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寻!宣威父老乡亲,蒙自烈士陵园三位烈士盼归乡

兰迅

<h1>蒙自烈士陵园的松柏,已默默守护三位宣威籍烈士七十余载。他们曾是宣威田野里追过风的少年,是父母掌心未捂热的孩子,却在最好的年华扛起钢枪 —— 为护家国安宁,生命永远停在了异乡。如今,只盼一缕来自宣威的炊烟、一声亲人的呼唤,能牵他们的魂,踏上回家的路。<br>我们捧着烈士的生平,字里行间都是未说尽的牵挂。恳请每一位宣威乡亲、每一位看到文案的朋友,多一次驻足、多一次转发,帮史林秀、李绍军、赵德早三位烈士,找到那户还在等他们消息的家人。<br>一、史林秀:32 岁的赤诚,等了七十多年 “回家了”<br>他是宣威县大屯村的史林秀,牺牲时才 32 岁 —— 本该是撑起家庭的顶梁柱,1950 年 1 月却放下家乡的烟火,成了解放军云南军区蒙自军分区独立团司令部的战士。<br>入伍时或许还带着宣威的泥土香,或许在信里跟家人说 “打完仗就回”,可同年 8 月,一场战斗让这约定成了永别,连句告别都没来得及留下。<br>七十多年过去,大屯村的路可能变了样,认识他的长辈或许少了,但我们坚信,一定有家人还在念着 “史林秀”。若是大屯村人,若是家中老人提过 “32 岁参军没回来的亲人”,求您联系我们 —— 他等得太久了,该听亲人喊一声 “回家了”。<br></h1> <h1>二、李绍军:25 岁的青春,定格在 1976 年的夏天<br>1951 年 12 月,李绍军在宣威县倘塘出生,长大后成了心怀热血的青年。1973 年 1 月,22 岁的他告别家乡,穿上军装加入解放军 35218 部队,还光荣入了党 —— 党旗下 “为人民奉献” 的誓言,他用生命守到了最后。<br>1976 年 7 月 2 日,夏天的风还热着,可李绍军的家人却掉进了寒冬:他因公牺牲,才 25 岁。没来得及看宣威的新变化,没来得及给父母尽孝,没来得及等和平年代的好日子,就永远停在了最年轻的模样。<br>如今倘塘的风吹过田野,或许还有老人记得那个去参军的小伙子。若是倘塘人,若是知道 “1951 年生、1973 年入伍、1976 年走的李绍军”,哪怕只有一点模糊记忆,也求您联系 —— 让这个年轻的党员战士知道,家乡的亲人,终于找来了。<br><br></h1> <h1>三、赵德早:23 岁的芳华,盼着杨柳村的牵挂<br>1953 年 1 月,赵德早生在原宣威县杨柳公社杨柳大队(现杨柳镇杨柳村),1973 年 1 月,20 岁的他揣着对祖国的热望,成了解放军 35218 部队的战士,还是个共青团员。训练间隙或许给家人写过信,说部队的事,说想杨柳村的田埂;或许和战友约好,退伍了一起回村看看。<br>可 1976 年 7 月 6 日,因公牺牲的消息传来,23 岁的他再也回不了杨柳村。那个曾在村里田埂奔跑、山坡放牛的少年,只能在蒙自烈士陵园,望着宣威的方向。<br>这么多年,杨柳村或许变了样,但赵德早的亲人一定还在牵挂。若是了解杨柳公社的老故事,若是长辈提过 “23 岁参军牺牲的赵德早”,求您联系我们 —— 他在异乡待得太久,该让杨柳村的牵挂,暖一暖他的忠魂。<br>寻亲通道:每一条线索,都是回家的路<div>三位烈士都长眠在红河州蒙自市蒙自烈士陵园,他们的名字刻在碑上,也刻在我们心里。若是有任何关于他们的线索,哪怕只是一句老人的回忆、一个模糊的地名,都是他们回家的希望:<br>联系电话:13759576658(不管早晚,有线索就打,我们随时等)<br>联系邮箱:462256831@qq.com(邮件请注明 “蒙自烈士陵园寻亲 + 烈士姓名 + 线索”,有老照片、家族小故事也请附上,都是寻亲的宝贝)<br>或许您的一次转发,就能让线索传到亲人手里;或许您的一句 “我好像听过这个名字”,就能让等了几十年的家庭,终于盼来团圆。山河记着英雄,我们不能让英雄孤单 —— 帮三位宣威烈士回家吧,告诉他们:宣威没忘,家人一直在等。<br>致敬三位烈士,盼忠魂早日归乡!<br><br></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