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海口(14)

蛙鸣阁

绍兴这座城市,之所以被我心心念念那么多年,就因为这里出现过的名人太多,而这些名人又真的太过有名,以至于他们的旧居被后人们当做圣地似的来朝拜,见证陆游和唐婉爱情的沈园,鲁迅故里,周恩来祖居,王阳明故里,蔡元培故居,秋瑾雕像,王羲之故居等等,什么叫人杰地灵呀?只有到了绍兴,你才能懂得了这个成语的真正含义。<br> 清晨,我们迎着朝阳、随着人流往鲁迅故居方向走,刚一进步行街,就被一位三轮车夫拦住了,举着一个牌子给我们看,说可以拉着我们去八个景点,因为每个景点之间的距离都很远,坐三轮最合适,还管讲解,原价300,现在只收150。在他身后停着一排三轮车,车夫们都在拉生意,我觉得150不贵,就拉着老婆上了三轮。说实话真的不贵,因为第一站去蔡元培故居真是蹬了很久,而且遇到红灯或者上坡,还得下来推。每次他一下车要推的时候,我都说要下车帮他,但每次都被他拒绝了,让我坐在车上别动。我问师傅贵姓,他说姓冯。 三轮车在主街上蹬了很久,之后拐进了一条弄堂,再拐便到了蔡元培故居,我们下来参观,冯师傅在门口等。蔡元培(1868年——1940年),字鹤卿,号孑民,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和思想家,被誉为“学界泰斗,认识楷模”。他出生在绍兴,清光绪年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投身教育救国事业,1904年在浙江创建光复会,任会长。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任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辛亥革命后,历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主导中国近代教育体制改革,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对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开创性贡献深远。尤其是他主持北京大学的期间最值得称道,那是一个百花齐放、大师辈出的时代,像陈寅恪、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鲁迅、吴宓等等等等,太多的大师级人物在他的带领下,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发扬光大,在这里根本说不完。 故居坐落在笔飞弄,是蔡元培祖父于道光年间购置,一个三进的院落,1987年建成蔡元培纪念馆。正中的大厅摆着蔡元培雕像,两侧的房间是蔡元培先生生平事迹展,记得我看过一本书《南渡北归》,记录的就是那个时候的人和事儿,曾经有大篇幅介绍过蔡元培先生,所以此时我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认真地浏览,思绪也跟着回到了那个时代。<br> 在故居门口,我让冯师傅认真地给我照了几张像,才出发书圣故里,这才是我的目标,就像昨天朝圣兰亭一样,王羲之故居也是我的朝圣地之一。<br> 王羲之的故居现在是一座寺庙,叫“戒珠寺”,这里面是一个故事。相传,王羲之有两大爱好,一是喜欢养鹅,二是喜欢大个的宝珠,一日,王羲之正在赏玩一颗宝珠,有一位与他来往甚密的僧人朋友前来拜访,王羲之连忙将他请进书房叙旧畅谈,送客之后,王羲之忽然发现放在桌子上的宝珠不见了,心中便怀疑是这位僧人“顺手牵羊”。此后,便对这位僧人渐渐冷淡起来。僧人闻知王羲之冷落自己的原因后,心中悲愤,一时想不开,便自尽了 几天后,王羲之家中养着的鹅群中,有一只忽然死去,家人剖鹅时,在鹅肚子里发现了那颗丢失的宝珠。王羲之一见到这颗宝珠,想起僧人的冤死,心中十分沉痛,自此戒绝了玩珠之癖,并“舍宅为寺”,把自己的住宅捐出来修建了这座“戒珠寺”。 说实话,我走过很多的寺庙,这座“戒珠寺”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干净,寺里的各处已经是干净得一尘不染了,可还是有许多的香客们在认真地擦拭着大门、窗户、栏杆等处。高大且金碧辉煌的正殿窗棂上挂着横幅,上写“齐颂华严经”的字样,殿内有将近百位僧人整齐地分几排坐定,都是双目微闭、神情专注地在诵经,声音也很整齐,使大殿内的气氛庄重肃穆。<div> 我想随些供奉,但走到供奉箱前要经过僧人的队伍,我小心翼翼地经过他们身边,把钱匆匆塞到箱子里,便赶紧往回撤,恐怕惊扰到他们,然而没有一位抬头看我,他们都是那么专注,这氛围让我的精神也经历了一遍洗礼。</div> 出了“戒珠寺”,往南走一百米的景点是“题扇桥”,王羲之曾在这座石桥上,给一位老婆婆要卖的扇子题上字,跟老婆婆说你可以卖得再贵些,结果老婆婆很快就卖出去了,老婆婆贪心,经常来找王羲之,让他题字,王羲之无奈,为了躲老婆婆,出了家门就往西边的弄堂里躲着走,于是西北的这条巷子叫“躲婆弄”,真有意思。我们在题扇桥下,顺着河道坐了二十分钟的乌篷船,两侧就是民居,她们可以伸出胳膊就在河里洗墩布等,我问摇橹的师傅:“这样不会污染河道吗?”<br>师傅说“不会,因为河水是活的,流走了。” 上了岸,我看到不远处有一个“王羲之陈列馆”,便请冯师傅便拉我们过去,我以为走马观花一下得了,因为昨天在兰亭,所有的参观内容都是王羲之的生平,而且《王羲之传》我都看过了,所以用不着认真看。但到了最后一个馆,陈列的居然是整个《万岁通天贴》的照片,对我来说真是太宝贵了,真是令我惊喜万分,于是我每张照片都认真地拍下来,我想着要是回去把它们整理出来,制成册子,该有多好啊!<br> 《万岁通天贴》是公元697年,王羲之后人,凤阁侍郎王方庆为迎合武则天对王羲之书法的痴迷,献上家族二十八人的墨迹后,武则天命弘文馆以“双钩填墨”技法摹制而成,武则天将原件归还了王方庆,但原件后世失传,摹本反而成了唯一传世珍品。该贴历经唐、宋、元、明、清历代内府递藏,明代曾毁于真赏斋大火,清代又遭乾清宫火灾,导致现存还剩七人十贴,现存卷幅留有火烧痕迹,我拍的这一套还是很清晰的,今天赚到了。<br> 接下来还有什么绍兴酒的酿造坊参观,我跟冯师傅说不去了,绍兴黄酒我不感兴趣。他就把我们拉回到鲁迅故里游览,到这儿是最后一站,结账时我多给了他五十块,算是小费吧,转这一圈下来真的挺辛苦,劳动人民不容易。 本以为可以跟鲁迅先生隔空碰撞一下,但是人可真多呀,哎呀,排着大长队一点点地往里挪,天又非常地热,便感觉有些败兴,但是已经来了,随着人流往前走吧。<br> 鲁迅故居是一个大院子,鲁迅的爷爷周福清1871中进士后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后任过江西金溪知县和内阁中书,官做的不大,但毕竟是官宦人家了,但1893年因科场舞弊案被革职,又被判监禁八年,导致周家迅速败落。之后再因为父亲周伯宜死的早(36岁去世),生活便更是艰苦些,但我看着这个大宅子,亭台楼阁的,应该活的比一般人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闰土”就是随着父亲从农村来鲁迅家打长工的。 是鲁迅的童年经历,跟蔡元培的童年经历有些相似。总之鲁迅家很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的很真实,从前厅、书房、卧室、餐厅到后面的大菜园子。游人太多,哪一位国人不知道鲁迅呢?只要上过小学的人就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然后哪一位到了绍兴的游客不来参观一下鲁迅故居呢,所以说人多正常。<br> 我们也走得真累了,我们很庆幸前面找了个三轮车拉着,要是没有那辆三轮,我们就得打车或者步行,太阳暴晒,汗津津的,走到这儿还不得难受死,一看手机步数一上午就超一万多步了,沈园我们就不去了。我们往住的地方走,让其他人冒着炎炎的烈日去走吧,望着到处的人群,我真是感慨,哎,中国人真是太幸福了。 我们回宾馆休息了一个多小时,因为一点钟,商家给我们的门密码锁就要失效。所以我们一点钟前退房走人,走时只需微信里跟他打个招呼就行。然后我们恋恋不舍地再次踏上征程,我们都知道,绍兴还应该再玩儿两三天合适,还有很多的景点没去。可设计的行程紧张,就留点遗憾给下次弥补吧。 我们发车直奔目的地,那就是我盼望了许多年的另一个朝圣地——普陀山。要去普陀山,就要先到舟山市下面的一个叫“朱家尖”的地方,它是前往普陀山的码头。舟山群岛到处都是跨海大桥,只是下午这里雾蒙蒙的,视线不好,景致便不是很开阔,但毕竟又看到大海了,心情从鲁迅故里的大堆人群里一下子转换到了大自然,好多了。<br> 因为看见海了,所以想到是不是在朱家湾那里可以租到海景房住,我开着车,就让媳妇查大众点评,果真查到了一家,媳妇打过电话去一问,说肯定能看到海,只是有的房间看到多,有的房间看的少。让加他微信,还说让我们赶紧到,否则客人越来越多,房间会越来越少。媳妇虽然加了他微信,但是我们对他的话将信将疑,因为我们下了高速往他们酒店走的路上,车很少。哪有人跟我们抢房间呀?<br> 可到了地方就不一样了,进酒店地库的车排起了长队,哪里来的这些个车和人呢?这家酒店是建在海边的一幢公寓楼,跟千岛湖那里的公寓一样。这座楼很大,三十层高,不知道多少个单元,反正我们乘坐的电梯是八号。大堂里有很多家酒店的前台,也就是说这座大楼被很多家酒店给分包了,我们住的这家叫“帕瑞戴斯”酒店。媳妇这回非常勤快,我去地库抢车位,她去楼上选房间。我停完车,回到大堂跟她会上面,发现她并不是很满意,嘟着嘴说有一部分海被旁边的房子挡住了,只能看到一部分海,不太满意。 我说这就行了,再不定就真的没了,大堂里每家酒店的前台都在忙活,媳妇也就同意了。<br> 等我们一住进十六层的房间一看,哎呀,已经非常不错了,能看到这么一大片海已经是很令人兴奋的了,而且此时正是日落的时候,我们便在房间里等着拍日落,直到太阳被远方的云层彻底地遮住,我们才下楼来到对面的一大片餐馆用餐。 从网上看好像对这些餐馆的意见很多,比如海鲜价格真贵之类的。我们将信将疑的,等随便进了一家一看,海鲜的确是贵,波士顿龙虾比北京要贵上三倍,我问服务员这是因为什么?这里不是舟山吗?真正的海边吗?<br> 女服务员诚恳地告诉我:现在是封鱼期!<br> 封鱼期也不至于比北京贵三倍吧?好吧,我不吃就得了,回北京我再买不好吗?我们在大众点评推荐的138元套餐的基础之上,又加了一个烧鸡胗,最后结账才二百元,还是比较公平划算了,丰俭由人,没人强迫,还不错。我们回到宾馆路过大堂的时候,宾馆的服务员告诉我们不要再动车了,因为如果您把车开出去,回来的时候就可能找不到地方停。当然这跟我没关系,我不会出去了,但是也说明了酒店的入住率还是非常高的。<br> 后来才知道住在这里的游客,都是明天起早赶轮渡去普陀山的。在电梯里我们碰到了一位刚从普陀山回来的同志,老婆便向人家取经,他说他们五点起床去码头,下午三点就回来了。老婆就信以为真了,说明早晨咱也六点起床早点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