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14197328</p><p class="ql-block">图/文:佛手 </p><p class="ql-block"> 一座宁静的公园,一处庄严的殿堂,记录着中华民族永志不忘的胜利时刻。</p><p class="ql-block"> 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2025年9月4日,我与美篇武汉同城及武汉退休俱乐部的美友们相聚,开启了一次充满诗意与历史厚重感的采风之旅。</p><p class="ql-block"> 中山公园内绿树成荫,虽然夏秋之交天气依然炎热,但园内浓荫蔽日,小河碧波荡漾,清风徐来,减弱了几分暑气。</p> <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参观了受降堂。这里是抗战胜利的历史见证,庄严肃穆。</p><p class="ql-block"> 心中还激荡着昨天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时的感动和自豪。今天,我在这曾经的受降堂亲眼见证中国人民的胜利之地,心情格外激动。</p><p class="ql-block"> 受降堂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划定的中国战区16个受降点之一,也是国内唯一设在公园内的受降场所。1945年9月18日,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在此接受日军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率21万部队投降,标志着华中地区抗战的最终胜利。</p> <p class="ql-block"> 堂内陈列令人震撼。一张陈旧的报纸上“日本投降矣!”几个大字向天下昭示了日寇的失败,中国抗战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受降堂占地355平方米,是一座砖木结构的长方形单层厅堂建筑。这里原是1934年为纪念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而建的张公祠,1945年铲下张公祠字迹,贴上“受降堂”红字,略加布置即成为受降会堂。</p> <p class="ql-block"> 大厅内悬挂着孙中山遗像,两旁是中、苏、英、美等反法西斯国家的国旗。会场布置一如往昔,正中摆设一个铺有白色台布的长桌。</p> <p class="ql-block"> 最令人感慨的是受降碑的曲折故事。1998年,中山公园职工在园内张公祠底层发现了一块汉白玉石碑,碑上刻着:“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十八日蔚如奉命接受日本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大將率属二十一万签降于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题”。</p><p class="ql-block"> 这块碑原本立在受降堂门首10米处,碑高2米余,整碑为花岗岩,正反面均镶嵌汉白玉碑面,正面“受降堂”3字系孙蔚如所写,白底金字,光彩耀眼。历经数十年风雨,这块珍贵的历史见证最终重见天日。</p> <p class="ql-block"> 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孙蔚如将军之子孙存京也特地来到受降堂,并将父亲亲撰的七律书法作品和收录了孙蔚如将军部分文稿的纪念册赠予受降堂。这种跨越八十年的传承,让历史记忆更加鲜活。</p><p class="ql-block"> 受降堂内设有“中国抗日战争第六战区受降史迹展”,按照当年受降历史场景复原与陈设。展览内容共分三部分:浴血十四载、武汉抗战、受降光复,展陈历史图片一百余幅,实物近两百件。</p> <p class="ql-block"> 穿行在中山公园的绿荫小道上,远处是现代都市的繁华景象,眼前是静静屹立的受降堂。八十载光阴流逝,这座建筑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风貌,只是周围多了更多欢声笑语。</p> <p class="ql-block">中山公园受降堂, </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永流芳。 </p><p class="ql-block">八十载光阴虽逝, </p><p class="ql-block">历史铭记不敢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园深处藏古迹, </p><p class="ql-block">民族精神永相传。 </p><p class="ql-block">碧波荡漾微风起, </p><p class="ql-block">和平岁月倍珍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