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露》

孔炜炜

<p class="ql-block">  白露暖秋色,月明清漏中。</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白露。</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处暑我们没见到秋天的身影,那一定是在等着白露。露,润泽,是从天降下润泽万物的水汽。因为阴气渐重,故凝而为露。二十四节气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白露。因为我是白露前后的生日,上学的时候,我一度让爸妈帮我改个“孔白露”的名字,因为我觉得这个名字很好听。白是洁净、明亮,露是梦幻、晶莹,两个字便凝结了这个时节最美的意象。</p><p class="ql-block"> 关于“露”的记载,我喜欢屈原所写的《离骚》中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他以木兰、秋菊这两样植物比喻君子高洁的品行,以此来表达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朝露,我们都见过,在春秋季的某些时候,水汽因为在夜晚遇冷,凝结成了细小的水滴,附着在草木上。早上当太阳初升,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晶莹剔透,摇摇欲坠,如梦如幻,但过不了多久便会消失不见。所以人们常以此来形容我们短暂的人生,“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美好却转瞬即逝。</p><p class="ql-block"> 《五经通义》中说:和气凝津为露,露是阴凉之夜又得植物之气,所以人们认为有助于身体,会特别的收集使用。古代医家还总结了不同植物上露水的不同效用,比如稻头上露,养胃生津;菖蒲上露,清新明目;菊花上露,养血息风等等。但今天收集露水就不用想了,城市空气不行,最主要的是现代人的节奏太快了,快到没有时间低头看一颗草尖上的露珠。</p> <p class="ql-block">  白露的“白”指的是颜色,儿时我一直困惑,晶莹的露珠应该是透明的,为什么要叫白露?后来查书籍,一说因为“白”有光明、光亮之意,“白”字的甲骨文指的是一粒米,上面的一横或者两横指的是这个米是实心的或者米粒上的横纹。因为米是白色的,就用这个字来表示颜色,又因为“白”进而引申出了明亮、光明之意,当然还有表达的清楚、明白、纯洁等等这样的引申义。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很明亮,所以叫白露。</p><p class="ql-block"> 另一说跟五行有关联,五行这个词最早是出自于《尚书·洪范》九畴中的,洪范指的是“大的法则”,就是九类大法,“范畴”这个词是从这里来的。五行最初的意思可没有今天这样的精深,它指的是对先民生存非常必要且非常朴素的几种自然材料,它们运行的状态: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慢慢的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从这些自然的状态、现象中提炼出了抽象的理论概念,渐渐地又与颜色、方位、季节甚至脏腑、味道等等相配,再以阴阳易理相结合,以相生相克这样的哲学辩证思想进一步更深入的和我们的生活相关联。</p><p class="ql-block"> 秋天在五行中属金,金曰从革,“从”是顺从,“革”是变革,它就有着肃杀和变革的特性。金就可以顺从着人们的意愿,通过冶炼变为各种各样生活所需要的工具。但其实五行并不是指特定的物质元素,而是它们的这种状态、特性以及运行的规律。可以简单的理解,秋属金,秋天有肃杀之气,风在这种肃杀之气的引领之下,一夜之间可改变天地的容貌。秋属金,金色白,所以秋天的露水就叫白露了。</p> <p class="ql-block">  秋天很美,有白露、有寒露,有栾树之红果,有螃蟹之美味。秋之状,氤氲缭绕,烟霏云敛。其中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秋天的萧瑟和丰硕并存之美是非常神秘而且喜悦的。</p><p class="ql-block"> 我是做餐饮的,当然要说到饮食,进了白露,多选择一些润燥的食物,比如银耳,莲藕,莲子,芡实等等,只有安然的度过秋天,才能为冬天积攒好足够的能量。</p><p class="ql-block"> 今年这个白露比较特别,恰逢月全食,昨天又是中元节,民间所说的“鬼节”,很多人会借此来渲染神秘。但我们越是这种特别的日子,巧合的日子,越要知道,我们能够做的就是静心守意,安稳度过,守好自己的身口意,便是最好的应对了。</p><p class="ql-block"> 今日白露,望君万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