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同游六盘山(4):胭脂峡、野荷谷

曹奶奶

<p class="ql-block"> 文章可以分享转载,严禁剽窃</p> <p class="ql-block">  8月5日早上我们的大巴车向着胭脂峡出发,昨天下了一天的雨,胭脂峡原本是封闭的,早上景区打来电话路况还行,景区可以对外开放。 </p> <p class="ql-block">  能去胭脂峡我感到特别开心,08年第一次到六盘山,在所走过的景区里心里最念念不忘的就是胭脂峡,清澈见底的河水撒着欢一路欢歌朝前奔去,峡谷边一条羊肠小道走着我们一群老年人,这条原生态的路从此就刻在我的脑海。路上一群当地7.8岁的孩子争抢着为游客服务,他们有的帮助背包,有的把体力不支的人搀扶着走,没有讨价还价,几公里的路走个来回,全凭游客随心所欲三、五块的给,厂里一个姐姐给了10元,孩子有点不相信的望着她,这可能是他挣的最多的一次服务费。</p> <p class="ql-block">  又一次走在进峡谷的路上,17年过了,不知景区有何变化?走进峡谷,没有寻常景区的栈道,还是我心心念念的土路,只是比以前的羊肠小道宽了许多,眼前是苍翠欲滴的绿意,耳畔是潺潺的流水声。只是水不再是清澈见底,昨天一天的雨水让水的颜色显得有些浑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相传胭脂峡得名于古代女子在此浣纱,胭脂落入水中染红溪水。虽只是传说,却为这方山水增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三个孩子都已经是大孩子了,他们开心的跑在前面,我们姐三个走在后面,下过雨的土路我们走的特别谨慎。淅淅沥沥的雨又开始下了,雨点越来越大,我们接到电话通知,赶快往回返。看了看我们面前的小路,已经很接近河床了,我也赶快电话通知前面的孩子们往回走。</p><p class="ql-block"> 孩子回来了,茜茜的裤子上都是泥,她说:“姥姥,幸亏你们没有过去,前面的路超级滑,我摔了一跤。我们离大瀑布还剩不到200米远。”听了孩子的话,我心里也为她们惋惜,电话晚打几分钟孩子们就能到达目的地,雨下的真不是时候。</p> <p class="ql-block">  中午车把我们拉到泾源牛街附近吃饭,饭后我们走到牛街,这是近两年开业的夜市,集文化、旅游、餐饮、休闲于一体,以当地黄牛肉美食和实景演出为特色,促进了多业态融。</p><p class="ql-block"> 离开了牛街我们去了野荷谷,下了景交车过了马路便是进谷的小路,大片的野荷映入眼帘,它们或挺立在水中,或随风摇曳,野荷的叶片宽大翠绿。蜿蜒的小路向前延伸,潺潺的流水在脚边流淌。头顶是茂密的树林,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卷之中。</p> <p class="ql-block">  和大玲相识在8年前的厦门之旅,这次她和爱人同行,胭脂峡、野荷谷我们有幸经常碰到一起,看着她爱人热心的帮大家拍照、录像,特别是他热情的教我们拍特写,并向我们讲述他以前的工作性质经常和摄影打交道,自己也就有了经验和技巧。</p><p class="ql-block"> 在交谈中得知他也是石嘴山铁路家属院长大的弟弟,他的家也是五院的,他是五院放水的谢叔家的小儿子。那时候一个院有一个水龙头,五院的水龙头在他家。父亲买好几条子水票,一条大概有10张,一张一分钱,我和二姐每次抬水剪半张票。后来二姐去银川上中学,我便去挑水,孩子挑水只需交半张水票。我家的扁担和桶比普通人家的重,想给家里省点钱的我每次都接大半桶水,又瘦又小的我摇摇晃晃的挑着水回家。那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如今遇到记忆人家的孩子,心里感到特别的亲切。</p> <p class="ql-block">  小路逆流而上,满谷的野荷在向我们点头欢迎,无需去远方,美景与诗就在眼前。想起一句话:“宁夏有泾源,何必下江南!”</p> <p class="ql-block">  小路的尽头是一座凉亭,先我们到达的同车人坐在那里休息观景,在那里我们拍下了此行中唯一的家庭合影。</p> <p class="ql-block">  想起几年前和大姐跟着户外来泾源,我们走的野狐峡,走在山路上大姐高兴的连唱带跳,那是我俩唯一的一次出游,如今已经奔8的大姐腰疼,这次没有敢约</p> <p class="ql-block">  如今山路上走着都已经进入古稀之年的三姐妹,我格外珍惜这种机会。喜欢玩的我们各有各的爱好和团队,能凑到一起游玩机会太少了。</p><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我们姐妹三人在各自的圈子都是被称呼曹姐的人,来到妹妹的团队,每听到有人喊曹姐,姐三个的头都会条件反射的看向声音发出地方,双方都会有一刻的呆愣。为了避免这种尴尬,他们便按我们在家姐妹的排序曹二姐、曹三姐、曹四姐的叫了起来,也算是此次行程中的一个乐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