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二滩水电站位于四川攀枝花市。</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雅砻江还裹着一层薄雾,青山如黛,连绵起伏地环抱着这片峡谷。站在观景台上,远处的水电站静静矗立在群山之间,蓝色的塔架与白色的建筑在晨光中格外醒目。山间电线塔一字排开,像守护者般延伸向远方。脚边的野花开了,粉的、紫的,在微风里轻轻摇曳,仿佛也在凝望这人工与自然交融的奇景。那一刻,忽然明白,“川之行”不只是走四川的路,更是走进这片土地的呼吸与脉搏。</p> <p class="ql-block">湖面如镜,倒映着整个世界——青山、蓝天、水电站的轮廓,还有我小小的身影。水波不兴,仿佛时间也被这宁静驯服。水电站并不喧嚣,它沉默地横卧在江上,像一位沉思的巨人,把奔腾的江水化作无声的电流,送往远方的城市与万家灯火。蹲下身,指尖轻触水面,凉意顺着指尖爬上来,那是雅砻江的体温,也是大地深处传来的脉动。</p> <p class="ql-block">换了个角度再看大坝,它依旧庄严,却多了几分温柔。一簇粉色的花在镜头前盛放,像是自然特意为这钢铁与混凝土添上的吻。水面平静,倒影清晰得如同另一个世界。山还是那山,云还是那云,但可知道,这平静之下,是千万吨水被精准调度的力量。人类在这里没有征服自然,而是学会了与它低语、协商、共舞。</p> <p class="ql-block">越靠近水电站,越能感受到那种静谧中的力量。粉色的花朵在风中轻颤,绿叶托着露珠,而身后那巨大的蓝色塔架却纹丝不动。山间电线塔林立,像一排排通往天际的琴弦,风一吹,便奏出看不见的电流之歌。忽然想,这或许就是现代版的“高峡出平湖”——没有战鼓与号角,只有机器的低鸣与江水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观景平台修剪整齐,几株灌木安静地守在栏杆旁。天色有些阴沉,云层压得低,远处的山影在雾中若隐若现,水坝的一角探出山腰,像一艘停泊在绿色海洋中的巨轮。站在这里,不必走近,也能感受到那份沉静的威严。这不是旅游手册上的打卡点,而是一个让人停下脚步、重新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沿着山路前行,两旁树木浓密,枝叶交错成天然的拱廊。阳光从缝隙间洒下,斑驳地落在车窗上。远处山峦起伏,隐约可见几座建筑藏在绿意之中。时间是上午九点二十七分,空气里有草木的清香,也有山风带来的凉意。这条路通往红果彝族乡,也通向二滩的心脏。每转一个弯,风景就换一幅,像在翻阅一本关于山水的书。</p> <p class="ql-block">公路旁立着黄色的弯道警示牌,提醒来往的车辆慢行。这里是二滩国家森林公园的入口,植被茂密,山色如洗。天空湛蓝,几朵白云懒洋洋地飘着。摇下车窗,风立刻灌进来,带着山林的气息。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连那座巨大的水电站,也像是从这片土地里长出来的,而非强行嵌入。</p> <p class="ql-block">路牌很醒目——上面是攀枝花市公安局公路巡逻民警支队的蓝色标识,下面是“二滩水电站”的绿色指示牌,还印着报警电话110和122。背景是蓝天与远山,干净得像一幅画。这小小的路牌,像是文明的界碑:一边是原始的山林,一边是现代的工程。它不张扬,却默默守护着这条通往力量之源的路。</p> <p class="ql-block">“二滩观景台”四个字用中英文写着,下方还标着“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牌子立在路边,周围树木葱茏,电线从头顶穿过,延伸向山的另一边。远处山峰藏在云雾里,若即若离。没有急着拍照,只是站在那儿,读着这块牌子,仿佛读到了一种认可——这片山水,不仅属于地理,也属于记忆;不仅属于工程,也属于诗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