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假沪上行

deer

<p class="ql-block">2025年暑假,在上海半月余,看了五个美术馆,逛了南京路、外滩、蟠龙天地、徐家汇书院、安福路、愚园路、武康路。<span style="font-size:18px;">虽然是</span>走马观花,也感觉甚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海真的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span>一面繁华,一面烟火,<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们</span>像是同处在一个世界,却又和彼此平行,各自有着各自的角色和生活。上海人素质高,<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边界感,亦</span>热心~</p> <p class="ql-block">温馨的家</p> <p class="ql-block">8月10日,中成智谷~</p><p class="ql-block">时空交叠的独特场域</p><p class="ql-block">工业风里的设计新生</p> <p class="ql-block">位于上海宝山区长江路258号,曾是1876年淞沪铁路的货运堆场,斑驳的红砖墙、高耸的穹顶、废弃的铁轨与静卧的火车头,无声诉说着厚重的历史。漫步园区,仿佛在时空隧道中穿行:一侧是工业废墟的粗犷与沧桑,另一侧则是先锋设计的灵动与精致。这种独特的“工业废墟美学”氛围,不仅随手一拍都是大片,也是迸发灵感的绝佳土壤吧。</p> <p class="ql-block">出来打车去吃正宗的上海菜,静安寺圆苑餐厅,位于上海市静安区愚园路1号的宏安瑞士酒店2楼。</p> <p class="ql-block">So delicious ~</p> <p class="ql-block">然后去Melody的母校华东政法大学逛了一圈,毗邻中山公园,环境优美,建筑风格<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西合璧,红砖外墙、拱券门窗与中式屋顶交相辉映。</span>前身为1879年建立的圣约翰大学,现存怀施堂、罗氏图书馆、思颜堂等27栋历史建筑,2019年该建筑群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p><p class="ql-block">校训:笃行致知,明德崇法</p> <p class="ql-block">8月11日,蟠龙天地</p> <p class="ql-block">历经千年留存独特江南景观的蟠龙天地,拥有香花桥、凤来桥、涵春桥等被称为“九龙一凤”的十座桥。依托3公里蜿蜒的原生天然水系,承袭江南水乡传统“粉墙黛瓦”的建筑特色,这里已是“水景公园里的新天地”。</p> <p class="ql-block">古镇文脉与水美生态是它的底色,以商业模式焕新传统空间,沿袭传承古韵,同时注入新鲜肌理:露营、骑行、游船、赏花、夜游江南、公园野餐、各式户外运动、艺术文化内容……</p><p class="ql-block">这里是摩登与婉约的结合,秋日的蟠龙带着一分悠然自得,也带着一分俏皮与试探,亦静亦动间尽显魅力引人入胜。</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让时间停驻,随意寻一处惬意角落,沏一壶清茶,伴着潺潺流水声,觅一段柔软时光。</p> <p class="ql-block">烟雨廊桥</p> <p class="ql-block">余德耀美术馆,周一闭馆,a pity</p> <p class="ql-block">8月12日,打卡浦东美术馆~</p><p class="ql-block">看了三场展览,a feast for eyes~</p> <p class="ql-block">一、“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p><p class="ql-block">107 件真迹涵盖1848—1914年艺术黄金时代,堪称“移动的艺术史教科书”。、米勒《拾穗者》、莫奈《夏末的干草堆》,罗丹雕塑、德加青铜芭蕾舞者等20余件雕塑作品震撼呈现。从新古典主义到后印象派,五大单元完整演绎现代艺术诞生历程,仿佛穿越时空置身巴黎左岸艺术沙龙!</p> <p class="ql-block">二、艾尔·阿纳祖:红月之后</p><p class="ql-block">分为三幕《浪》、《世界》、《墙》,分别对应自然力量、人类历史与文化纽带。</p><p class="ql-block">中央展厅和入口的大厅空间,两个空间相互呼应,这件异常宏伟的作品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观展体验。整个装置由成千上万被重新利用的瓶盖和金属碎片构成。它们经过手工揉捏、碾压,并用铜线巧妙串联,形成兼具灵活性和适应性的独特组合,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p> <p class="ql-block">三、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p><p class="ql-block">陈逸飞主题展,以陈逸飞诞辰80周年为契机,全方位呈现了陈逸飞的艺术成就,本次展览展出逾150件展品,囊括了绘画、雕塑、影像、出版物、手稿等多种媒介,这也是迄今为止,有关陈逸飞的规模最大,涵盖内容最全的个人回顾展。</p><p class="ql-block">展览以时间为线索,结合陈逸飞的创作履历,分为四个板块:“成长岁月”、“心灵之桥”、“海上风华”和“大视觉时代”。同时展示了他在“大美术,大视觉”理念下所进行的多元艺术实践。</p><p class="ql-block">《黄河颂》中红军战士站在山巅,笑傲山河,步枪枪眼里,一小团红布,形同一朵盛开鲜艳的小花,在他的脚下,有一行斜飞南行的大雁,既英雄又浪漫~</p> <p class="ql-block">《占领总统府》俯视视角,令人震撼~</p><p class="ql-block">陈逸飞、魏景山创作于1977年。该画作展现了宏大的历史场面,塑造了一组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性格的普通战士群像。画面具有浓郁历史感和使命感,形象的真实性、独特的表现魅力和审美追求交织在一起,使其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在中国油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踱步》1979年</p><p class="ql-block">画面以画家本人的背影为主体,通过蒙太奇手法将鸦片战争、甲午风云等历史事件与现代木椅并置, 形成时空交错的视觉语言。陈逸飞站在民族和历史以及个人的画卷前思忖着,是回溯也是展望,用自己极具个性化的眼光审视自身和世界。他在思考,在创作,提起画笔,反复踱步。</p> <p class="ql-block">步入九十年代,也迎来了陈逸飞创作的巅峰时期。在经历了扎实的现实主义创作和海外求学、游历名声大噪之后,再次回到中国,他的创作主题也从故乡和异国回归到每个上海艺术家绕不开的旧上海主题。以上海30年代为主题的系列创作——《夜宴》《浔阳遗韵》《玉堂春暖》</p> <p class="ql-block">油画与水彩的结合,特别适合“水乡”主题。</p><p class="ql-block">模拟摄影的聚焦边缘,看似朦胧但蕴藏着大量的细节。靠近凝视时看到的是绘画温柔细腻的笔触,站在远处观望时,又是另一种无限接近真实的对风景和内心的映射。</p><p class="ql-block">廿年前,在周庄的双桥看到过关于陈逸飞这幅画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落日长廊</p><p class="ql-block">观景长廊位于二层,270度全景玻璃幕墙,可观赏陆家嘴天际线全景。傍晚时分玻璃幕墙反射天际线,魔幻~‌</p> <p class="ql-block">8月14日,2号线, 南京西路地铁口出来,映入眼帘的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魔都新地标——</span>LV巨轮, 路易威登打造的全球唯一船形艺术地标“路易号”,提供展览、餐饮与零售服务。</p><p class="ql-block">‌30米高船体布满Monogram花纹与铆钉元素,顶部采用硬箱轮廓设计,夜间灯光营造航海氛围,应该更有感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步行去南京路</p> <p class="ql-block">路过上海市历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京西路325号(原上海美术馆),地处上海人民广场历史风貌保护区,人民公园西侧,占地10000平方米,是全面综合反映上海6000年悠久地方历史及革命历史的地志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楼1层,</span>《意象-重塑》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审美及其当代</p><p class="ql-block">联合广西壮锦博物馆,展示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当代设计融合的成果。</p> <p class="ql-block">在人民公园坐了半小时,歇歇脚~</p><p class="ql-block">公园前身是1894年建立的上海公共租界跑马厅,解放后北半部改建为公园,南半部发展为人民广场。人民公园是市中心生态绿洲,周末相亲角、荷花池、当代艺术馆构成独特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人山人海~</p> <p class="ql-block">可惜没有找到n年前拍照的地方,记得是南京西路的一人行天桥,第一百货公司附近</p><p class="ql-block">卅年流光洗~</p> <p class="ql-block">璀璨的外滩</p> <p class="ql-block">8月15日,tt请了一天年假陪爸妈。下午逛青浦的奥特莱斯~给妈买了一双耐克运动鞋,爸一件Champion t恤</p> <p class="ql-block">然后去逛山姆超市~货品丰富,人流不息</p> <p class="ql-block">8月16-17日,千岛湖~</p><p class="ql-block">即新安江水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境内,小部分连接杭州市建德市西北,是为建新安江水电站拦蓄新安江上游而成的人工湖。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大坝将新安江上游拦截成一个巨大的湖泊。崇山峻岭淹入湖中成为大小岛屿,共1078个,故名“千岛湖”。</p><p class="ql-block">千岛湖鱼头汤,鲜美~</p> <p class="ql-block">下午3:40出发去天屿山观景台。乘电梯上</p> <p class="ql-block">观日落</p> <p class="ql-block">8月17日,游千岛湖东南湖区,有黄山尖、天池岛、桂花岛等岛屿集群,由于要赶下午五点的高铁,我们只登了黄山尖。</p> <p class="ql-block">乘游轮上黄山尖,海拔266米,等缆车大约两小时,登顶俯瞰,脚下是点缀其中的众多翡翠岛屿,阳光洒在湖面像撒了一把碎钻<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云影入湖,时光停驻~</p> <p class="ql-block">8月19日,衡复风貌区~占地4.3平方公里,是上海首批以立法形式认定和保护的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也是上海中心城区内规模最大、优秀历史建筑最多、历史风貌格局最完整的历史文化风貌区。</p> <p class="ql-block">喝杯咖啡,店小而精致</p> <p class="ql-block">安福路,多抓鱼循环商店</p><p class="ql-block">这个名字源自法文“déjà vu”,意思是“似曾相识”,充满了浪漫的气息。这与多抓鱼的口号“真正的好东西值得买两次”完美契合。</p><p class="ql-block">二楼的图书空间:设计结合了复古和工业风,绿色的老窗框和马赛克砖墙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书籍主要是二手书,也有不少外文原版书。简直走不动路!选书品相和质量都非常不错。</p><p class="ql-block">三楼是二手服饰区,这里的二手服饰数量众多,价格也很亲民。甚至有一些奢侈品牌的包包。每件商品都不重复,品相也不错。</p> <p class="ql-block">武康路</p> <p class="ql-block">《120年•120帧:银幕光影重塑衡复记忆》</p><p class="ql-block">以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为契机,展现上海电影史与城市文化史的生动交织。展览聚焦于衡复风貌区,它作为上海电影文化最为浓郁、电影艺术人才最为集中、影视演出机构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书写了近代独一无二的“城市电影史”,也塑造了它今天的人文气息、时尚潮流与精彩生活。 </p><p class="ql-block">tt给妈妈买了一个文创纪念品:武康康布偶</p> <p class="ql-block">愚园路</p> <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21日,徐家汇天主大教堂</p><p class="ql-block">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蒲西路158号,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中国第一座按西方建筑方式建造的天主教教堂,现为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曾有“远东第一大教堂”之称。</p> <p class="ql-block">教堂高5层,砖木结构,占地面积267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700平方米。东向正立面设两座钟塔,钟塔高56.6米,钟塔尖顶有十字架。其中青石板瓦覆盖的塔尖高31米。立面中间有叠涩形成的多层拱券大门。玫瑰窗及山墙,正门上面有4座福音圣人雕像,正中设耶稣抱十字架大石像。徐家汇天主堂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侧面,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下午3:40赶到时,教堂已经关闭。站在门槛外,一样感受到教堂的肃穆庄严。未能进入教堂亲历真正的氛围,a pity~</p> <p class="ql-block">毗邻教堂广场的是徐家汇书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派之源,寻光之旅~</span></p><p class="ql-block">位于徐汇区漕溪北路158号的公共图书馆,其新馆自2023年1月开放后成为区域文化地标。该馆以修新如旧的外观设计、多元功能空间及高人气著称,馆内设有近800个阅览席位,<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座具有开放、创新、融合性的集文献阅读、展览讲座、艺术鉴赏、文创集市、旅游导览等服务为一体的全媒体时代复合型图书馆。</span></p> <p class="ql-block">光启之门‌~</p><p class="ql-block">高达14米、宽8米的半透明立体造型,以参数化设计演绎传统牌楼飞檐斗拱,仿佛水晶宫。‌‌占据书院中庭视觉焦点,与16米长“海上书桌”形成历史与未来的对话场域。是一座融合3D打印技术与传统文化符号的艺术装置,既是书院核心景观,也是徐家汇文化源流的重要象征。</p><p class="ql-block">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致敬徐光启‌:装置命名源自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其家族聚居形成的徐家汇地名与书院所在地一脉相承。‌‌</p><p class="ql-block">‌土山湾牌楼再造‌:原型为1912年土山湾孤儿院创作的柚木牌楼,该文物曾参展三届世博会并流失海外,2009年重返上海后成为重要文化符号。光启之门通过数字化重构实现了对这段历史的现代诠释。‌‌</p> <p class="ql-block">中庭长桌上“拾光汇影——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特展”复现了一条影视长河,呈现了徐汇的电影公司、电影人物的历史,以及与电影有关的建筑故事;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电影海报展也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欣赏,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不仅展示了中国电影的辉煌历程,也让人们感受到了电影艺术的无穷魅力。</p> <p class="ql-block">《三毛流浪记》</p><p class="ql-block">“三毛之父”张乐平在徐汇的五原路居住时创作了大量以三毛为主角的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三毛学生意》《三毛从军记》等相继被搬上银幕。三毛今年90岁了,他作为徐汇的一个文化IP走进“寻光之夜”,以主题图书、漫画展示、文创物品等形式“走”到了读者面前。</p> <p class="ql-block">二楼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22日上午,程十发美术馆</p><p class="ql-block">位于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路,是一座以艺术大师程十发的名字所命名的美术馆。它的外观设计充满艺术感,用大小不同的“方盒”重叠在一起,黑白相间,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一、丰子恺艺术展:艺术长 人生短</p><p class="ql-block">今年是上海中国画院成立65周年,也是丰子恺先生逝世50周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上海中国画院与丰子恺研究会联合主办“人生 短、艺术长——丰子恺艺术展”,精心遴选丰子恺先生书画作品、重要文献资料近200件,分为“诗意之心”“赤子之心”“悲悯之心”“爱国之心"四个板块,多维展示丰子恺先生书画艺术的诗意、谐趣与哲理。</p> <p class="ql-block">丰先生有大智慧。他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用文章和画作发现世间平凡的美好,将图文并茂的意境表达发挥到极致,传递温暖而富有诗意的童趣和人生境界。</p> <p class="ql-block">手写的信~</p><p class="ql-block">时间的沉淀能将凡物转化为珍稀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二、都市林泉——上海中国画院藏公园主题作品展</p> <p class="ql-block">随着城市公园建设推进,公园主题创作愈发丰富。当画家们拿起画笔,开始描绘一座座新的城市公园,探索的不仅是绘画语言的绵延新意,还是在都市林泉中展开的艺术与时代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三、献给生活:程十发作品陈列</p><p class="ql-block">程十发 (1921一2007),籍贯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人。名潼,斋名曾用“步鲸楼”“不教一日闲过斋”,后称“三釜书屋”“修竹远山楼”。中国海派书画画家。在人物、花鸟方面独树一帜。在连环画、年画、插画、插图等方面均有造诣。工书法,得力于秦汉木简及怀素狂草,善将草、篆、隶结为一体。</p><p class="ql-block">程十发创作了不少影响深远的连环图,他说:“这类艺术,绝对可以做到通俗而不庸俗.”</p> <p class="ql-block">绝佳的观景平台</p> <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22日下午,上海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一、海上春云.唐云艺术展</p><p class="ql-block">展出海派画家唐云的80余件珍贵作品与旧藏。展览以“海上雅韵绽芳华”“笔墨逐浪绘新篇”“摹古鉴真映岁月”三大板块,全景呈现唐云从自由艺术家到“海派文化旗手”的蜕变历程,涵盖其花鸟、山水、书法等代表作,如《葵花朵朵向太阳》《幽兰灵芝图》。</p><p class="ql-block">唐云融合传统笔墨与现代审美,革新海派小写意花鸟画,作品兼具文人雅韵与时代风貌,被誉为“海上四大花旦”之一。</p> <p class="ql-block">想起我的外公,颜韵松先生的花鸟画,笔墨厚重有穿透力</p> <p class="ql-block">二、万象本色——“中国白·德化瓷”艺术大展‌</p><p class="ql-block">展览通过经典作品展示与当代创新探索,系统呈现德化白瓷的历史传承与当代成就。</p><p class="ql-block">‌经典作品展出50件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德化白瓷作品,涵盖佛造像、日用器物等,体现“白如雪、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魅力。 ‌‌</p> <p class="ql-block">三、天行意动·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态雕塑展‌</p><p class="ql-block">作为中国首个以“动态雕塑”为主题的国际性艺术展览,从中国、美国、瑞士、日本、韩国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179位艺术家及团队提交的249件动态雕塑方案中,精选出116件精彩作品,展示了近五年来国内外动态雕塑艺术的探索成果与创作风貌。以“科技赋能艺术”为主线,通过作品展示与互动,以期推动艺术与科技的高质量融合,引领雕塑艺术发展的学术新方向。</p> <p class="ql-block">《摇摇晃晃的乡愁》</p><p class="ql-block">王如美、尹宇彤 (金属)</p><p class="ql-block">265cm x 60cm x 200cm2025</p><p class="ql-block">作品以倾斜镂空的楼体象征记忆碎片。底部铸铁与顶部锈钢虚实对比,中央轴承使结构可多向摇晃。保留焊疤与酸蚀痕迹的钢筋嵌入工业残件,隐喻城乡悬浮状态。当观众触碰时,钢筋开始摆动,将乡愁解构为动态平衡的情感力学一冷硬的钢材承载柔软的乡愁。这座摇晃不倒的楼,成为流动时代的羁绊隐喻——我们在失衡中寻找自己的支点</p> <p class="ql-block">四、“刀木纪程”</p><p class="ql-block">用丰富的作品和翔实的文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p><p class="ql-block">以新兴木刻的传播为切入点,通过143件/组经典作品及相关文献资料,梳理新兴木刻萌发于上海,弘扬于全国,抗战胜利后再汇流至上海的传播路径。</p> <p class="ql-block">原来鲁迅先生是新兴木刻的发起人。</p><p class="ql-block">又想起外公了~</p><p class="ql-block">小时候外公家里进门的墙上挂着一幅他画的油画,鲁迅,思考中,手中捏着燃着的烟卷,右下角书 “格鲁”二字(后来知道那是外公的笔名)印象特别深刻。他去世后油画不知所踪, 同时消失的还有一本质地很好的宽幅的连环画,三打白骨精,英文版的!每每想起来都觉得遗憾~ 现在唯一留下的是一本外公的工作笔记,大概上世纪七十年代末。</p><p class="ql-block">2018年暑假去绍兴,在鲁迅故居前看见鲁迅的雕塑,立刻想起外公的那幅油画就是这个形象,激动了半天,非拍了张照才离开~</p> <p class="ql-block">五、美术作品中的上海</p> <p class="ql-block">《没有围墙的音乐殿堂》鲍莺 2022年</p><p class="ql-block">上海音乐学院是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国立高等音乐学府,堪称音乐人心目中的“圣地”。上音汾阳路校区整体提升工程中,充满艺术氛围的上音校园拆; 除围墙,对市民游客开放,整体融入徐汇衡复风貌区。这一区域内充满音乐元素的建筑都以上音校园为纽带连成一片,组合成上海独有的最具文化底蕴的音乐之旅线路。</p><p class="ql-block">作品采用三联画的形式呈现。左边是汾阳路临街的教学楼局部,中间一幅是上音校园里几栋历史建筑,右边画幅里是新建的上音歌剧院的正门部分,三部分分别代表着.上音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画中可以看到音乐人、观众和行人,以及“海派城市考古队”(“海派城市考古队”是对上海城市历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探索的团队或活动)的身影,展示了拆除围墙后音乐殿堂与城市相融的和谐状态</p> <p class="ql-block">8月23日,西岸美术馆</p><p class="ql-block">上海西岸美术馆位于徐汇区龙腾大道2600号,靠近江边,有一个开放的室外区域,无需进入馆内即可享受美景。</p> <p class="ql-block">《重塑景观》蓬皮杜中心典藏展</p><p class="ql-block">汇集近70件蓬皮杜馆藏作品,涵盖野兽派、立体主义等流派,梳理1906年至今的景观艺术演变。展品精选自蓬皮杜中心的丰富馆藏,涵盖了绘画、装置、 影像及新媒体作品。</p><p class="ql-block">展览分布于两大展厅,共七个摩节,探讨了自1905年至今的自然与城市环境的多元表现方式。透过不同视角的切入,这些风景作品揭示着现当代风景题材的独特之处。</p> <p class="ql-block">二楼观景台,眺望黄浦江</p> <p class="ql-block">室外区域设有取景框,一直在滚动播放文字,营造出强烈的电影感氛围。观日落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Every ripple is a heartbeat in life.</p> <p class="ql-block">8月24日,罗丹艺术中心。</p><p class="ql-block">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原法国馆,主体建筑占地8000余平方米,拥有展览空间4200平方米,外立面设计采用了漂浮于地面的结构,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轻盈和现代感,还强调了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优雅自然,独特的的建筑结构让观众从四面均可进入场馆,成为一个开放性、连接性、有温度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穿越岁月的雕塑作品所表达出的深邃情感、艺术张力以及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与渴望,让作品具有了一种能及灵魂的生命震撼~</p> <p class="ql-block">tt给老爸买了一个笔记本,即兴速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