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一中美東校友會教師節和中秋探訪老師活動2025

Lenug Ng

<h3>感恩与传承<br>——记9月6日台山一中美东校友会尊师之行<br> 今天9月6日星期六,我们台山一中美东校友会在张红会长,黄丽乔,林红荷两位副位长带领下,有老师代表梁小燕老师,邝万花老师,龚松增老师,麦景文老师,及学生代表何世杰,谭的娜,李咏琴,黄俊森,谭雨泉,还有摄影师亮哥一行共13人组成的大队伍对母校的年老体弱老师一次探访的尊师之行。<br> 每年临近教师节之前夕,校友会都会组织一次探访活动,这个活动的意义远不止于一次简单的探访,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是一种精神的回响。<br> 我们今天计划探访的老师原有7位老师,因甄家聪老师牙痛看完医生回来太累了,我们就没去打扰,甄老师今年95岁了,但他精神尚好时还多次想约我们出去饮茶?<br> 还有林务滋老师,多年前做了心脏手术,现在恢复良好,原来答应了我们去探访的,因他忘记星期六有约,最后只好推辞了。<br> 第一站是陈如珠老师,陈老师说她与陈玉燕老师同年都已92岁了。我们很惦挂她,因为她97岁的老伴早两个月去世了,很担心她目前的身体如何?心情是否开朗?还好,她说老伴离开已是高寿了,无痛苦走得安然,很是感恩了,这次陈老师又一次捐赠年仪校友会,会费更是年年不漏。见陈老师这般心境,我们也感欣慰。<br> 第二站是许荣达校长,自从上次他走失出院后一直没见,这次也急切想知道他现在状态如何?他说是1935年生人,那今年也有90岁了。但他身材keep得好fit,没有什么贅肉,家里摆着一对哑铃,他说用来提高肌肉,不让它流失咁快,张红会长还开开玩笑,抓抓他的臂肉,还真有点老鼠仔?我们都好奇让他表演一下,常说老人能抬得高手是一件了不起的事,难得他有这份恒心与童心,目前只是记忆力退化得快,有点早期老人痴呆症。<br> 第三站刘国祯老师,他这次从唐人街返来布碌仑是想见见孙子,平时住唐人街多。这边房子是他早年自己装修的,设计装饰得体优雅,很是了不起。难怪当年对校友会租任屋帮忙装修设计贡献很大,功底原来是这般深厚?<br> 第四站是李新民老师,他原来是跟甄家聪老师住同一幢楼呀!他的名字如雷贯耳,因为他是1958年7月14日周总理来台山一中视察时,与总理握过手的才22岁的排球运动员,他说当时身高是1米8,事隔67年了,1936年生人,今年也有89岁了,但我们今天见他真的还没有什么老人症状,这与他的运动员出身有关,家里熒屏放的都体育世界,真棒!<br> 这时下午3点多了,此时天气乌云压城,下起瓢泼大雨,早餐饭气已过,大家匆匆走进一家小食店,吃点简单午餐。雨停了,我们继续赶往史岛探望伍俊生校长,伍校长这次比今年4月那次见精神好,他太太说最近食欲很好,今天来的几人都是他教过的学生,雨泉的妈咪也是伍校的学生,他们都说伍校长上课不会眼瞓,总是令人提神凝气。伍校的反应很敏捷,得意时爽朗一笑,意会其中。<br>  对于年事已高,无法再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老师们来说,他们最大的孤独感往往来自于“被遗忘”,学生的探访,是一次最直接,最温暖的情感回馈,它告诉老师们:“您一生的心血没有白费,我们从未忘记你。”这种精神上的慰藉,是任何物质礼物都无法比拟的。这次活动也向所有在校和毕业的学子传递了一个强大的信号:我们是个有温度,有传承的大家庭。它增强了校友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激励着年轻一代校友继续将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br>《师恩咏》<br>粉笔生涯鬓已霜,<br>讲台三尺写春秋。<br>蚕丝吐尽终无悔,<br>烛泪燃干未肯休。<br>旧日门生探陋室,<br>今朝笑语慰白头。<br>杏坛遗爱深如海,<br>桃李春风颂万讴。<br><br>文/黄丽乔 图/伍球亮</h3> <h3>謝謝觀看!祝老師們身體健康!中秋快樂!</h3>