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真的是一场短途游历中的惊喜,前几天我们七位老友闻讯跑到距离有着“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称誉的济宁市城区,仅二百四十多公里外的济南市莱芜区的逯岭村探访了一次,来回两天时间。游观后发现这个不大的山村竟然是建立在大山悬崖之端的千年古村落。游历时颇有感慨,眺望着眼前的风光景象,即时诌了一首应景诗:“博莱邻界崇山插,绝壁峰端住人家。槐树石房传世久,尚德勤实民风佳。”哈哈!至于诗的平仄、声律、押韵、意境如何咱不论,就这种身临其境,敢舒发情感的精气神应该是获得师友们点赞的吧!</p> <p class="ql-block"> 出发的那天(9月3日)是神州大地上一个举国人民神圣、庄重的庆祝纪念日。上午9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国人以盛大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来之不易、光荣、伟大的日子。我们这帮已退休多年或正准备退休的老伙计们,各自在家兴致勃勃的守着电视机看完阅兵式后,心潮澎湃着,那个高兴劲别提了。于是众位老友心照不宣的相约一齐,在没喝一滴酒的前提下“搓”了一顿,也算是庆祝一番。歺后共同乘车奔向莱芜山区,登车时突然一场“久旱甘霖”泼洒下下。哈哈,及时雨,好兆头哟!</p> <p class="ql-block"> 车子跨上高速,大家仍然在车內关心着国家大事,主题当然围绕着阅兵式畅所欲言了。绕过那座“东方圣城”一一曲阜时雨停了,转过“五岳独尊”的泰山时云淡了,遵循着导航指引的路经,直奔逯岭古村所在地的莱芜大山深处而去。当车子一路曲折蜿蜒、上下盘旋到达逯岭古村头的停车场上时,空宇中的太阳光撒遍四周的山川、阡陌、农田、房舍。繁荣、收获的秋天之景象跃然呈现在眼前。真的是“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的水墨山水画呢!</p> <p class="ql-block"> 当两台车子停稳后,众位老友顾不得进入予先联系确定的“聚云德民宿馆农家乐”放行李、休息,而是直接进入古村,站立在高台之上环视着眺望。此地确实是自然风光优越,四周为连绵起伏的大山所环绕,古村南为悬崖峭壁,房院沿山端呈参差不齐排列之状。远处山岭上可观赏到层层梯田,一片片秋收之景致。近处一条不宽的石板路通向村内,走不多远就是那棵树干苍桑朴倔、斑驳扭曲、窟窿洞开的千年古槐树了,主干粗壮需要三个成人合围,但枝叶仍然繁茂如天然华盖。此树被视为村庄守护者的象征,承载着立村历史记忆,是游客们入村首先见的到标志性景观物。</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古村中心的石台之上,围着这株印证着苍桑岁月痕迹的老古槐转了两个半圈,并徜徉了一阵子。真的让人遐思无限,从古树下经营本村土特产的老板口中初步了解到:逯家岭村属济南市莱芜区茶业口镇下辖的行政村,它位于莱城东北55公里,镇政府驻地东北12公里处。地处莱芜、博山两市区交界处,海拔820米,为济南市海拔最高且处在悬崖顶的上行政村。该村始建于明永乐末年,因逯姓建村于岭顶得名,清康熙《莱芜县志》载其属石城保。村内现存清咸丰年间村寨遗址、传统石屋及村北大山上齐长城遗址、古槐等都印证着此村落历史之久远。</p> <p class="ql-block"> 沿着古槐右侧的石板路下行近三十米处,便是村中著名的逯家大院。说起这座老院落近十几年来特别“火”,嫣然成为“网红”和游人打卡之地。源于那部《安家》电视连续剧摄制组把它选为外景地的缘故。著名演员孙俪领衔主演来该村拍摄后,其影响及效应在周边县市区迅速漫延开来。逯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1200平方米。其建筑工艺精美、规制严谨,在莱芜区五村古石房中是保存最完整、占地面积最大、规格最高的四合院。西房为上房,其房檐最高,配有月台,有七级台阶,属长辈居住。北、南、东三面属晚辈居住,但长幼有序,其台阶依次为五级、三级、一级,可见当初这座院落主人的富裕程度。</p> <p class="ql-block"> 缘起《安家》电视连剧组的到访,游人一般会在这栋大院里逗留的时间长一点。特别是大门外一侧那幅截图悬挂的巜安家》剧照,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目。</p><p class="ql-block"> 退出逯家大院后返回到古槐处右行不远再上几步大台阶便是另一栋大院。叫作孙阁老院,孙阁老本名孙将斡,祖籍本地茶业口镇阁老村(阁老村因其而得名),还未出生时其父就因病去世,其母身无分文流落到逯家岭村,村民逯知民见其可怜,遂收留,后其母辗转到了博山大岭村,于是孙将斡出生于大岭村。明朝崇祯13 年,孙将斡考中进士,清康熙元年官拜大学士、阁老。大岭村因其考中状元更名“ 状元村 ”。孙将斡官至阁老却未忘恩,回故里寻根祭祖,为报逯知民收留母子之恩,出资重修逯家院。该院北屋是二层石房,第二层建有月台和石栏。大概由于时代久远的缘故,现该院落有些损毁。</p> <p class="ql-block"> 一众人边走边看、边欣赏边议论,并随手举起手机、相机将古村的街巷、院落、房舍收纳于镜头内。行走间见一窄窄的小巷忽然拐了个弯,陡见那堵挡路的石头墙象似被人为用刀斧削砍去一个直墙角。猛抬头看到一块标志牌,上面的文字标注为“拐弯抹角”。哈哈!这原来是当地独特的一种建筑形式,村内街道遇到转弯时,房屋墙角在2米高以下总是抹去棱角,像刀砍斧削掉一般,故为“拐弯抹角”,抹角上端和下端探出的石板却保留了直角,当地人称之谓“上不让天,下不让地,中间让和气”。当地人的这种做法是为最大限度方便路人通行,尽可能利用空间,反映出人与人之间互敬互让、和谐共处的理念和习俗。</p> <p class="ql-block"> 这座古村沿着逯岭峡谷的悬崖绝壁东西延伸较长,所以弯弯曲曲、不规则的形成东西两个村落。我们一帮人因行走快慢、关注度不同,在石头村寨里不知不觉的分散开来。等太阳西下时,带队的负责人云游四海先生看看夕阳、晚霞的状态,赶紧招呼大家暂时放弃古村游,赶往村北两三公里外峰峦处的“齐长城”遗址。当我们一行急匆匆赶到那座一山分两市区(济南市莱芜区与淄博市博山区)地界上的山垭口(关口)时,看到有关齐长城的简介时才弄明白这里就是“齐长城风门道关”地段,起点为当地的卧铺东山,止点为双堆山南崖。墙体沿山脊线分布,总体呈西北东南走向,墙体总长1742 米,墙体类型为石墙和山险,其中石墙 1161米,其余为山险。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8年10月开展抢救性保护修缮工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既然齐长城在山顶部位,必须登上山顶才能一睹尊容呀!于是大家又是一阵子忙乎,手脚并用的沿着那上山的 曲径野路攀爬起来。当汗洇洇、喘嘘嘘的爬上山顶时,那种“.......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还有夕阳、晚霞、彩云下的齐长城景象真的令所有登山者感到惊奇并荡动心扉。</p><p class="ql-block"> 直到夕阳隐匿到西山后,夜幕垂降下来时,我们一行才恋恋不舍的撤离齐长城,相互招呼着慢慢退回到山垭口的停车处。上车直接赶到下榻的农家乐吃晚歺,因事先予有安排高姓老板两口子早已准备。用农家劈柴火炖上莱芜特有的砂锅黑公鸡,还有其他土菜已上桌,七位老兄弟围坐一齐,打开啤酒畅快的嗨起来!</p> <p class="ql-block"> 山村的夜万籁寂静、山风凉爽,星辰满布空宇,蛐蛐声此起彼伏,一两声犬吠鸡啼,更加彰显出夜幽幽、山悠悠,一切是那么清幽、悠闲。为劳顿了一天的老百姓之睡梦创造出一片温馨。黎明即起,早5时我起床洗漱后,独自一人挎着相机又钻进那座尚未完全甦醒的山村。欣赏着旭日东升、露沾秋叶、阳光普照下的千年古村。当躬身走进一条窄窄的只能容忍一人进出的巷道时,蓦然想起村民们说的“一人巷”的故事来。逯家岭村的“一人巷”是村中石头房子之间的狭窄通道,宽度仅容一人通过,保留了原始的石板路和石墙结构。“一人巷”与古槐、逯家大院、孙阁老院落等古建筑群是逯家岭村“孝、善、睦”村训的实物见证,它构成了古村深厚的历史烙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古村老百姓自古以来勤劳、朴实、敦厚,秉承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性。我在街内院旁穿行之际,亲眼看到那些挑担、推碾、挎筐、提镰早起劳作的村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身之计在于勤。”、“早起的鸟儿有食吃”、“赶早不赶晚”、“一晚三慌”!这些是古村世世代代生存生活、繁衍生息中最朴实、直接的俗言俚语早己深入民心,成为家家户户生活中遵循的格言家训呢!(部分资料来源于景区、网络、古村群众、云游四海先生,在此一并致谢!)</p> <p class="ql-block"> 谢谢欣赏和鼓励!</p><p class="ql-block"> 文字编写: 尹新中</p><p class="ql-block"> 摄 影: 尹新中</p><p class="ql-block"> 配 乐: 平静之秋 中国风</p><p class="ql-block"> 拍摄地点: 济南市莱芜区逯家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