色的潮水般向天边奔涌,最终与湛蓝的天空交融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天地之间最为炽烈而纯粹的画面,分不清哪里是花的尽头,哪里是天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这片向日葵花海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一种生命的隐喻。它们永远面向光明,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雨,第二天依然执着地追寻太阳的方向。这种坚定和乐观,在这片土地上显得格外动人。</p> <p class="ql-block">近看,每一株向日葵都是一首独立的诗。粗壮的茎秆呈现出充满生命力的青绿色,上面覆盖着一层细密的白绒毛,叶片宽阔如掌,边缘带着细小的锯齿,巨大的花盘外围是一圈明艳的金黄色舌状花,中心是密集的管状花,排列成完美的斐波那契螺旋,初开时是清新的黄绿色,逐渐变为深沉的棕褐色。</p> <p class="ql-block">风穿过花田时,会送来淡淡的香。不是玫瑰的浓烈,也不是薰衣草的馥郁,是带着阳光暖意的清甜,混着泥土的腥气,吸一口,满是草原盛夏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远眺,这片向日葵花海展现出更加震撼的景象。它们随着地势起伏,形成金色的波浪,在阳光下闪烁着不同的光泽—有的地方是明亮的柠檬黄,有的地方是浓郁的金橙,还有的地方因为花朵朝向的角度不同,呈现出淡淡的金绿色调。</p> <p class="ql-block">天空显得格外低垂,云朵仿佛触手可及。向日葵那耀眼的金色与天空纯净的蓝色形成强烈的对比,却又奇妙地和谐共存。当白云飘过时,投影在花海上形成移动的暗影,明暗交错间,整个花海仿佛有了呼吸,活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车行渐远,那片向日葵海在后视镜里慢慢缩小,却依旧像一块镶在草原上的金色绸缎,亮眼得让人难忘。这片花海用最直白的金黄,最执着的朝向,告诉每一个路过的人,在天山脚下,连植物都在热烈地拥抱阳光,拥抱生命里的每一份明亮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道路的变化开始有趣起来。柏油路渐渐被铺装路面替代,而后是砂石路,最后是纯粹的土路。道路的变迁仿佛是一种仪式,将自驾游的您从现代文明一步步引向原始自然。</p> <p class="ql-block">车子沿着盘山公路向上爬升时,窗外的世界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人间烟火。起初,山体还披着零星的绿色,像是舍不得褪去的青春回忆。</p> <p class="ql-block">越往前行,绿色越发稀罕,最终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层次的灰与褐。山势变得陡峭而裸露,仿佛大地在这里撕开了它温和的表皮,露出了原始的骨骼。</p> <p class="ql-block">山路越发险峻,有时一侧是陡峭的山壁,另一侧就是深不见底的峡谷。方向盘在手中变得沉重,每一个转弯都需要全神贯注。现代交通工具在这里显得如此脆弱,人类的技术文明在大自然的原始力量面前不得不保持谦卑。</p> <p class="ql-block">行驶在一道道山脊上,两侧都是深达数百米的峡谷,路面最窄处不足三米,外侧没有任何护栏,车轮边缘距离悬崖只有一步之遥。谷底的河流像一条银色的丝带,在沟壑中蜿蜒曲折。</p> <p class="ql-block">群山仿佛被一双巨手揉皱的纸,时而隆起成圆弧形的山梁,时而凹陷成幽深的峡谷,每一道山脊都带着扭曲的弧度,像是大地被撕裂后又强行拼接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中途停车休息时,才真正感受到这片荒野的“静”。没有鸟鸣,没有虫叫,甚至连风声都停了片刻,只有自己的呼吸声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蹲下身触摸路边的岩石,表面粗糙得像砂纸,指尖能清晰地感受到岩层的断层纹理。</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路面开始出现连续的“之”字形弯道。车子在弯道上盘旋,每一次转弯都能看到截然不同的山势,前一秒还在俯瞰深谷,下一秒就与对面的山梁平视。</p> <p class="ql-block">有一段路紧贴着山体开凿而成,上方是悬空的岩石,下方是垂直的深渊,路面上还残留着雨水冲刷下来的碎石,驾驶需要一边紧盯前方,一边留意头顶是否有落石,车厢里的空气都变得紧绷起来。</p> <p class="ql-block">这段路途没有江南山水的温婉,没有桂林峰林的秀美,却有着一种直击人心的粗粝与壮阔。那些裸露的岩石、幽深的峡谷、扭曲的山脊,不是被精心修饰的风景,而是大地最本真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裸露的灰褐色山体,像被巨斧劈开的岩石肌理,毫无保留地铺展在天地之间,这是前往琼库什台的必经之路,一段用“荒凉”与“险峻”写就的天山褶皱。</p> <p class="ql-block">它用“荒凉”告诉人们这里的生存不易,用“险峻”警示着自然的威严,却也在这种不加修饰的粗粝中,藏着最动人的生命力—哪怕在岩石缝隙中,也有野花努力绽放;哪怕在陡峭的山坡上,也有牧民赶着牛羊寻找生机。</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的路上,开始理解这种荒凉之美。它不像田园风光那样取悦于人,也不像名山大川那样容易被人欣赏。这种美不迎合任何人的期待,它以自己的方式,遵循地质规律塑造着自身。</p> <p class="ql-block">沿途拍摄了许多照片,但知道没有一张能够真正传达那里的气息与质感。有些体验只能留存于记忆,无法被完全转化或带走。</p> <p class="ql-block">回望那条穿越荒山的道路,它像一道细微的疤痕刻在大地的皮肤上。人类总是试图留下痕迹,但比起山脉的永恒,这些痕迹如此短暂。正是这些荒凉山势,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从而学会谦卑;感受时间的深度,从而超越日常的焦虑;面对绝对的寂静,从而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或许,这就是行走琼库什台之路的意义,在翻越险峻的过程中,读懂荒野的沉默与坚韧;在直面荒凉的时刻,看见大地最原始的真容。荒凉在您不经意间饱含深情,用自然山势写就的诗,简略却充满哲理,粗犷却充满力量。</p> <p class="ql-block">车在蜿蜒的山路上盘旋,犹如一叶小舟在巨浪中起伏。转过一个急弯,眼前豁然展开的景象,那是一种近乎神迹的赤龙翠裳,琼库什台途中的红山绿毯竟让我一时失语。</p> <p class="ql-block">眼前的地貌便挣脱了寻常草原的模样,成了一幅撞色的大地画卷。那一道道山脊,竟带着胭脂般的红,从河谷向天际铺展,而红脊之上,又满覆着绒毯似的绿,红与绿在此处碰撞、交融,美得让人忘了呼吸。</p> <p class="ql-block">远望处,一道道山脊呈现出炽烈的赭红,宛若大地裸露的血脉,又似沉睡的赤龙蜿蜒盘踞。那红色在阳光下呈现出丰富的层次,阳坡是鲜艳的朱砂红,如同刚刚被天火淬炼过;背光处则转为深沉的铁锈红,仿佛沉淀了千万年的时光。这些红色山体被风雨侵蚀出深深的沟壑,形成锐利的脊线,切割着湛蓝的天幕。</p> <p class="ql-block">而更令人惊叹的是,就在这片炽烈的红色之上,竟铺陈着柔软如茵的绿色牧草。那绿色不是单调的平铺直叙,而是有着精妙的浓淡变化:山势平缓处,绿意浓郁如翡翠,几乎要滴出水来;陡峭坡面上,绿色则变得稀疏透明,隐约透出底下的红土,如同蒙着一层薄纱。</p> <p class="ql-block">红脊之上的绿,是最鲜活的“草原绿”。一丛丛、一片片,顺着山脊的起伏铺过去,像给红褐的脊梁披上了件绿绒衫。草叶间还缀着细碎的花,星星点点地嵌在绿里,让这片绿有了灵动的跳脱。</p> <p class="ql-block">风一吹,草浪便顺着山脊的弧度流动,绿波从红脊的顶端漫下来,又漫向另一道脊的低处,连带着那些小花也跟着晃,像绿毯上撒了把碎钻。</p> <p class="ql-block">车行慢了,连风都似在这红脊绿草场间放缓了脚步。回望着那一道道红,会想起大地亿万年的沉淀;望着那一片片绿,又会惊叹生命瞬息的鲜活。</p> <p class="ql-block">进入伊犁河谷的深处,琼库什台的五花草甸像一块被打翻的调色盘,将草原的辽阔、丘陵的柔美与色彩的绚烂揉成了一幅流动的油画。</p> <p class="ql-block">最先撞入眼帘的是铺天盖地的“色带”,这是数十种野花与牧草交织而成的“活体织锦”。它们没有整齐的边界,却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渐变的层次——近看是星星点点的碎花,远观则汇成粉紫、明黄、碧蓝的色块,仿佛大地自己穿上了一件缀满宝石的花裙。</p> <p class="ql-block">起伏的丘陵是这片花甸最优雅的曲线,柔和的弧度勾勒出大地母亲的躯体,有的如少女浑圆的肩线,有的似母亲温暖的怀抱,有的像沉睡巨人的脊背。向阳处明亮鲜活,背阴处深沉神秘。站在高处俯瞰,这些丘陵连绵不绝,宛如凝固的绿色波涛,让人恍惚间听见了大地深处传来的古老呼吸。</p> <p class="ql-block">在那斑斓的花海中,金莲花率先点燃大地的热情,那金黄不是凡间的颜色,而是太阳的碎片坠落人间啊。</p> <p class="ql-block">琼库什台的五彩花甸展现了生命最本真的状态,自由、丰盛、多元而又和谐。每一种色彩都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却又与其他色彩共同构成更加宏伟的美丽。这里没有一种颜色试图统治另一种颜色,没有一朵花试图掩盖另一朵花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喀拉峻草原被称为天山之上的“立体悬浮草原”,是一片典型的山地草甸式草原,2013年,它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作为“新疆天山”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山丘并非陡峭嶙峋,而是像女性身体般圆润流畅、凹凸有致,充满了极致的曲线美,故有人体草原起伏的律动之美。在晨昏时分,阳光低角度照射,形成明暗交错的光影,将这些柔美的曲线勾勒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绿是这里永恒的背景,从远处望去,那绿色仿佛被阳光分割成了无数层次—新生的嫩绿如婴儿的呼吸,盛夏的油绿似翡翠流淌,初秋的黄绿宛若大地沉思的眉宇。</p> <p class="ql-block">这些绿色在微风中起伏荡漾,宛如巨大的绿色绸缎被无形的手轻轻抖动,泛起层层涟漪,一直延伸到天际线与白云相接。</p> <p class="ql-block">草甸随山势起伏,像大地柔软的脊梁,远处的雪山在晨光中泛着淡蓝色的光晕,云杉林沿着山脊蜿蜒,勾勒出清晰的轮廓。</p> <p class="ql-block">牧民独特的木构建筑,是这幅色彩画卷里最生动的点缀。马儿在门外低头吃草,白色的羊群散落在丘陵间,烟囱里冒出的淡蓝色炊烟,与远处的云、近处的花连在一起,让这片绚烂的土地多了几分人间的暖意。</p> <p class="ql-block">村里几乎所有的民房都是木建筑,木屋多由整根原木,通过掏、榫、拱等各种工艺搭建而成 。两木相接处再用羊毛和上泥巴勾缝,以达到坚固、密封的效果 。屋顶盖上油毡、铺一层土就成了"草帽房",完全融入了草原中。</p> <p class="ql-block">琼库什台村是乌孙古道的北入口。乌孙古道是一条横贯天山南北、连接古代乌孙国与龟兹国的交通要道,这条古老的通道北接准噶尔盆地,南连塔里木绿洲,是贯通天山南北的咽喉。</p> <p class="ql-block">天山山脉将新疆分为南北两疆,气候、地貌、生产方式迥异。乌孙古道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条穿越天山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汉武帝时期,为联合西域诸国共同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乌孙国是当时西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成为汉朝重点结盟对象。</p><p class="ql-block">为巩固联盟,汉朝先后将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远嫁乌孙昆莫国王。两位公主及其庞大的送亲使团、护卫队,选择的路线就是这条从龟兹国以北直接插入乌孙国腹地的乌孙古道。古道因此成为了一条传递信息、运送物资、进行政治和军事联络的“高速公路”。</p><p class="ql-block">清代左宗棠平定阿古柏叛乱时,其部属也探查或使用过此道。</p> <p class="ql-block">随着现代交通体系的发展,这条艰险的古道逐渐被废弃,淡出了主流视野,仅被极少数当地牧民使用。</p><p class="ql-block">直到近20年,随着户外徒步运动的兴起,这条集绝美风景、深厚历史与极限挑战于一体的古道才被“重新发现”,成为徒步爱好者心目中的“顶级殿堂”,琼库什台也因此从默默无闻的小村变为徒步之旅的大本营。</p> <p class="ql-block">从喀拉峻景区的猎鹰台或徒步起点出发,一路向下,穿越库尔代大峡谷,最终抵达琼库什台村。这条路线全程约18-20公里,需要步行6-8小时。</p><p class="ql-block">从开阔的平台式草原,下到森林峡谷,再爬上对面起伏的丘陵。喀拉峻是宏伟的正面,像一张铺开的华丽地毯;琼库什台是优美的侧面,像地毯上动人的褶皱和曲线。这是新疆最顶级的轻徒步路线之一。</p> <p class="ql-block">徒步科克苏河峡谷时,夕阳正缓缓西沉。云杉林层层叠叠,将天空染成深浅不一的一片金黄。仿佛能看见古代的商队牵着驼马缓缓走过,马蹄踏过草甸的声音,与今日的风声重叠,在时空里留下悠长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河水在谷底奔腾,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翠绿的银光。坐在河边的岩石上,看着太阳一点点沉入雪山之后,天空从橙红渐变为粉紫,最后变成墨蓝笼罩。夜幕降临时,星星忽然从云层里钻出来,密密麻麻地缀满天空,银河清晰得仿佛伸手就能触摸。</p> <p class="ql-block">乌孙古道上的河流,向来是冷清的。科克苏河非常湍急,自天山雪峰流下,激越奔腾,撞击着两岸的石壁,发出轰轰的响声,却终年被这响声所困,难得人语相和。然而近些年来,游人渐多,河边竟也显出些热闹气象来了。</p> <p class="ql-block">天气颇好,碧空如洗,阳光照在河面上,泛出碎金似的光芒。河边早已聚集了不少游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各执一手机或相机,对着河水、山峦、乃至彼此,咔嚓咔嚓地照个不休。</p> <p class="ql-block">溪流旁的草地上,驻足观赏这灵动的水色是一件惬意的事儿。溪流奔腾不息,清澈的水波在阳光下发着粼粼的光。两岸林木葱郁,高大的树木枝叶交错,将蓝天切割成碎碎的蓝块。</p> <p class="ql-block">一位着红裙的妇人,独自一人在河边自拍,裙裾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她全然不顾,只是拍了又拍,变化着无数的姿势。然后查看着一张张照片,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人们在岸边或驻足观赏,或轻声交谈,享受着这一方宁静;一匹棕马驮着骑手正蹚过溪流,一旁的黑狗也在水边悠然踱步,将山野的灵动与闲适尽数展现,仿佛时间都在此刻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阳光温柔笼罩的林间草地,一只白色的小牛正悠然漫步。四周林木葱郁,枝叶在光影中交错成斑驳的网,将暖黄的光线筛落一地。画面静谧而充满生机,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只余自然的呼吸与小牛的轻松的步履。</p> <p class="ql-block">两个哈萨克族小孩怀里抱着大尾巴羔糕,两个身影在折叠椅上相依。从早上等到了傍晚,等待游人和雪白的羔糕拍照。一人5元无论您拍多少张哦。</p> <p class="ql-block">一位赶羊归家的哈萨克少年骑马经过,友好地向我点头示意。他骑术娴熟,身体随着马匹的步伐自然起伏,仿佛与坐骑融为一体。这一幕如此自然,仿佛千百年来从未改变过。</p> <p class="ql-block">古道依旧,而人世已新。游人的喧闹虽打破了山间的寂静,却也给这千年古道注入了新的生机。河水不会记得今日的欢笑,但那些定格的笑容,却已成为来者记忆中鲜亮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琼库什台,这天山深处的绿野仙踪,不仅是地图上的一个坐标,更是现代人寻找已久的心灵栖息地。最美的风景,往往藏在最难到达的地方;最真的生活,往往存在于最简单的形式之中。生活的本质不是拥有更多,而是需要更少;不是喧嚣的热闹,而是宁静的自处;不是征服自然的骄傲,而是融入天地间的平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