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者:杜老倌侠客居🇨🇳,美篇号:39787403</p> <p class="ql-block"> 我曾看到有人说过一句话,云:“起的时候,要有落的准备,落的时候,要有起的信心!” 我还认为像这句话,对任何社会阶层里的人都是适用的,对所有人必然会有启发的,有起有落才是人生!</p> <p class="ql-block"> 我是一名钱币收藏爱好者,在我的各种钱币收藏品系列当中,就收藏有一枚古泉汉半两铜钱,它的尺寸为:23.7mm×1.6mm,它的重量达到2.2克,这也是我到目前为止,收藏到最为古老的一枚古泉铜钱,我自从收藏到这枚古泉以后,一直都在不间断地对它开展着研学之旅,通过多次学习以后,让我看到它经历从兴盛到衰亡的跌宕历程!</p> <p class="ql-block"> 同理,在地球村上所发生的各类人、事、物、情,也都是有相通之处的,纵观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凡由各个国家所发行的、各种类型的货币,宛如是一颗璀璨的夜明珠,映照出时代的兴衰与荣辱,像“汉半两”作为西汉初期最主要的流通货币,它的起与落,不仅是一部货币的演变史,也是西汉王朝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的生动写照!</p> <p class="ql-block"> 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上的汉朝初期,会发行铜钱汉半两,皆因在秦末世,天下大乱,陈胜与吴广揭竿而起,随后楚汉相争,战火纷飞起来,社会经济遭受毁灭性的打击,百姓流离失所,农田荒芜,商业活动几乎停滞不前,秦朝统一的半两钱制,在战乱中也是遭受严重的破坏,货币流通陷入混乱,不同地区自行铸造的钱币,因重量、形制各异,给商品交换带来极大的不便,严重阻碍经济的恢复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 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西汉王朝在建立之初,只为能稳定经济、促进贸易,决定重新铸造半两钱,即汉半两,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轻徭薄赋,鼓励农业生产与商业活动,汉半两的出现,为经济的复苏提供必要的货币支持。</p> <p class="ql-block"> 在汉初时铸造并发行的汉半两铜钱,由于在那时的经济尚未完全恢复的缘故,政府的财力亦可以说是很有限的,故而铸造出来的钱币,基本上都是比较粗糙的,它的重量也要比秦半两轻的很多哦,因此就被叫作“榆荚半两”,像这种半两钱的一大特点是--它的形状如同“榆荚”,轻薄小巧,穿孔比较大,文字同样也是比较模糊的。</p> <p class="ql-block"> 还有,在汉初时期,虽说法定重量为三铢,约2.1克,仅为秦半两的四分之一,实际上民间私铸的铜钱,重量绝大多数不足三铢,也是没有内外廓的,钱形制亦是没有规整度可以去言说它的,由于民间私铸,导致铜钱成色与重量不一,造成货币市场的极度混乱不堪。</p> <p class="ql-block"> 在吕后执政时期,即前186年,有铸造发行过“八铢半两”,这是吕后为整顿币制,去铸造的“重八铢”,重量大约是5.3克的半两钱,其直径为2.8至3.2厘米,特征为体大肉薄、钱文扁平,已有隶书趋向,但因重钱不便流通,且商人熔钱改铸劣币,仅使用四年即废止。</p> <p class="ql-block"> 在吕后执政后期,即前182年,有发行铸造“五分钱”,重量仅为秦半两的五分之一(约2.4铢),实为减重货币,形似榆荚钱。</p> <p class="ql-block"> 在汉文帝执政时期,即前175年,有铸造发行“四铢半两”,文帝铸造发行的“重四铢”半两钱,它的重量大约是在2.2至2.8克之间,它的直径大约是在2.4至2.6厘米之间,穿孔来得较小,钱文比较规范,无内外廓,这次改革允许民间按标准私铸,著名者如吴王刘濞和大夫邓通所铸“邓通钱”,一度“吴邓氏钱布行天下”,四铢半两沿用至汉武帝初期,持续大约40年,也是汉半两中形制最稳定的一类。</p> <p class="ql-block"> 虽说钱币的质量都是不好的,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能满足市场对货币的基本需求,让商品交换重新开展起来,伴随着社会经济逐步好转,汉半两也是在不间断地改进,吕后时期铸造八铢半两,重量有所增加,制作工艺也相对精良,汉文帝时,又推出四铢半两,其形制更加规整,文字清晰,质量较为稳定,四铢半两在西汉前期流通较长时间,汉半两发行的时长经历有70年,对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p> <p class="ql-block"> 汉半两被广泛地流通使用起来,为西汉初期商业的繁荣,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它作为统一的货币,消除各地货币因为不统一所带来的各种贸易障碍,从而使得商品交换变得更加便捷起来,同样是在汉半两的大力推动之下,城市中的商业活动也是日益活跃起来,像当时的长安、洛阳等城市,已然是成为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之一,在城市中的各种店铺也因此变得林立起来,商品琳琅满目,那些富商大贾们,会凭借着汉半两,进行着大规模的商业贸易,积累巨额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 因为商业的繁荣,与此同时还带动城市不间断地发展,城市的规模也因此不间断地扩大,人口逐渐逐步地增多起来,基础设施也得到改善,汉半两的循环流通使用,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各地的特产通过商业贸易得以流通到其他地区,丰富老百姓的物质生活。譬如说:江南的丝绸、茶叶,西域的香料、珠宝……都通过贸易渠道进入中原地区,中原的铁器、瓷器等物品远销到周边地区。</p> <p class="ql-block"> 因为汉半两被得以广泛使用,它还推动农业的进步,在农业方面,汉半两为农民提供便利的交易手段,农民可以使用汉半两购买生产工具与种子,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他们也能把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出售,换取汉半两,从而改善生活条件,伴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提供物质保障。</p> <p class="ql-block"> 同样是在手工业方面,汉半两的流通,从而促进手工业的专业化与规模化生产,工匠们可以使用汉半两购买原材料与各种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他们生产的手工艺品通过市场销售,能获得更多的汉半两,进一步促进手工业的发展,西汉时期的冶铁、制陶、纺织等手工业都取得很高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与汉半两的支持是分不开的。</p> <p class="ql-block"> 因为汉半两不间断地兴盛起来,从而使得经济繁荣得到有力的支撑,在当时因为丝绸之路的开辟,更是让汉半两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像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特产通过丝绸之路运往中亚、欧洲等地,而外国的香料、珠宝、马匹等也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汉半两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货币,彰显汉初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在人类的世界里面,任何人事物情,都会去经历它的兴与衰、起与落,我认为,像汉半两的衰落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必然结果。</p> <p class="ql-block"> 汉半两之所以会走向衰落,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私铸问题的泛滥成灾”,在汉文帝执政时期,皇帝是允许民间私铸钱币的,即便是第一任皇帝汉高祖刘邦也同样是如此的,像这个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虽说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样会带来严重的问题,由于私铸者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偷工减料,铸造的钱币重量不足、质量低劣,这些私铸钱与官铸钱同时流通,导致货币市场混乱,物价波动剧烈。</p> <p class="ql-block"> 正是印证经济学上的一句老话,云:“劣币驱逐良币!”私铸问题,不单单是影响到货币的信誉与流通,也对国家的财政收入造成严重的损失,政府无法有效地控制货币的铸造与发行,使得货币的数量与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只为能更好地应对私铸问题,西汉政府在初期的时候,只好多次采取措施。譬如说:禁止私铸、统一铸币权等,但是这些措施,都是属于治标不治本,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 依据我查询的西汉时期的史料后获知,西汉建立初期,时间是在公元前202年,国家的人口规模因秦末战乱锐减,大约为1300万至1400万,汉高祖刘邦推行无为而治,至文景之治时期,即前180至前141年,人口逐步恢复,汉武帝初期,即前134年,已经达3600万。</p> <p class="ql-block"> 同样是因为私铸钱币泛滥成灾的问题,它从而还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变得不间断地严重起来,伴随着西汉经济的大力发展,因此还带动人口不间断地增加起来,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规模,同样是因为人口变得增多起来的缘故,也一样是越来越大的,此时,对货币的需求量也是日益增长起来,只为更好地满足市场对货币的需求,政府不得不大量铸造汉半两,不过,由于铸造技术与管理水平的限制,钱币的质量参差不齐,导致货币供应量超过实际需求,引发通货膨胀。</p> <p class="ql-block"> 对通货膨胀是无需多言些什么的,它自然会使得物价飞涨起来的,普通百姓的生活因此受到严重影响,人们手中的汉半两变得越来越不值钱,购买力下降,同时,通货膨胀也影响商业活动的正常进行,商人的利润减少,投资积极性遭受打击,为稳定物价,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譬如调整货币政策、加强市场监管……但效果并不理想。</p> <p class="ql-block"> 等到汉武帝执政时期,只为能更好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权力,统一货币的铸造权,决定废除汉半两,改铸“五铢钱”,五铢钱的设计显得更加科学合理,重量标准统一,制作工艺精良,它的出现,解决汉半两存在的私铸、通货膨胀等问题,使得货币市场更加的稳定。</p> <p class="ql-block"> 因为“五铢钱”的推行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废除汉半两,推广五铢钱,在政府的推动下,五铢钱逐渐地取代汉半两,成为西汉后期的主要流通货币,汉半两从此退出历史舞台。</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货币史上的发展进程中,在汉初所发行的汉半两,虽说它只是沧海一粟,不过,它的兴衰对当代国人会有什么启示啊?!</p> <p class="ql-block"> 汉半两的起与落,给我留下一个比较深刻的启示与认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认为对货币制度采取各种稳定的政策,则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因为采取各种稳定的货币制度以后,就能促进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稳定,而不稳定的货币制度,会导致经济的混乱与社会的动荡不安,政府每每在货币管理方面,就应该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来;还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来加强对货币铸造与发行方面的监管;更需要确保货币的质量与数量,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p> <p class="ql-block"> 当代国人通过对汉半两的学习与研究,能做到触类旁通,会认识到一个问题的,这个问题就是--古今中外的历史、经济的发展历程与脉络,或多或少是有些趋同之处的,它同样也是较为复杂的演变过程,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因此说,国家在制定各种经济政策时,要考虑综合因素,权衡利弊,做科学合理的决策,汉半两的兴衰是西汉初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它为我们研究古代经济与货币制度,能够提供宝贵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 在汉初时,因为人口大量地减少,还因为百废待兴的因素,从而,让皇帝颁布诏书与政策,就是允许民间可以私自铸造钱币,虽说在刚开始的时候,在一定的时期之内,的确是起到促进经济的发展,不过,我认为也是属于饮鸩止渴罢了,还带来各种比较严重的问题,这同样是提醒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政策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p> <p class="ql-block"> 像“汉半两”铜钱,作为汉初经济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它从兴起时的经济曙光;到兴盛时的繁荣支撑;再到潜藏危机的历史进程;最后衰落时的无奈退场;它的跌宕历程见证西汉王朝的风云变幻。</p> <p class="ql-block"> 虽说像汉半两铜钱早已成为历史,但是,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会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我们后代子孙通过对汉半两的学习与研究,既能更好地了解汉初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状况,还能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为当今的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p> <p class="ql-block"> 【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图一和图二汉半两图片是作者自己的藏品,自藏自拍;③:图三和图四汉半两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上;④:万分感谢原创图片。】</p> <p class="ql-block">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25年9月6日星期六晚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